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皇、汉武求仙著称于史。 “仙”是什么?“仙”,原写作“僊”《说文》:“僊,长生僊去”。意思是长生不死迁居在外的人叫“仙”。到了东汉时,才有了异体字“仙”。《释名》解释说:“老而不死曰仙。  相似文献   

2.
中央四台国宝档案,向国人展示了世间珍品,署名小华的“西王母赐汉武桃心墨”。 这不起眼的“桃核墨”流传着一个不鲜人知的故事。当年汉武帝听说吃了天上西王母赐的蟠桃就能长生不老,就向长居天宫的西王母求赐仙果。西王母就向人间帝王汉武赏赐了四枚蟠桃。汉武帝品尝了蟠桃,觉得回味无穷,欣叹道:天上仙果,果真是极品。  相似文献   

3.
一、六朝文人不让皇帝成仙 六朝文人记载了无数人成仙的故事,可是文人们象不约而同、受制于同一个命令一样:不让皇帝成仙,尤其不让名气大的皇帝成仙。郭璞《游仙诗》云:“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六朝末朝北周的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之九云:“汉武多骄慢,淮南不小心。蓬莱人海底,何处可追寻?”吴均《览古诗》云:“尝稽真仙道,清淑秘众烦。秦皇及汉武,焉得游其藩?”三位诗人不约而同不让皇帝成仙。这里只谈汉武帝及淮南王。  相似文献   

4.
琅邪台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虽然关于它的形成,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学者们多相信它与秦始皇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从先秦典籍来看,琅琊台在秦始皇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发挥着独特的宗教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琅琊台所承载的宗教功能,吸引了秦皇、汉武,也构成了早期琅邪文化的特殊品格。  相似文献   

5.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命题。汉武帝作为我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有声有色地完成了时代所赋予的改进、完善新兴的帝国制度的任务,把帝国时期历史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但在他大功的背后,同时也存在着大过。这种大功大过集于一身的极其矛盾现象,是为“汉武悖论”。汉武悖论现象,在许多杰出人物身上都存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产生汉武悖论现象的原因,既同任何杰出人物总具有局限性有关,也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重台     
陶宗仪《辍耕录》卷十有《重台》一词,谓凡婢之役于婢者,俗谓之“重台”;引《左传》昭公五年“日有十时,人有十位,而日臺为台”,及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辈,故舆臣台”二说为证;因以“台”乃十等之至卑下者。颜案:台为极卑极贱之义,容或取诸左氏;然“重台”之名,则昉于宋人或古已如此。宋高宗作《翰墨志》:“评书者谓羊欣书如婢作夫人,举止羞涩,不堪位置;  相似文献   

7.
读了刘心予同志的《祀太一为天神始于汉武辨》(见本刊1981年第1期),大为惊诧。这一“辨”,把战国大诗人屈原对《九歌》的创作(或据民间祀神曲加工)的权利“辨”掉了。如果照此办理,“屈赋”就差不多被淘汰了一半。其实,这并非刘心予同志的创见。1951年,朱东润同志发表《<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12日),便对《九歌》(包括“东皇太一”)持此论;郭沫若同志当即发表《评<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26日)给以批驳。假若再往前追溯一下,解放前有一个何天行,也持此论。(见《楚辞作于汉代考》)三十年来,坚持此论者已经销声匿迹,今天刘心予同志又来旧话重提。刘心予同志也许会说,他只讲了“‘东皇太一’之名,可能是汉初人加的(或改的)”,祀太一为天神始于汉武时,并未剥夺屈原对《九歌》(包括《东皇太一》)的创  相似文献   

8.
在戏剧舞台上,一出有名角参加演出的戏,人们往往称之为“压得住台”;反之,则说它“压不住台”。在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舞台上,人们也常用“压得住台”或“压不住台”来评论领导干部。特别是在选拔比较年轻的干部担任领导时,常常听到有人以担心的口气说:“资历浅了,怕压不住台。”好象是没有一把胡子的人当领导干部,就讲话不灵,指挥不动,难以稳住阵脚。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9.
"柏梁联句"与"柏梁体"诗歌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七言诗的产生,相传源自汉武帝“柏梁联句”。对此,唐宋元明各代文人信而不疑。直到清代顾炎武才提出:汉武帝“柏梁台诗”中某些句子,可能出自后人拟作。而作为君臣联句独特形式存在的“柏梁体”诗歌,汉武之后,自南朝到清代,一直传承不辍。  相似文献   

