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来在<尘埃落定>中,通过一个傻子"我"的诸多生命经历体验--苦乐、成败、得失、祸福、利害、真伪、善恶、美丑,以一个民族智者的身份反省了"权本位"价值观念引发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主体历史方位感的迷乱,人性的异化与扭曲,进而审视了民族人文精神原生态.阿来从人文精神的角度隐喻了其作品在当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阿来在《尘埃落定》中,通过一个傻子“我”的诸多生命经历体验———苦乐,成败,得失,祸福,利害,真伪,善恶,美丑,以一个民族智者反省了“权本位”价值观念引发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主体历史方位感的迷乱,人性的异化与扭曲,使人成了单向度的人。阿来从人性的角度隐喻了其作品在当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琴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27(3):46-49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优秀之作,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藏族土司的“傻子”儿子的传奇经历,通过“傻子”的眼光来观察和认识这个土司世界的奇异和奥秘,以冷峻的目光审视了土司制度下人性的丑恶、宗教的虚伪以及命运所赋予人们的种种痛苦与不幸,刻画了那个靠近东方的藏族部落的末代土司及其家族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土司制度下的权力以及在这种权力制约下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马健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21,23(2):31-3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通过对私有财产的考察,进而打开了异化理论的世俗批判道路,并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中使得异化理论的建构开始由主体异化阶段向劳动异化阶段过渡.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演变,一方面涵射了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并超越后者实现了对黑格尔对象性思想的批判,另一方面隐含... 相似文献
5.
人性和异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理论家,E.弗洛姆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一书中主要通过阐释和深发马克思的1844年巴黎手稿来表述自己对于人性和异化问题的看法,启迪后人思考人类的出路与未来。 相似文献
6.
陈家桢同志的《畸形审美与人性异化》(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年)是一部在研究《金瓶梅》方面具有深刻社会认识意义的专著。在《金瓶梅》里,主人公西门庆从始至终都在追逐女人。与西门庆有性关系的有名有姓的妇人包括原配在内达二十多个。为了占有女人,西门庆丧失了理智,他色荒如炽,频繁“征战”,最后终于导致脱阳,暴死在“性战”的“战场”上。人们通常认为,《金瓶梅》主要是通过对西门庆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完成它对社会的教育的;《金瓶梅》的文学意义就在于它的警世作用。但是人们又想,如果只是为了警世,兰陵笑笑… 相似文献
7.
8.
历史无主体论是一种承载着巨大思想张力的历史观,但它却在以往的研究中被矮化了——被简单斥责为"神秘主义"或"忽视个人能动性"。由此,它所内蕴的描述意义与发问意义就被遮蔽;进一步的后果,是人们对唯物史观的把握被抽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点。实际上,马克思正是沿着历史无主体论所提示的线索向前推进而创立唯物史观的。历史无主体现象,只是个人活动异化为社会体的产物。领会这一点,需要我们对《资本论》中异化范畴的原因——结果双重维度进行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技术的本质是人性与物性的历史的统一,人性与物性的统一是历史变化的;技术的异化实质恰恰是对技术的本质的否定,技术的异化导致了人性与物性的冲突,技术不再尊重物性和体现人性;技术的异化使人类遭遇到种种危机与困境;技术是有边界的,技术既受自然自身的制约,又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技术的边界决定了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边界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张宏儿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7):128-130
美国著名的自白派女诗人、小说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忠实地记录了女主人公埃斯特在男权社会令人窒息的“钟形罩”中孤独、绝望、分裂、崩溃与挣扎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女性自我成长的普遍意义,将埃斯特一己体验升华为形而上的哲思,阖盖了人类的普遍困境。 相似文献
13.
鲍德里亚将现代社会指认为消费社会,认为消费社会的符号生产或媒介生产已经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生产逻辑的分析模式。马克思主义的生产逻辑的合理性和启蒙理性,甚至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具有同质性,只是资本主义辨认自身的生产之镜以及现代性的一个隐喻。如果要达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必须抛弃这一逻辑。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分析表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是由劳动异化所导引的消费异化,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深入批判必须坚持这一生产的逻辑,而不能抛弃它。 相似文献
14.
15.
独特新颖的构思模式——读阿来的《尘埃落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秀芬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2,19(2):80-82
《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以诗化的手法去构思小说 ,从主题、题材、结构等几个角度赋予作品意象化的象征色彩 ,使小说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人性善恶的揭示,一直是不同时代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莎翁的《李尔王》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李尔这一艺术形象从恶到善的人性蜕变,体现了不公平的社会和作恶多端的人类所带来的一系列灾难与黑暗的现实的同时,也形象地揭示了对于精神的超越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不仅在真实的历史现实中呼唤人性的回归,同时突显了莎士比亚对于"人性善恶"这个永恒命题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李伟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4):64-66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透视出来沉重的历史演变的沧桑和异文化进入、本土文化沉沦的文化变迁给人带来人生无望和痛苦挣扎,使小说具有一种透视历史、透视民族性的震撼人心的效果.本文着重从人类学文化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尘埃落定>如何反映这一段特殊的历史的演变带来的文化变迁及文化变迁给人心、人格带来的波动,以期对小说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并在这基础上对阿来及<尘埃落定>的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汪注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4):68-73
作为取经团队中的次要人物,沙僧的忠厚老实、缄默少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实证明,沙僧拥有过人的判断力和强烈的功利心,并深谙人际关系的处理策略。刻意遮掩精明睿智,既是因横遭天廷皇权专制制度戕害所致心理创伤的外化,也是对取经团队组织结构、人际关系所包含的制度性歧视的规避。总而言之,沙僧想通过主动销毁健全人格的方式来迎合这一制度扭曲人性、培植奴性的根本宗旨,以自我异化实现自我保护。
可以说,呆板的、扁平化的沙僧形象恰到好处地揭露了皇权专制制度摧残人道的黑暗本质。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问题的发现之后,结合资本主义在当代发展变化的新趋势,进一步发现物化、支配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与革命热情的消退。由此他们提出西方社会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当前重要任务是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与革命热情。继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人对异化救赎的文化批判探索之后,后期的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及哈贝马斯,将救赎的道路引向哲学、心理学、语言学领域,由此使异化的救赎走上了一条由多维化合力批判斗争向单维化内转孤立探索的救赎困境。进而使得“异化”这一由生产领域引发的问题变成一种纯学术的救赎构想,但在既失去了自我又看不见他人更看不见未来的异化现实面前,这种构想无非是一种救赎神话。但通过这诸种探索,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那就是生产领域的问题最终要通过生产领域解决,而物质与精神的二度失衡与重新构建,才是可能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20.
《尘埃落定》以土司傻瓜儿子的个体生命经历和傻子所特有的眼光作为小说叙述的视角,呈现了土司制度下延续多代的沉重生活,见证了土司制度走向消亡的历史过程。在反讽式的故事叙述中,作者臆喻了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通过对一个完整故事的寓言化来蕴涵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小说感悟人性,生发出对人生价值、意义、永恒、失落等问题的哲理性思考,是一部当代史诗性的寓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