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两汉时期韵文文体的宗教表达呈现了实用与审美两种风格。从上古歌谣到《诗经》"颂"诗再到汉代郊庙歌辞,其宗教内容是民众现实诉求的反映,具有鲜明的功用性,而楚辞、汉乐府游仙诗中的神仙意象与宗教思想更多体现了作者的个人审美情趣。此时期散文文体中的宗教表达采用了说理与叙事两种方式。《老子》、《庄子》、早期道教典籍《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均以说理的方式阐述作者的宗教理念;《史记》、《汉书》则是以叙事的方式将先秦两汉的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展现于后世。另外,两汉时期人们对上古神话故事、神话人物进行宗教化改造,出现了《列仙传》与系列仙话小说,标志道教文学之形成。  相似文献   

2.
神仙传记是对神仙信仰的表述,它萌发于先秦,先是夹杂在历史、地理、哲学等著作中,后来逐渐单独成篇,收入志怪集。汉魏时期神仙传记已经结集成《列仙传》《神仙传》等专书,形成“凡人—学仙—成仙”的三段论式的叙事模式。今天神仙传记被当作志怪小说的一个品种,但历史上它是神仙实有的文献证据。神仙传记是中国文学的独特类型,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列仙传》《神仙传》作为前后相承的神仙传记,演示了道教伦理建构的渐进历程。二书在神仙形象内涵、神仙度人机缘和宗教伦理方面的转化,体现着道教建构神仙信仰体系、确立宗教独立性的努力。神仙观念变化的背后是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的博弈。仙传在反映道教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出现滞后、多元并存乃至自相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成书于南朝时期的《周氏冥通记》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神仙传记。仙传通过主人公周子良冥通神仙的故事,展现出独特的遇仙方式和神奇的宗教体验,表现出当时释道杂糅的神仙思想。  相似文献   

5.
从宗教史的角度看,道家学说中对"至人"等的描述已具有后来得到长足发展的神仙的特征,乃是源远流长的神仙观念和神仙信仰的源头之一。在神仙传说基础上,形成今传两部重要仙传著作———署名刘向的《列仙传》和署名葛洪的《神仙传》。《列仙传》特别强调仙人长生的特性,特别突出服饵的作用,特别突出仙人治病的特异能力。比起《列仙传》里的粗略描写来,《神仙传》则极力夸张仙人的神秘能力和神通变化,描写了许多学仙成功的人物。从小说史发展角度讲,《列仙传》和《神仙传》的编撰正值古代小说体裁形成的时期。乃是后来源远流长的这一类作品的滥觞,正是在这一方面凸显出其在小说史上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列仙传》采取诗文结合的形式,全面、生动地记述了70多位神仙活动的时代、地点以及相关事迹和成仙过程,在宣扬黄老之道的同时也具有比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列仙传》将历史人物神仙化,又将神仙历史化,重善、求美而轻真,体现了先秦两汉小说的风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百家之一的小说家的学术思想。其形制与价值观念都影响着后世的神话与小说文学。从其表现的小说特点来看,标志着文学全面自觉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太平广记》异僧小说整体上代表了晋唐时期僧传文学的叙事成就,有着宗教性、史传性和审美性三位一体的叙事特征。其神异叙事善于融通佛教哲思和启悟佛性体认;史传叙事注重烘托神异观念和突出宗教真实;审美叙事重视刻画僧人形象和描绘宗教神奇。  相似文献   

8.
宗教如何适应现实社会,应对西方科技的挑战?陈撄宁先生调适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将道教的神仙养生术独立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仙学体系,认为仙学与科学相近,并援科学以改造仙学,弘扬道教的神仙养生之术.这是一个宗教改革家为挽救道教而采取的迂回战术,既坚持传统的仙道学说,又把科学融入仙学.这也是道教神仙学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9.
葛洪的《神仙传》在记录大量神仙传记故事的同时,描写了神仙具有的奇妙莫测的道术。这些道术的罗列和描写是道教变化观的形象化体现,展示了神仙具有的超自然神性的宗教特质,既突出了道教神仙的超越现实的宗教品格,也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段,对以后仙道小说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中出现的"一僧一佛一神仙"人物形象组合,也称"超情节人物"。超情节人物形象的设定,与小说中涉及到的宗教描写有关,显然具有儒道交融的历史背景及现实基础;超情节人物的描写具有相当的叙事功能作用,这体现在叙事主题能传递果报思想和完善小说结构上。这种超情节人物设置对明清小说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仙道小说,或称道教小说,是指以宣扬神仙信仰、反映神仙或道士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仙道小说在很多方面都深受佛教的影响,并深深打上了佛教的烙印,如佛教的一些教义、概念、词汇、典故、故事情节、题材、创作模式等,就深刻地影响着仙道小说,并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但仙道小说与佛教故事相比,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曹植是游仙诗创作的第一人。他的游仙诗可考的大约有《升天行》《游仙诗》等11首,这几乎占了曹植诗歌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曹植的游仙诗受到了屈原《远游》创作的影响,并且是结合了汉代以来的道教神仙思想而逐渐成型的。在道家思想领域,尤其是汉代以来的仙传小说对于大量神仙升天羽化故事的描写以及纷繁复杂的仙境的描绘给游仙诗这种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文学性大大增强。曹植的游仙诗与仙传小说有着密切关系,两者互有促进,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汉武三传,即指《汉武故事》、《洞冥记》和《汉武内传》,三传为突出汉武帝好神仙的品性,主要采录那些带有明显虚诞性质的求道访仙之事,而通过这些虚诞之事展现出来的汉武帝形象,无疑与历史的真实有相当的距离,具有明显的虚构性特征。汉武三传的这一传人策略值得注意,在汉魏六朝杂传中具有典型意义,而正是这一传人策略的运用,造成了汉魏六朝杂传普遍的小说化倾向,导致唐人传奇生成土壤的形成和条件的成熟,并最终促成传奇小说的兴起。对汉魏六朝杂传传人策略的考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把握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品格以及唐人传奇小说的渊源流变。  相似文献   

