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技翻译中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会欣  李德煜 《东岳论丛》2002,23(2):138-140
高新技术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今文学修辞手法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文体交错使科学与艺术融合在一起。科技翻译中如何使科学与美并存也成为人们探讨的新课题。研究修辞方法处理技巧 ,诸如转义、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幽默、双关、夸张、排比、押韵 ,在翻译美学中意义深远。科技翻译应针对千变万化的修辞手段 ,既忠实于原文 ,又不可拘泥形式 ,融合文体特点 ,展现科技翻译中的美  相似文献   

2.
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修辞”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美学界,继认识论美学、感性论美学和语言论美学之后,又兴起了“修辞论美学”。①在语言界,继王希杰先生以美学的观点对辞格进行分类之后,人们对修辞和美学关系的研...  相似文献   

3.
美学修辞正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许多国际商务报刊中。本文拟通过比喻、借代、拟人、夸张、曲言、对比等各种辞格在句中的具体运用来说明美学修辞在商务英文报刊中所取得的艺术性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叙事美学是纪录片结构的骨架,叙事的故事性是第一性的,而艺术性是第二性的,只有完整的叙事才会凸显纪录片的其他特性。而修辞能够使纪录片的意义传达更加生动和形象。纪录片中最重要的两个构件在本文中找到联系,本文提出纪录片叙事修辞美学,将叙事和修辞放在一起分析能够使纪录片更好的达到真实传达生活的目的和体现纪录片创作者的意图,同时也分析了纪录片叙事修辞美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叙事美学是纪录片结构的骨架,叙事的故事性是第一性的,而艺术性是第二性的,只有完整的叙事才会凸显纪录片的其他特性.而修辞能够使纪录片的意义传达更加生动和形象.纪录片中最重要的两个构件在本文中找到联系,本文提出纪录片叙事修辞美学,将叙事和修辞放在一起分析能够使纪录片更好的达到真实传达生活的目的和体现纪录片创作者的意图,同时也分析了纪录片叙事修辞美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语用学翻译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文雄 《学术论坛》2006,(3):190-193
中国传统的译论折射出哲学、美学与翻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综观中国翻译美学与语用学翻译美学的哲学-美学思想,探索语用学翻译美学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审美的认知图式与审美再现原则、文化美学与文化传真、灵感翻译美学、语用学翻译美学综观,提出中国语用学翻译美学走向动态的理性的语用意义、语用价值与语用美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方法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中国翻译领域,但很少有人用它来解释儿童文学翻译.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指出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德国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本文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对文本意义的阐释和对读者中心地位的理解,阐述了文学翻译以读者的阅读、创造性阐释为文本意义形成的主要依据的读者中心论范式的转向,从译者和译语读者的角度分析了接受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和作用。接受美学为文学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之难众所周知,令人望而却步。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相对比较成熟完善,和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完美的翻译”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在翻译实践中,“绝对的对等”是无法实现的。将美学观点引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通过借鉴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提出“美学对等”命题,指出其实质是一种动态对等,即译诗和原诗之间美学效果的对等;通过对宋词《声声慢》叠词翻译的对比分析,集中探讨了中英诗歌翻译中语音层的审美再现,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美学对等”的本质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哲学、美学、翻译学、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中西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的哲学、本质与渊源,探索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再现的认知推理过程、语篇美学、文化美学传真与灵感翻译的美学,提出语用学翻译的语用意义、语用价值的传递与思维美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副+名”结构在当代语言运用中比较普遍,具有“副+形”组合所不可替代的语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这种组合不仅具有表达的解构性和言语的经济性,而且具有修辞的封闭性和审美的联想性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美学是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因其具有融会贯通的中西比较 ,注重感悟的规律探寻 ,深入骨髓的生命沉思 ,雅俗共赏的诗化语言等独特个性而放射出永久的异彩 ,为当代美学研究提供了无尽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论西方修辞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修辞学的人文性是以对人的本质体认为前提而建构起来的理论精神.修辞学的人文传统与古典哲学间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一传统对修辞学诸层面均有渗透和影响.在学科发展史上,20世纪西方新修辞学,在对人的语言性的更深刻的认识背景上所提出的认知修辞伦理等相关论题,都可以视为古典修辞学人文精神的一种理论延伸.  相似文献   

14.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三次美学论争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主要围绕美学自身问题展开,是一次真正的美学论争。在论争中形成的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各派相互碰撞、对话,产生了相互促进的效果。其中后实践美学借鉴西方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等思想资源,不断发展、完善。实践美学则步入了反思的阶段,回应后实践美学的批评,力图通过自我调节来弥补、修复自身的理论缺陷。而新实践美学,则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各有批判,试图改造实践美学,并在实践观的基础上,重建新的实践美学理论体系。从各派自身理论的发展,也映现出学术的争鸣对推动学术研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修辞学是修辞学和科学哲学共同发展的结晶。西方的修辞学先后经历了传统修辞学、近代修辞学和现代修辞学的发展阶段,西方的科学哲学也呈现出“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的演进轨迹,正是现代修辞学朝向科学的转向和科学哲学朝向修辞学的转向共同促成了科学修辞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修辞学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学科交融已成国际修辞学,包括中国修辞学在内的重要发展趋势.如何在多学科交融之中发展中国的修辞学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修辞学研究的基点问题和拓宽与拓深问题尤其重要.就修辞学研究的基点而言,应以语言、语言运用为立足点,以表达为立足点.就修辞学研究的拓宽与拓深而言,应着力研究修辞行为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功正 《齐鲁学刊》2013,(1):115-122
出土文物器皿和出土文献资料所蕴藏的文化—美学含量,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近几十年来出土文物(文献)的新成就,实证性地为中国美学史的"新学问",提供了"新发现",使得研究者重新面对和考量已有的对象和结论。王国维所提出的"二重证据法",陈寅恪所阐释的"三类比较论",对于近、现代宏观学术理念和方法论具有崭新的意义。地下和地上,出土和传统,文献和实物,或互证,或反证,或补证,其近缘关系,为深刻意义上的现代学术转换亦即历史维度—审美维度的价值重构奠定了基础。出土文物(文献)从多方面对中国美学史的基本经验产生早期积淀,形成诸多审美原则,从而在审美的普适性上泽被深远。  相似文献   

18.
张弓 《云梦学刊》2013,(5):24-27
石长平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是关于刘纲纪美学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它不仅揭示了刘纲纪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超越认识论美学而走向实践本体论美学.而且表明了这种发展趋势的前提条件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美学的非认识论倾向以及“后现代实践转向”的思想成果。刘纲纪的美学研究路径对于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实践美学的九个缺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章辉 《河北学刊》2004,24(5):11-17
实践美学虽然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过巨大贡献 ,但其理论自身愈来愈显露出对于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现实审美活动和审美文化的滞后。这主要表现在其起源本质论 ,实践决定论 ,美感认识论 ,误设美的客观存在 ,把美误作意识形态 ,忽视接受主体性 ,褊狭的自由观、自然美观和艺术观等九个方面。这些缺陷 ,使得实践美学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随着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中西哲学的融通 ,实践美学应当成为新的美学基本理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论争。其中三个最重要、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论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性质问题的论争。在当前,汲取论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休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