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雪莱曾以诗人的热情高度赞扬希腊文明的影响,他说:“我们全是希腊人的: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根源都在希腊.”古希腊艺术之花曾经在那块土地上迎春开放,到今天仍然散发出浓烈的余香,一代又一代后人在它面前击节赞叹,流连忘返。马克思在谈到古希腊艺术时说:“困难的还是,它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马克思还说:“为什么历史上的童年时  相似文献   

2.
从Mythos到Logo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说话”方式和存在形式方面对Mythos和Logos作了区别,而后探讨了Mythos和Logos的特性。作者认为,希腊的传统,乃在于以“哲学”代替了“神话”的地位,“哲学”成为“会死的”“人”“追求”之最高目标;在以“哲学”代“宗教”这一,点上,黑格尔则为希腊正宗,海德格尔贬科学和哲学而扬思想,主要还是希腊传统,只是较黑格尔更多宗教气氛。  相似文献   

3.
通过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法国作家马尔罗分别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和《希望》之比较,探讨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相似和相异。海明威的创作始终遵循着典型的写实主义传统,马尔罗则以超越常规的叙述形式,预言了后现代派的观点。他们都认为,人类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只有艺术是永恒的。所不同的是,海明威的英雄可能维护了他的高尚品德和人的尊严,但要么失去生命,要么丧失能力,失败是其结局;而马尔罗悲剧却具有潜在的成功,因为被赋予了一种超越个体的集体精神。  相似文献   

4.
文艺是社会的精神生产,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很大的认识和审美的社会功能。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一生十分重视文艺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认为希腊人是用“艺术锤子把自然打碎的”,1842年,从《莱茵报》时代的早期活动开始,马克思就十分强调作家对社会的贡献,重视小说和诗歌给人的感染力量,呼吁提倡文学事业。六十年代,他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文艺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同科学的或理论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并列。到了八十年代,他在写的关于巴枯宁的一些笔记中,把文学列为“已经获得的生产力(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分为小说创作和艺术史论著两部分,而奠定他在法国文坛地位的则是他的6部小说。由于他年青时在东方的冒险经历,他的3部小说都以东方革命,特别是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其小说对当代人的状况、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哲理思考。马尔罗是较早提出“荒诞”观点的法国作家,他对荒诞主题的独特表现手法对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现代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在文学研究领域,冤假错案也是常有的.《红楼梦》有一空空道人,既云“道人”,且复“空空”,以宗教徒视之,自然理所当然.他“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虽强调了“情”,据说那是禅宗骂佛杀祖,一种否定之否定,本质上仍是宗教色空观.他把“石上”的“编述”“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又有人认为是曹雪芹为他“抄阅再评”《石头记》的脂砚斋纪功,空空道人即脂砚斋.对此,我总有些疑心,以为即使不算冤案,恐怕也是个假案错案.  相似文献   

7.
序:亚洲的儒家思想的拥护者和北京的现代主义者们在面对西方人提出的一些使他们难以答对的问题的同时仍然十分积极地接受一种经过更新了的儒家思想。“中国历史上的孔圣人是否真存在过?”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他与以他的名子为代表的宗教和道德伦理有多大的联系?”许多受过教育的外国人都认为,孔子是中国文明和宗教信仰的最高象征和标志。如果历史学家所认为的孔子的年代是公元前551-479为正确的话,他仍应同属于希腊诗人手德尔(Pindar)、悲剧作家阿基里图斯(Aeschylut)和哲学家赫勒克利图斯(Heraclitus)的年代。按照传统,…  相似文献   

