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社会生活中封建迷信思想有所蔓延,已经腐蚀了一些人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如不认真批判,肃清其消极影响,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的危害。当今我国社会的封建迷信思想主要有两大类型,八大表现形式。第一类是表现在大众日常世俗生活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我们可以称之为“世俗封建迷信思想”,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命运迷信思想、姓名迷信思想、风水迷信思想、魂灵迷信思想。第二类是表现在深层思想观念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念封建迷信思想”,其表现形式也有以下四种:金钱迷信思想、权…  相似文献   

2.
第一张在伊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照片公布于世,全世界为之哗然,再次验证大众传播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当我们终日沉溺于图像的诱惑之中,在视觉欣赏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某种值得警醒的危机呢?图像是否有“颠覆”文字的可能性?人们是否感受到“读图时代”一股华而不实的浮夸气息?面对着种种隐患,我们如何应付?解读读图时代的大众传播,自然会有一番领悟。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封建迷信现象盛行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封建迷信现象盛行之分析尚九玉封建迷信,通常是指民间对于鬼神或神秘力量的世俗化信仰和崇拜,它既不同于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信仰;也不同于非宗教信仰,如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我们通常说的迷信主要指占卜、测字、看阴阳风水、相面、跳大神等。由于迷信还包括一些...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又指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束脩”与“志于学”是否存在内在的关联呢?  相似文献   

5.
从封建社会的“搜神打鬼”,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破除封建迷信运动,科学与迷信、真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过。近年来,也许是世纪末社会转型期的缘故,也许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变数”增加,人类的意识形态呈多元化发展,所以,一些迷信和伪科学现象又一次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在耳闻目睹了诸如“法轮功”等歪理邪说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之后,联想社会上仍然存在着的诸如相面算卦、求神问卜、迷功尚教等等与当今人类文明极不协调的迷信现象,我们不禁要问:人类文明已经进人高科技发展阶段,这类荒唐迷信的东西为什么还会有如此…  相似文献   

6.
“迷信”一词的含义,依据《辞海·迷信》辞条的解释,是指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地信仰或崇拜。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迷信,它的确是麻醉人民的鸦片,是与科学根本对立的社会意识,如果任其泛滥,只能导致社会愚昧落后。因此,必须无情鞭挞,坚决反对。但我们在长期的反迷信宣传教育中,通常在“迷信”二字之前加上“封建”一词,不仅令人费解,也使人感到“迷信”一词的义旨非常狭窄。迷信本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精神、心理现象,从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源于原始自然观和神话自然观。之所以长期存在,代代相传,以至形成深厚积习…  相似文献   

7.
马列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可以改变,但它的基本原理却不会过时。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传统观点。过去,我们在批判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时总是说:“我们的时代没有变,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这种批判的不彻底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肯定“没有过时”,并没有回答“是否会过时”的问题。今天的时代没有变,明天、后天的时代也永远不会变吗?随着时代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会不会过时呢?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害伯提  相似文献   

8.
1 当今中国是否面临“道德重建”的问题与任务?如若面临“道德重建”的问题与任务,那么它又是一种什么性质和意义上的“重建”问题和任务呢?这是我们探讨“道德重建”问题首先必须澄清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引出的“道德重建”问题与任务,概言之,也就是已有道德不能适应新的时代需要的问题和依据时代要求重新建立建构一种能满足需要的新型道德的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说,只要一个社会出现了新的道德需要,出现了已有道德不能适应或满  相似文献   

9.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马克思所讲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属于何种社会经济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论述的“亚洲社会”的特征是否符合东方各国的历史实际?马、恩在晚年有没有改变关于“亚细亚形态”的观点?对于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众说纷纭,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我们认为,要使这个重  相似文献   