14.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神仙道教蓬勃发展,共宗教活动及仙道传说盛传于世,遂在民间社会产生了大量的仙道故事传说。志怪小说载录的这一类故事传说,表现了中古民间社会对仙道境界的观念。中古社会正值新兴的神仙道教发展时期,仙道故事传说既是道教艺术的重要成就之一,同时更是志怪小说艺术成就的代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志怪小说载录的这一类故事传说,  相似文献   

15.
神仙集传是道教传统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列仙传》起,几乎历朝历代都有道徒将神仙故事和传记汇集成书,以证明神仙之实有,并弘扬道教的修行方式,为后世修道者树立楷模。而进入明代之后,道门并未继续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反倒是江南一带的文士及从事商业出版的书坊主等世俗社会成员积极地推出新的作品。以屠隆为首的慕道文人依据自身对道教神仙的理解编纂了神仙集传,而书坊主不仅重刻了《列仙传》等经典的神仙集传,还编纂并出版类似作品。由于社会身份的差异,他们在编纂、刊刻这类作品时也怀有不同的动机和心态。而在出版文化的语境中,神仙集传的编刻不仅衍变为一种社会性的事务,而且其内容也因编刻者、读者身份的变化而有了通俗化的倾向。 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求"食秽"行为背后所传达的仪式性魔考,可看出道教"吃粪吮疮"的神仙做事深刻地反映了宗教心灵所需要的谦卑告罪的内核。《国语·郑语》所载"龙漦"事件,说明不洁之物能散发神秘的慑服力,不洁之物也可能转化为不可侵犯之圣物。就这类故事的基本母题与其转化来观察,从最初晋朝《神仙传》中浮现的原型模式,随时代发展,基本形式被扩大并加入了许多细节,反映了民俗文化中佛道两教混融,以及宗教与民俗文学互用互染的现象,到清《七真祖师列仙传》的出现,成为这一类型故事集大成的高峰作品,随着宗教文本向文学方向倾斜,发生整体情节简化、神仙角色概念化、魔考与试探弱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一闻一多先生曾指出,“研究《楚辞》,如果同古代的神仙思想联系起来,一定会有不少新的发现.”确如闻一多所揭示,《楚辞》与神仙思想、《离骚》与“仙真人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以屈原到垂暮之年自沉汨罗这件事来说,由于爱国忠君而殉其夙志,自然是诗人的主导思想;然而,其中很难说不包括受到神仙家学说思想影响的成分. 神仙观念的形成,大抵是先有神而后有仙,随着时间的流逝,“仙”的成分在“神仙观念”内渐占优势,甚至改变了原始神的面貌. 恩格斯曾指出:宗教的“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宗教是在最原始  相似文献   

18.
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金枝》中关于"神王"和"替代者"死亡的理论为依据,解读"汤祷于桑林"和炎帝女儿死亡等神话,可以发现,这类故事实际上表达的是古代帝王和巫师通过死亡-复活并演变为"神"的特定仪式。《列仙传》中,这种死亡-复活仪式也构成了黄帝、彭祖以及各类早期方仙道士成仙故事的原型;早期仙传中的成仙故事其实是古代"神王""巫君"以及"替代者"通过死亡演变为"神"的原型在"特定时期"的一种演变。这个"特定时期",即巫术逐渐走向衰落、宗教作为一种新的信仰形式逐渐走向历史舞台的新时代,亦构成了神仙传记中各类"神仙"从古代神话中的"神"的原型中脱颖而出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无双传》以爱情为主题,采取"读者在场"的写法,文心巧构,道德价值、审美倾向单一,有明确的褒贬意义。王小波的小说《寻找无双》故事框架来源于《无双传》,其主题发散多岐,呈现为戏仿古典的寓言。《无双传》是用平凡的结构、真实的态度编织理想的神话;《寻找无双》叙事结构独特,手法怪诞,其情境、感受却予人切肤的真实感。二者语言外壳相异,人物核心性格具有内在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