8.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被研究者认为是乔伊斯的精神自传,从宗教分析的角度来看,主要人物斯蒂芬.迪达勒斯从宗教到艺术之路的历程以及阿奎那哲学美学思想对他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的影响,表现出乔伊斯对宗教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强烈的批判意识,是西方现代艺术家对单向度的人的否定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安德烈&#183;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分为小说创作和艺术史论著两部分,而奠定他在法国文坛地位的则是他的6部小说。由于他年青时在东方的冒险经历,他的3部小说都以东方革命,特别是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其小说对当代人的状况、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哲理思考。马尔罗是较早提出“荒诞”观点的法国作家,他对荒诞主题的独特表现手法对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现代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雷尼·雨格认为艺术心理学是一个结合点,是不同学科的汇集中心。在他看来,艺术是未来的一种经验,而科学只研究现存的东西。他的《和物质世界对话》总结了自己在博物馆学方面的经验,《艺术和人》把这经验运用于整个艺术史和人类史,《艺术和灵魂》则把在广度上研究过的再在深度上进行研究。依波利特·泰纳的方法在于承认一件作品不是孤立的,因而必须找出作品所隶属的而且能够解释它的完整部分。他建立一条原则:要理解一部艺术作品,必须相当正确地理解作品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半世纪以来在美学和艺术上,形式的问题超过其他问题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过去几世纪中发展了静的形式和动的轮廓两种概念。目前我们的文明却要求新的形式,于是出现了由圆锥曲线所产生的形式以及建筑方面采取的函数曲线的形式。而形式的变化则与理性能力消失相合。现代画家希望借助于“创作”来理解“人生”;艺术在这种情况下就变成了魔术,可以和宗教竞争。这样的艺术必然是排斥真实的,艺术家就强迫哲学家或心理学家修正关于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的观念论哲学中,艺术哲学始终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坚持认为,艺术作品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历史性,古希腊的艺术宗教是艺术的最高典范,但宗教(主要是"天启宗教")与哲学比艺术更适合于表现真理.这三层意思既是黑格尔艺术哲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近现代西方艺术哲学为之而纷争不已的一片疆域.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认真的分析与论证,阐明黑格尔既不是一个艺术上的"悲观主义者",并且他对艺术哲学所提出来的很多问题无疑具有不容轻易否定的革命性意义.同时,黑格尔所开辟的有关艺术哲学如何发展的理论向度,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论尺度是美的规律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尺度”是欧洲哲学史和美学史上一个很古老的范畴。早在希腊神话里,宙斯的女儿,正义之神帝基和执法女神伏诺米亚(Horai三女神中的两个),就同时兼有世界历史、社会生活的尺度的意义。荷马史诗也常用尺度一词来表示测量单位,如道路的长短,船舶的位置等等。诗人赫西俄德把尺度用作社会实践的准绳,表示生活的节奏、秩序、律动。在长诗《劳动与时日》中,他劝告人们“谨遵尺度,及时劳作”。哲人赫拉克利特给火(他认为这是万物的本源)规定了“燃烧的尺度和熄灭的尺度”,还指出逻各斯是“表示时间范围的尺度”。毕达哥拉斯派的波里克列特以“准绳”为题写了一篇论文,其中把数看做是艺术的尺度。诡辩派的普罗塔哥拉则提出了一个完全主观的尺度理论:“人是现存事物的尺度”,认为人是从自身出发来衡量一切的。  相似文献   

13.
把“欲”与“情”密切联系起来研究,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宋明理学把这个问题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理欲”是理学的一对基本范畴。理学在理欲问题上的保守性、狭隘性,对文学艺术起到钳制作用。朱熹对二程有所修正,他不满于别的理学家只说心性而不说情,自己用不少力气讨论情和欲,并且对人欲加以划分, 认为可以有“好的”和“不好的”之分,而不是象二程等人对欲一概否定。这就给人欲留下了一片得以存在、得以实现的空间,在理学严格拘管的背景下,这是一片很难得的空间。朱熹的一个贡献,是否定诗“序”对《诗经》“国风”里的大量情歌所作的政治影射的曲解,同时也是否定了程颐等人的阐释,而从“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角度来解释, 为后人开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
与其他古代民族相比,古希腊人的现世精神是非常突出的,连他们的宗教也具有高度的“世间性”。我们认为这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有直接关系。令人舒适愉快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人现世精神滋长的天然沃土。城邦的出现及其持久存在,尤其是古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所推行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是希腊人现世精神生发的社会土壤。而古代犹太人、古代印度人的现实生活充满了苦难,他们没有希望,在尘世生活中得不到快乐,因而发展起比较复杂和完善的天堂地狱学说,寄托幸福于来世。  相似文献   

