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避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前途。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中吸取了营养,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初步解决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历史性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晚年的设想。当前,我们正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深入进行跨越的实践——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提出的经济落后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实现.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邓小平等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回答了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两次飞跃,论证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跨越”思想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状况深入考察的结果,而且也是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学说的逻辑发展。本文着重阐明马克思“跨越”思想所蕴含的研究“现实历史”的方法论原则,即从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视角来寻找一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发展道路,进而认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马克思“跨越”思想从理论向实践的伟大飞跃和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历史进程理论马克思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分期有几种互不矛盾但又互相联系的学说。从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的视角,马克思把整个社会历史时期分成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大机器工业时代。从生产关系的两重结构中,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分成了五大形态和三大形态,从人们对于个别劳动的占有关系的生产关系的纵向结构中,社会历史演进的次序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大形态。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的生产关系横向结构中,概括人类社会历史,又可分成自然经济形态、商…  相似文献   

5.
蔡和森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主要包括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从蔡和森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来看 ,它上承李大钊、下启毛泽东 ,因而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探索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近代中国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因发生于"五四"运动前后,因此又被称为"五四"启蒙。这场运动将以资本主义配置为典范的现代性观念广泛传播,但最终中国还是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文化心理上来看,这其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即"五四"青年传播的启蒙思想本身存在误读,混沌不明;近代中国的启蒙一直面临着"救国存亡"的压力,社会主义更好地回应了富国强民的需求;儒家传统文化作为群族心理和生活方式参与进现代性建构,影响着民众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上所形成的独特发展道路的逻辑延续,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产物,特别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惟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克思给俄国革命家查苏利奇的回信及3份草稿等历史文献的考察,探讨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内在逻辑,并从理论主题、内在要求、实践途径等方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理论自身逻辑的提升,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延伸这一逻辑,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历史跨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与继承俄国民粹主义的过程中创立,经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加以丰富和发展,成为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准确地把握该理论的精神实质,对于深刻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地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及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三大理论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恩晚年提出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要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时代发展变化的高度进行辩证的理解。在社会生产力未高度发展,从而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落后国家将始终处于跨越“峡谷”的过程之中。“跨越”是一个完整漫长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实现完整“跨越”的三个重要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高度,发展和完善了马、恩的“跨越”设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当时世界革命发展的趋势出发,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列宁不但从政治革命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而且将理论转变为现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两次飞跃,重现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科学性.透视"卡夫丁峡谷"理论从提出到实现的全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了"起步"、"助跑"、"跳跃"、"着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马、恩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基本国情和主要任务,从而明确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 ,既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最大的思想成果 ,也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理论成果 ,从世界历史思想、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传统观点 ,其中包括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超越和突破 ,从而使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具体地分析历史环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构想随着历史推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后期恩格斯甚至已经否定了当初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纯粹的价值学解释 ,其社会主义观构成伦理 (人道 )的社会主义传统中的一部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作了梳理和概述 ,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为基本点 ,把这种社会主义观放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 ,加以整体的、历史的观照和透视 ,分析其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16.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博大精深的内涵,对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从理论教育的根本任务、主要内容和一般方法分析和解读《宣言》,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新形势下发挥其应有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