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在嘈杂环境中听人说话感到吃力,小声听不见,大声又受不了;当别人说话时他们常打岔,常常发生很多笑话;看电视、听收音机时常将声音开得很大,但此时别人却无法忍受;当别人有说有笑时,他们常常独自离开或者睁大眼睛发愣,由于缺乏与人交往,他们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古怪,严重者可能引发老年性痴呆。  相似文献   

2.
想打电话,手机的功能太多不会用;想发短信,屏幕上字体太小看不清;想使用取款机,又因为记不住密码怕"吞卡"……不少老年人在面对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时,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让人们的生活融入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老年人在接受新鲜事物时往往比年轻人慢。因此,一些时尚先进的高科技产品,让老年人感到很不适应,使得他们原本慢节奏的生活被边缘化。不少老年人感叹,高科技产品离他们越来越远了。如何才能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便捷,使他们融入到当今和谐社会的大家庭,晚年生活过得越来越美满呢?  相似文献   

3.
享受快乐     
享受快乐李含冰人生,应该善于享受快乐。人活着一方面要奉献,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什么;一方面要享受快乐,充分体验生活着的美丽。我们常常感到活得很累,为烦恼所困扰。其实,生活中并不都是不快,而是我们常常把烦恼看得过多过重,把一点烦恼和不快扩大得占据了心头的全...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满意定义为“对自己能力的满意度”,知足定义为“对物质生活的知足度”的话,我认为现代人大约可以分成四种:不满意,不知足。他们对内在和外在的世界的野心都很大,企图改进自己的能力,不断求进步,希望自己能更好;但也常常因为执迷于对名利的追求,使他们忙得像一个不知道为何而转的陀螺。如果没有遇到人生的重大变故,他们很少能享受生活情趣;不过他们绝对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对北京市二十一所中学的二千一百三十四名学生进行了意识状况的调查。在回答“你感到学校生活是否愉快”这一问题时,结果表明,目前北京的中学生绝大多数(占调查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三点七)感到学校生活很愉快和较愉快,但尚有三百四十三名学生(占调查总数的百分之十六点三)感到学校生活枯燥乏味和一点也不愉快。根据他们的自述,对学校生活感到不愉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成绩的优劣与自我希望的影响这是影响初中学生学习情绪的最直接因素,因为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学习。调查也表明,对学校生活感到愉快的学生中有近五分之三的人回答是由于“上课有趣”、“学习成绩优秀”等学习方面的原因;而在感到学校学习生活枯燥乏味和一点也不愉快的学生中,也有近五分之三的人回答是由于“成绩不好”、“上课  相似文献   

6.
《女性天地》2014,(11):5-7
关于年龄,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年龄过什么样的生活。 国人都有一种心理:二十几岁的年纪里一切疯狂与热情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人到中年,就该寻求安稳的生活,等待老去。于是,我们常常会对国外八十几岁的老太太独自开车上街感到惊奇,也不理解生活安稳的人为何突然推翻一切重新来过。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贝杜因人的价值观体系是在长期的沙漠游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与他们社会生活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恶劣的自然环境,锻炼出了他们的勇敢与坚忍,但也使他们常常消极认命;而落后的氏族部落所有制和激烈的生活竞争,则使他们在保护自我的强烈意识下,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当他们带着这些价值观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宗教、文学等文明时,他们的文明成果又成为他们的生活缩影,既完整体现了创造者们的智慧和价值观,又深刻揭示了他们的价值现形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贝杜因人的价值观体系是在长期的沙漠游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与他们社会生活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恶劣的自然环境,锻炼出了他们的勇敢与坚忍,但也使他们常常消极认命;而落后的氏族部落所有制和激烈的生活竞争,则使他们在保护自我的强烈意识下,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当他们带着这些价值观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宗教、文学等文明时,他们的文明成果又成为他们的生活缩影,既完整体现了创造者们的智慧和价值观,又深刻揭示了他们的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社工C问:我服务的一群高龄老人中,大部分人都是独居,生活过得很凄苦.我希望能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例如居室清洁、买菜洗衣、提供健康食谱等,但常常被他们拒绝,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们不接受我的好意?  相似文献   