15.
毛斯纳的“语言批判”是近代最反动的一种资产阶级“语言哲学”。在许多根本问题上,毛斯纳的“哲学”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认为人类语言并不能反映客观现实,因此否定语言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工具的作用;他不承认语言中的词是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概括,即不承认词的内容是标明一般概念的,硬说词没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否定语言作为人类最完善的交际、交流思想工具的作用。否定了语言在人类认识世界和社会交际中的巨大作用,他就主张根本取消语言,使人们永远保持“沉默”。他否定了语言是人类社会里客观存在的东西,即否定了语言的物质意义,认为“语言只是语言的应用”,“只有发音器官的暂时运动是真实的”,因此语言被他看成只是一种“抽象观念”。关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他也采取否定的态度,把二者归结为“同一的行为”,并同时否定语言与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他认为研究哲学最重要的工作即是对语言进行“批判”(当然也对思维进行批判,因为在他看来二者是同一的),他所谓“批判”意思是否定、取消,而他之所以这样主张,正是为了证明他的“人们永远不能认识世界”的不可知论。毛斯纳的“语言哲学”的最荒诞之处还在于他不得不打破他的“沉默”而运用语言来进行他的“语言批判”。魏勒的这篇文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毛斯纳的“语言哲学”,在编译当中,我们刪去了少数无关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追随卡西莱的现代哲学家和科学家把无运动的运动看作是研究自然的基本概念。他们认为自然是“完全可以为心灵所理解的”,所以他们把人安置在没有“任何说得上是外来的”规律的“社会或社会集团”中。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的最终目的是按照他自己慧性的有限能力在重建世界。因此作者认为现代科学家在对待无运动的运动的概念的解释上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全面解释宇宙的基本原理的根据,我们得到的将是一个小小而又有限的慧性的“空洞宇宙”。与此相反,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自然界是“隐晦的”、“神秘的”,是人类慧性所不能捉摸的。他在研究自然和自然方法时,经常运用“艺术模仿自然”的原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手段去识别自然达到其目的某些方法。而且他还用这个推理来得出自然的活动有一个目的看法,所以他认为人得在神圣事物中找到他最终目的。人的幸福是从静观神圣原理中得来的。因此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在他分析中用之于运动的那个累赘的、混乱的概念能够使他看到一个比人类更高的宇宙。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但并未由此而否定生命的意义,悲观厌世。而是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通过艺术的审美观来提升人的生命强力克服人生的悲剧性。他褒扬希腊悲剧艺术,歌颂酒神精神,发现了潜藏在悲剧艺术中的人的强大生命力量和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希望。并用悲剧艺术解读人生,诠释生命,把人引入神圣的艺术审美境界,使个体生命与本体生命融为一体,在艺术审美中体味真实的生命感并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  相似文献   

18.
在一张语文试卷中,我们看到这样一道改错题:“大家都来了,只有他一个人没来”。这道题究竟是错还是对?对此曾引起过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全体”和“部分”的关系。既然“全体”都来了,那末,包含在“全体”中的“部分”——他一个人——怎么可能不来呢?这是认为句子错了的人的意见。而认为这个句子对了的人也有道理。试想,当某人对你说话时,先指一指“来了的人”,当然可以说“大家”,而决不会说“大多数人”之类的话的,然后针对“没来的他”,当然可以说:“只有他一个人”。因此,这句话又何错之有呢?而且,在日常生活用语中,这样的例子还不少。现略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如果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①那么就其美学来看,也同样如此。可以认为,黑格尔后来在《美学讲演录》中所发挥完成的全部美学体系,都以萌芽的形式,包含在这部巨著中了。尽管黑格尔还未在《精神现象学》中,把艺术或美学明确地作为意识或精神发展进程的独立环节。但在许多章节,特别是“宗教”一章中,却涉及了大量的美学问题,并把艺术作为宗教发展历程的一个阶段,即所谓“艺术宗教”阶段。在这里,与其说是对宗教历史演变的精辟剖析,不如说是谱出了关于艺术起源和发展类型的华彩乐章。尽管其语言表述晦涩费解,但思想内容却异乎寻  相似文献   

20.
马尔罗是法国当代知名作家、政治家。1901年生于巴黎。他与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一样,同属战后迷失方向的那一代。一次大战使西方传统的文化价值观陷于崩溃。青年时期的马尔罗在精神上无所适从,在孤独不安中受到虚无主义的侵蚀。精神上的傍惶加上股票生意的破产,使他把目光投向东方,转向亚洲。马尔罗二十年代在印度支那的历险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以外不能排除其另一动机,即对西方世界的悲观失望使他寄希望于在东方找到一种新的精神文明。其著作《西方的欲望》(1926)即以一中国青年与一欧洲青年书信为形式,在文化、历史及哲学诸方面对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