10.
汉乐府三题     
汉乐府三题于迎春一乐府的设置不自汉武始1976年,秦始皇陵出土了错金银青铜编钟一件,钮上刻小篆体“乐府”二字,①明确无误地证明了秦朝即有“乐府”机构。广州南越王墓又有铜铙一套八件出土,皆铭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字样。这“文帝”当指南越文帝,不指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儒学吸收了阴阳方士的受命改制说,适应了汉武改制的政治需求,这是促使汉武帝尊儒的直接契机。如果儒家没有提出改制理论,那么孔子以及儒学不一定会被汉家看重,而没有汉武尊儒,中国文化就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  相似文献   

12.
就在我和老婆观摩、论证两年之久决定买台松下画王大彩电时,隔壁王二哥说:“不要买画王,重庆市场的原装货像恐龙蛋,稀奇惨了。”我和老婆面面相觑,老婆不甘心地说标签上写的是“进口”哟,王二哥啐一口:“假打!从马来西亚来的,下回小日本在埃塞俄比亚建个厂,还不是进口的。”  相似文献   

13.
西王母和周穆王在瑶池会见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家喻户晓。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同西王母会见的事发生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89年)七月二十七日。但会见地点在何处,主要有4种学说: 一、甘肃泾川回山说:秦汉之先,中国西部的渭河、泾河、洛河上游一带是中原民族疆域以外的西部地域,历为古戎、狄族所居,泾川回山处在这一地域之中部,故有回中山之称。又因回山自古为西王母神灵所居有,建筑名为“王母宫”,所以又有“王母宫山”之称。 王母宫山,位于泾川县城西一华里,泾油河汇流处,挺拔的山峦底宽顶尖,似金字塔状。《太平寰宇记》记载西王母祠,在保定县(今泾川县)。并说:“周地图记云:‘王母乘五色云降于汉武,后武帝巡郡国,望彩云而祠之,……因立祠焉”’。回中山顶的王母宫,据记载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07年左右)。为历代拜谒西王母的圣地。  相似文献   

14.
燕乌集阙考     
《战国策·秦策一》写苏秦“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说:“摩燕乌集阙:摩,切近也。君主所居之处,下有二台,上有门楼日阙。燕乌集,阙名。”1982年北京中国书店根据世界书局1936年版本影印的宋晶如注译《言文对照古文观  相似文献   

15.
汉武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在《汉书》中关于“汉武初立,卓然废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提法,为不少史家所沿袭,其实这种说法.很值得商榷。1.罢诸家的建议是卫绾提出,窦后“奏可”的。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1855——1917),号蕴白或允白,又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昆舍耶客、春江冷宦,是台湾省近代著名诗人,著有《窥园留草》一卷,收诗词一千另九十八首。许地山说:“嘉靖中从广东揭阳移到赤嵌(台南)居住底许超便是窥固先生底入台一世祖。”许南英也在《窥园留草》中1895年的《台感》中说:“居台二百载,九叶始敷荣。”唐景崧镇守台湾期间,他应聘为台湾通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我应邀到美国搞研究。我的美国朋友大卫深知我玩电脑有邪瘾,送我到了住处,马上借给我一台手提电脑,然后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我这台电脑不一样,你肯定喜欢。”看上去,它和我在国内常见的手提电脑没有什么不一样嘛。没等我提问,他说了句BYE就走了。现在想起来,他那天没有说“晚安”,可能早已算到我那天晚上肯定是“安”不下来了。 打开电脑,发现细心的大卫在里面专门放了一份详细的说明文  相似文献   

18.
台湾科学家已研制出世上第一台能听懂中文,然后再用适当的汉字将其打印出来的电脑。 帮助研制这台电脑的台湾大学博士候选人陈仁源说:“我认为世人还没有一台能听懂连续讲述的中文,然后将其用文字形式打印出来的电脑。” 这架电脑被称作“第三号金色国语”,能在听人讲话的同时,以每  相似文献   

19.
“章华台”是著名的楚国古建筑,每每见于史载及文人之歌咏。新版《辞海》说“章华台”凡有四:一为华容之章华(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古华容县城内);二为城父之章华(在今安徽毫县东南古城父境内);三为汝阳之章华(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古汝阳城内);四为“豫章台”(在今湖北沙市)。本文着重对一、四两处进行考察。华容之章华“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张衡《东京赋》)。这是“章华台”见于古人文艺  相似文献   

20.
秦代的“北向户”,人们历来认为在后来的象郡、汉代的日南郡,或者泛指岭南地区,而1979年版《中国史稿地图集》却把它标在岭北湘粤界。两说孰是孰非?本文拟谈一些粗浅看法。 “北向户”一词,出现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两个文告中:(甲)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秦灭六国后在概述它的疆域时说,“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乙)公元前219年(始皇二十八年)琅邪台刻石文又说,“六合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