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四七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冯雪峰编的《丁玲文集》(短篇小说集)里,收入了丁玲七篇作品,其中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这两篇作品是丁玲的代表作。以《我在霞村的时候》命名的短篇集,一种是胡风编的,一九四四年三月远方书店出版,另一种是丁玲自编,一九五○年八月三联书店发行,还有《丁玲选集》,一九五一年七月开明书店出版,收入《莎菲女士的日记》及《我在霞村的时候》两篇作品。一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作家莫泊桑发表了处女作《羊脂球》,写普法战争中一个在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忍辱含垢的妓女羊脂球的故事。六十年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国女作家丁玲发表了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被日本侵略者抢去作随营娼妓的农村少女贞贞的故事。两篇小说的发表,都曾受过褒贬毁誉不一的评价。《羊脂球》被左拉编入法国六名作家小说合集《梅塘之夜》首篇。该小说轰动了当时整个巴黎的文坛,为莫泊桑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奠定基础。但是,小说刚问世,却遭到某些所谓“正  相似文献   

3.
关于《霞村》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问世以来,有关对这篇作品所塑造的女主人公贞贞形象的评价,使我们不能不对惯常所恪守的文艺批评模式进行反思。贞贞这个遭受了生活众多磨难同时又对新生活充满渴望的女性,并未因为她从霞村奔向了革命的圣地延安,从而远离了人们的非议.其中包括某些评论者在道德鉴定上,同样继续着霞村杂货店老阎的那套话题.他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作品整体倾向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解读丁玲的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发掘其在革命叙事下潜藏的农村女性遭遇性侵犯/生存困境的歧义修辞。结合作品产生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本文从三个层次探讨这篇小说中的歧义修辞,指出主人公贞贞与“我”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异体同构关联。这种复杂而丰富的歧义修辞隐喻了丁玲那一时期自我认同的困窘及其最终的化解方式。本文由此认为,这篇小说为丁玲转型前的心灵世界留下了零乱却真实的文本镜像。  相似文献   

5.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孙犁《荷花淀》同是40年代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农村妇女在抗战中的表现及命运的重要小说。但二者有许多不同,尤其是两篇作品反映出来的节烈观,虽然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因和民族气节、政治节操纠缠在一起而具有同样的复杂性,但除去革命话语的遮蔽,可以发现作家对节烈的态度有很大区别。这与作家的性别视角、文化背景、审美旨趣、创作原则以及作品的创作时间均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西部经典片《关山飞渡》片头有一句画外介绍;“此片脱胎于《羊脂球》影响而写成。”这里,我们主要不是以历史——传记的角度去研究《关山飞渡》的作者如何接受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羊脂球》的影响,而是借鉴形式主义批评的方法,直接进入《关山飞渡》和《羊脂球》的本文,通过寻找意义标志来探索两部作品的异同。从而作为一个例证,说明电影这种综合艺术如何借鉴文学的结构,文学的典型,以及文学的描写和叙述,再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一切。  相似文献   