10.
<正> “征圣”、“宗经”是《文心雕龙》全书的指导思想。其所征之“圣”为儒家圣人,所宗之“经”是儒家的五经,这是很明确的。既如此,它和不属儒家之道的“原道”观,怎样构成一个文学观的整体呢?主张“征圣”、“宗经”,是否要求文学作品应当宣扬儒家思想呢?评论文学有何“征圣”、“宗经”的必要呢?这些问题,虽过去还未展开具体的讨论,但在许多论著中,是存在着相当歧异的认识的。这既影响及对刘勰“原道”论的理解,更有碍对刘勰整个文学思想的认识。本文即试图对此做点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迷信可存”是早期鲁迅提出的重要观点,学界在关注其思想价值时,对于“迷信”的词源演进和“迷信可存”的命题建构,研究尚显薄弱。作为早期鲁迅自觉使用并主动建构的“迷信”,不仅关涉其在现代语境中的词义汉化过程,也是鲁迅“托词言志”的重要见证。梁启超的报刊传播和章太炎的宗教观念构成了鲁迅了解并建构“迷信”词义的思想资源。鲁迅发掘出处于科学对立面的是“妄信”,实现“迷信”反科学释义的松绑。由于“农人/伪士”“迷信/科学”“鲁迅/日本”三者存在权力压制关系同构的现象,鲁迅寻觅到“迷信”的对接主体——农人,实现从“科学+小说”到“迷信+农人”的救国策略转向。“迷信可存”是在“迷信”词义赋予的过程中,融汇早期鲁迅的诸多思想观念建构而成的阶段性命题,旨在以“迷信可存”唤醒传统资源中的“古民神思”,进而取今复古,实现国族自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四人帮”散布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通过开展全国性的批判,已经没有市场了。但而今,知识与良心的关系,人们是否认识清楚了呢?我的答案是“未必”。最确凿的证据就是,关于良心的问题虽然不象“四人帮”横行时期成为学术讨论的禁区,可是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良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必須大破“三怕論”。只有大破“三怕論”,人們思想才能解放,迷信才能破除,精神面貌才能焕然一新,技术革命才能高歌猛进。什么是“三怕”呢?一是怕变化。这大多出現在技术革命刚开始,他們说:“又要化了,什么机械化、自动化,真是花样太多,化个沒完”。二是怕困难。这大多数出現在技术革命运动过程中,他們說:“难呀,难呀!真是自找麻烦,有意为难”。三是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这个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意义十分重大。迷信思...  相似文献   

15.
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全  于莹 《理论界》2003,(5):90-90
“可持续发展”就全社会而言,重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至少取决于二个因素:一是高校与外部社会之间是否和谐发展。二是高校内部是否协调发展。历史的经验表明,每当高校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内部协调不利时,高校就会走向萎缩,最终被淘汰。高校如何才能做到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内部相协调呢?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需要探索的课题。一、迎接高等教育新发展,全面实行学分制高校的扩大招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打破了原来的塑造精英教育之塔,构建新的“大众化”教育之厦。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16.
“以农为本”这个重农抑商观念持续了几千年之久,至今还统治着相当多的人的头脑。不少地区党政领导在大会小会上也说发展商品生产,但由于思想未转过来,行动上却是老一套的“以农为本”,甚至以‘种植业为本’。因此,对于“以农为本”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它对发展商品生产具有怎样的影响?打破“以农为本”与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是否有矛盾?等等,都需要认真搞清楚,否则思想是转不过来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实行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应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实现“人”的观念的现代化,需要对于传统思想中的“人”的观念进行反思。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没有“人”的观念呢?如有,传统哲学中“人”的观念的内容如何呢?这些都是首要研究的问题。多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古典哲学以“人”为中心问题。既然以“人”为研究的中心,应该是具有“人”的观念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人”的观念,与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人”的观念,必有显著的不同,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8.
有许多小说和电影,人们看了,常常发出这样的议论:“不真实”。碰到一些搞创作的同志,也深有感慨地说:“我们文艺最大的问题是‘假’。”“四人帮”打倒了,出现了一些好的作品,但是那种“不真实”的状况是否彻底改变了呢?没有。文艺上出现这类情况,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怎样正确对待文艺与政治关系等问  相似文献   

19.
怎样认识货币“体外循环”?是否可以把198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领域的一些混乱现象都归咎于货币“体外循环”?变“体外循环”为“体内循环”是否可以办得到?这是当前金融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准备就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金融界同志。 (一)要严格区别货币“体外循环”与货币“体外循环”的紊乱 所谓货币“体外循环”,指的是货币游离于银行“体外”自发循环;它包括资金“体外循环”(直接融资)与现金“体外循环”(现金结算)两个方面。在我国,货币“体外循环”是历史地形成的。改革前,我们实行大一统单一银行制度。人民银行作为信贷、现金出  相似文献   

20.
“是”为一个常用词,从造字法来说,它是一个会意字。经常作动词用,表示判断意义,因此语法上一般称之为判断动词。在逻辑中,它经常作判断中的联项,起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然而是否判断中的“是”都是联项呢?不是的。是否语句中的“是”都作动词呢?也不是。“是”在逻辑判断中有时作联项,有时作量项,有时作谓项中的一部分;在具体语句中,有的作动词用,也有的作名词、形容词、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用等,有时与其它词构成固定格式或固定词组,有时与语句中的其它成分不发生结构关系,属于独立语。因此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体分析“是”的意义。下面从两个方面分别谈谈“是”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