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真实地、客观地表述社会的客观条件存在。无产阶级的新闻工作其宗旨在于全面化、实事求是地引导、反映社会舆论,依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那么,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去反映这一客观事物,很显然,就要求记者在头脑里清楚地认识新闻的真实性来源于社会存在的客观性这一原理,学会并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唯物辩证法,认真地深入社会实践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挖掘出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有真实性的高品位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洞察事物、发现和鉴别新闻的能力。新闻工作者要掌握政策,吃透精神。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并且要把握全局,认真深入基层,仔细观察生活,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要学会分析,善于比较,运用辩证法挖掘事物的本质和勤奋学习,反复实践,开拓视野,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度的政治热情。  相似文献   

3.
"本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哲学完成了从本原到本质的分化;经典作家指明了本质的存在形式,厘清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对本质做出了描述性说明;现代西方哲学以独特的视角对本质的结构与构成作了有益的探索。本质的内涵应当是:事物成为它自身的根本规定性或占统治地位的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本质与质不能等同,本质存在于质中,是比质更深刻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习语的本质是否可分解的,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认为习语可以被视为任意性和可分解性的连续体,位于连续体中绝大部分成语的意义是有理据的,可以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认知机制来识解.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普遍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来表达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概念转喻是用突现、重要、易感知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部分.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在以往学者对"手"的习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重新对英汉中"手"习语进行认知分析,帮助我们构建"手"习语的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5.
树立正确的采访立场,确保新闻报道的正确性,是对每个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正确性"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往往混淆不清。正确的新闻报道要在真实性的原则上,解决好"倾向性"的问题,要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同时,新闻报道的正确程度还要接受人民大众的评判和检验,人民的信任是衡量采访立场和新闻报道正确性的尺子。  相似文献   

6.
传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闻的本质要求,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新闻工作创新.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新闻工作者要通过观念、内容、形式和体制创新,担负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传播者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老子"自然"概念的实质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旨趣在于研究万事万物,包括社会历史的可能态势,归趋则在认识最佳态势上.最佳态势既是事物变化的最优趋势,也是存在的最优条件."最佳"指的就是"正常态",简言之为"常态",常态的本质就是自然态.老子的"自然"不等于大自然、规律、事物、实体、元素、自然现象等等,而是指这种正常、稳恒、优化、动态平衡的态势.所谓老子哲学,可以说是关于事态或态势的哲学,而"自然"的理念旨在倡导掌握和服从最佳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家族相似"理论是维特根斯坦瓦解本质主义思想桎梏的关键.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站在本质主义的立场上对此进行了批评和反批评.本质主义者的"本质性是相似性的前提"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所谓本质,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展现出不同的样式,本质主义由其既有的思想框架而导致了剥离式的追问,最终将自己陷入虚无的恐慌.并且,"家族相似"并非不能用于认识事物,若仅将其局限在澄清本质论和意象论这一用法之内,实际上也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认定,它的用法应是丰富的.最后,"家族相似"的界限是由使用它的语言游戏划出的,它本身并不存在什么界限,它自然地在使用中存在,不会脱离其参考系,更不会导向虚无.  相似文献   

9.
论个别性与本质主义的矛盾--反思本质主义的一条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认知事物的思维程序,本质主义用以认知一般性的道理并没有错,它的错误仅仅在于用以认知个别事物,其做法是将个别事物的全部属性还原为其中的某种号称本质的属性,以为抓住了本质就能推知其余属性,就能认知事物的整体.实际上,个别事物所杂有的全部属性之间并不存在一以贯之的逻辑推论关系,或者说,个别性只是一个"属性丛".用本质主义认知个别事物,必然遗漏那些跟特定本质属性缺乏逻辑关联的属性,从而使个别事物的整体无法得到认知.个别性和本质主义之间的这种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对个别事物采取一种非逻辑推导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事物的质是一事物“恰恰地是这个事物”的东西,认为厘定中原文化“恰恰地是这个事物”的东西需要从特殊本质、一般本质和形式本质3个层面入手.探讨和评价中原文化特质研究的现状,认为从哲学角度检思,中原文化的特质是以隆礼贵和、崇圣持中为典型特征的大道文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闻失真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新闻失真的主要原因是新闻利益化的驱动、记者民工化的错位、公民记者信息泛滥化的冲击以及监督新式化等,提出了加强媒体自身的职业道德自律、加强高素质的新闻从业人员培养、加强对网络的舆论监管等措施。研究结果对还原新闻真实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明明报道的新闻是客观事实,但在受众看了之后,却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种错位与记者、编辑的理论水平低、专业知识贫乏及粗制滥造关系甚大。为了达到新闻报道真实性与真实感相统一的目的,应该提高记者、编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公正性传播是获得世界性意义的新闻报道原则 ,实践这条原则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平等、自由、独立意识是公正性传播的直接理念依据 ,诚实、正直、无私品质是实现公正性传播的伦理保障。由于公正性传播要服务和服从于新闻的真实性要求 ,因此对平等、自由、独立的追求只能是适度的 ,对诚实、正直、无私的道德规范也应限制在一定的原则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继承老一辈革命家新闻理论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更加明确而系统地阐释了新闻的喉舌论 ,强调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新闻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以及如何从本质上把握新闻真实性、新闻自由和新闻透明度 ,新闻队伍必须打好思想政治和业务根底等问题。这些重要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 ,是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思想指南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新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主义不是听其自然,不加选择,信笔写来。左拉将自然科学中的遗传学和心理学知识融入文学中,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表现手法与途径。左拉和他的自然主义追求文学真实,意在文学革新。左拉与巴尔扎克齐名,在对社会与人的认识上。左拉更具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在审判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在审判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法学界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 ,把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的任一方面作为案件审理的惟一依据都是失之偏颇的。因为 ,客观真实是源、是本质、是决定因素 ,法律真实是流、是现象、是被决定因素 ;客观真实是法官追寻的终极目标 ,而法律真实是法官追寻终极目标的桥梁。就此而言 ,在审判实践中我们既要反对只重视法律真实的证据化倾向 ,又要反对只重视客观真实而忽视法律真实的客观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教育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文化、社会体制和个人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新闻从业者现今并没有形成牢固一致的专业理念,新闻离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还有较远的距离.和新闻专业主义联系甚密的新闻传媒教育虽然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从新闻从业人员处获得足够的尊严和较高的评价,目前来看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贡献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加强新闻教育中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专业理念的追求,将是新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敏感是新闻采编人员的核心能力之一。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具体表现为分析判断能力、预测能力、调整认知角度的能力等。在这些能力的发挥过程中,除常规思维外,求异思维日益显现出其优势。在新闻敏感中综合运用发散思维、统摄思维、逆向思维等求异思维方式,可以取得独特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新闻传媒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专业与非专业的新闻传播形式相互交织在一起,造成了今天的新闻人的职业性质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而在中国,由于特有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专业性的职业新闻人始终没有得到确立,使得新闻传播的职业地位和社会声誉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此情况下,培养什么样的职业新闻人是一个必须要作出正面回应的问题。就目前的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现状而言,专业性的职业新闻人意识很难在其中得到培养和成长,高校必须将此重任承担起来。  相似文献   

20.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社会一个十分动荡又孕育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新闻业尤其民营报业空前繁荣,民营报人的思想异常活跃,这为他们探寻新闻伦理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也促进了中国新闻伦理思想的基本成型。北洋政府时期民营报人的新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优良的道德品格是记者从业的首要资格;二是记者应当秉承独立自尊的核心价值理念;三是记者应当以客观公正为报道原则。这些思想为中国新闻从业者提供了基本的道德遵循,推动了中国新闻业的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