7.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20世纪40年代丁玲创作于延安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当代中外女性主义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研究认为作品的女主人公贞贞承载了抗战时期女性与民族主义话语冲突之意义,是女作家丁玲和这场民族革命之矛盾与裂缝的体现。但是,通过对这一作品及同时期的《新的信念》的再解读,由这两部作品共同的主题意象"被强暴的女性"入手,可发现丁玲并不是简单地站在性别立场对民族革命进行批判和否定;相反,丁玲借女性与革命、强暴的故事意欲呈现和探寻的是女性在这场新的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中的权力以及能动力。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丁玲是以女性叙事参与了民族革命话语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一篇使作者“象流星一样进入文坛”的上乘之作。从内容讲,它是法国文学史上讴歌爱国主义的名篇;从表现技巧看,它是对照艺术的杰作。《羊脂球》不是用复杂、紧张的矛盾纠葛吸引读者,而是极为凝练地从心理、行动和语言中突出人物性格。读过《羊脂球》的人,是不能不赞赏莫泊桑刻划人物的高超技巧的。在这个篇幅并不太长的小说里,他塑造了多少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女性意识烛照下书写女性主体陷入孤独与困境的名篇,其女性孤独意蕴主要体现为女性主体的孤独书写、女性主体的孤独抗争。这一文本可以看作是20世纪20年代丁玲个人主义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的回光返照,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在霞村的时候》及四五十年代的文艺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玲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及其引起的文艺论争为引, 梳理出40 年代延安文学至50年代后期的整个文学发展的脉络。并结合她于同时期发表的另外两部作品在《医院中》、《三八节有感》以及文学评论, 进一步探讨当时文艺界最为敏感的议题--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认同的二元对立,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以及女性个体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一个具有丰富的语义潜能和阐释空间的文本,从它的诞生至今近60年间,人们依据不同的期待视野、按照不同的现实需求和审美经验接受、解释着这部作品,对它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作出了开掘与定位,使其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 194 8年冯雪峰“发现”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 5 0— 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 ,他们的阅读具有明显的自我反省色彩 ,而中国学者则从政治革命视角理解这一小说并走向极端化。 80— 90年代的研究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峻的多样性气象 ,直接关注这一小说深层性的创作本身的问题 ,甚至置放在现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心理现实主义、欧美现代小说、潜女性话语的新境界上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一些意象对主题的多重意义指向有着重要的暗示。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贞贞、教堂、霞村意象的深层寓意,对作品作出了更为贴近作家意图的解读。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贞贞隐喻了作者在新的命名中对女性的重新定义;教堂隐喻了女性艰难的救赎及出路;霞村则是“五四”启蒙任务未完成的中国社会的隐喻。  相似文献   

14.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被侮辱受损害的妓女形象——羊脂球。玉墨是华裔美国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中着力塑造的秦淮河畔娼妓领袖。笔者发现两位作家都多次涉猎娼妓题材,不论是男性作家莫泊桑站在"他者"位置塑造的女性形象,还是女性作家严歌苓发出的对同类观照的声音,对"女性的伟力"的探索,均展示了在一个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来自于一群特殊女性的牺牲,由此而完成的对俗世的救赎。  相似文献   

15.
<我在霞村的时候>的主人公贞贞的失贞是事实,但丁玲却在贞洁问题上提出更深的思考:肉体失贞不等于精神失贞.本质上讲,<我在霞村的时候>表现出具有革命者与女性双重身份的丁玲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它立足女性身份表达女性在战争中的体验,具有一定的超越时代的意义,但革命者身份又限制了丁玲更深层次的思考,没有实现对国家与民族界线的最终超越.  相似文献   

16.
我生长于穷乡僻壤,所以在距今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的那场运动中,才读到丁玲的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在医院中》。当时批评这些小说的文章,倒是读了不少。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莎菲女士在延安”这样的论点。虽然,我不能苟同这论点的具体内容,但,它却极大地启发了我,帮助我找到了丁玲短篇小说创作的某种轨迹,不只是创作思想发展的轨迹,而且也有其小说艺术发展的轨迹。后来,很多年间,  相似文献   

17.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丁玲的创作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失去创作个性的产物。本文从不久前公开发表的丁玲一篇佚文入手,联系该长篇小说创作与出版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对其体现的作者创作个性作了较为具体扼要的分析,证明它仍具有丁玲作品一贯的大气和锋芒;并通过相关材料的独家披露,澄清了《桑干河上》何以能获得斯大林文艺奖这一文学史上经常引起猜测和遭致误解的谜团。  相似文献   

18.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女性意识观照下书写女性主义的名篇,文中塑造的主人公贞贞大胆反抗包办婚姻、独特的自我存在价值的体认、对父权制伦理道德环境的反抗,表现出强烈的女性独立人格,成为解放区文学中不可忽略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是叙述女性因失贞而遭受男权道德鞭笞的基于结构母题之上的互文性文本。相同的故事在不同性别视域的观照下呈现出异质性书写:《金宝娘》是正典的国家叙事,而《霞村》则以隐性文本的女性书写颠覆了显性文本的国家叙事,凸显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丁玲文集》,收集了丁玲自1927年至1982年发表的绝大部分作品,包括长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40篇,散文及论文278篇,剧本4个,诗歌4首,是当时丁玲作品最完善的版本.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全部经过陈明仔细校勘,改正了不少错讹,添加了一些注释,并得到丁玲认可,因而这部文集也是丁玲作品总汇的第一个权威版本.本世纪初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丁玲全集》,就全部直接采用了这个版本,在此基础上增补了一些新篇目.所以,编辑出版《丁玲文集》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