10.
艳艳 《现代交际》2003,(5):18-19
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常常发牢骚,抱怨自己工作环境不好。有的毕业生到一个工作岗位没多久就跳槽,有的甚至一年之内跳几次槽,到哪个单位都感到不顺心。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他们将职业满足感和好工作联系在一起。可是,是否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尤为重要的是你能将一份工作做  相似文献   

11.
朋友们常常诧异:“为什么你的状态总是这么好,无论是生活抑或工作?”我也会诧异地反问:“有吗?”某一刻,我突然明白,他们问话的背后是:你还在那么忙碌地工作,没感觉到该歇下来过退休生活了吗?说真的,要是别人不提醒,我从来也没想到自己的年龄,就像一个“无龄感”的人. 在国内生活,除了不能用GooGLE之外,我觉得最难逾越的障碍就是整个人际圈氛围,让我感到大家都过早放弃自己。就好像一起爬山,爬到一半,绝大多数人选择不再继续,有些干脆往山下走,而一个想继续往上的人,难免寂寥。  相似文献   

12.
正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感到很幸运,而另一些人却常常觉得不如意?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赫特福德大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称他已经找到了答案。十年前,怀斯曼教授开始研究人的运气。他在全国许多报纸上刊登广告,让那些总是感到幸运或总是感到不幸运的人与他联系。数百名男女志愿者参加了他的研究。这些年来,怀斯曼教授采访他们,让他们参加各种实验。比如,在一个简单的实验中,志愿者们分成了两个组,一组是那些总是感到幸运的人,另一组  相似文献   

13.
胡玉英 《职业》2012,(21):38
近年来,为积极探索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秦皇岛技师学院针对如何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大多数技师学院的学生都是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在竞争中受到挫折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同时,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也普遍感到迷茫,他们对社会有很多抱怨,对自己缺乏自信,缺乏年轻人应有的热情、进取心和创新精神。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人才,面对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如何有针对性地唤起他们应有的热情和活力,重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憧憬,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帮助他们重新找回人生的坐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培养他们拥有一  相似文献   

14.
张秋菊 《职业》2012,(27):119-120
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实验科学。它的本质是充满幻想又符合逻辑的想象。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学教学方法都没有什么很高的期待,只要按常规教学,他们就会满意。但是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加上一些新的内容,那么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激动和开心,可以让他们真正地思考。把  相似文献   

15.
<正>他是施虐者,她是受虐者,性虐让他们在性爱里都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满足。可是随着性虐程度的加剧,他们感到了恐惧,却怎么也无法停下来。一个下午,周成和妻子静雅相携走进咨询室。两人从进门到落座,动作和表情都十分默契,像一对恩爱夫妻,看不出有任何问题。只是落座后,静雅举起手臂时,才隐隐露出新旧交叠的伤痕。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心灵是一部天真的童话,那里面充满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一草一木都是可爱的卡通形象。他们希望永远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国度里,然而现实却往往打破他们的美好。父母因为心情不好说出一句“我怎么生了你”,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老师因为育人心切说出“你怎么这么没用”,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行,产生自卑。这样的家长和老师不懂得对孩子言爱,只会粗暴地修理他们身上所谓的“杂枝”。  相似文献   

17.
<正>司空见惯的事实明明1岁多了,爸爸、妈妈上班时,他由爷爷、奶奶和保姆带着。可爱的明明对于高龄的爷爷、奶奶而言,既让他们感到喜欢又让他们感到劳累,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女人们这样抱怨:他怎么那么不解风情,他怎么那么不懂人心;而男人们也在抱怨:女人心,海底针,真叫人难以捉摸。究竟是女人的要求太高,还是男人的确智商低下?都不是,而是男人们的情商普遍偏低。当然,男人们并不是不会谈情说爱,他们有冲动,也有激情,他们追求起心爱的人来攻势凶猛。只是,对于感情,他们缺乏辨析深浅的能力,在婚恋中,他们缺乏洞察对方情绪的敏感。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一直很不和谐。生活中,他们常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展开唇枪舌剑。每当看到同事家里其乐融融的情景时,我心中就会  相似文献   

20.
信念无敌     
佚名 《金色年华》2011,(11):31-31
一队沙漠探险队正在沙漠上艰难前行着,这时大家发现碰到了一个大问题:所有人的水壶都没水了。在沙漠中,没水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所有的队员都感到死神正在向他们挥手,他们都觉得四肢乏力,几乎都走不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