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举制度是民主制度的核心 ,选举的得失直接关系到民主的真实性。选举过程是选民和候选人的互动过程 ,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角逐。必须以选举理论指导村民选举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闫锡广 《社区》2005,(1):19-19
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居委会(简称甸柳一居)是山东省济南市在社区推行直接选举试点的单位之一。2004年8月18日至9月20日,甸柳一居进行了社区换届选举,历时一个月,经历了准备工作、宣传动员、选民登记、提名推荐初步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投票选举六个阶段。在选举的前前后后,区民政局和街道都投入了主要精力和财力。选举工作进行得也比较顺利。但是,此次选举毕竟是一次试点,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政府过多包揽,不利于培育自治历下区为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直接选举)试点工作,制定并下发了《指导意见》、《问题解答》…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省两个县8个自然村262名选民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村选举行为问卷”探讨了选民人口学特征及其与选举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性别、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因素对选民选举行为没有显著影响;(2)40岁以上的大龄选民更看重选举对于维护村民权益的意义;(3)汉族选民比少数民族选民更看重选举对落实国家政策的意义,而少数民族选民在投票时比汉族选民更容易受候选人身份、候选人背景和政党意见的左右。  相似文献   

4.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选举制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实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候选人提出、确定与介绍中存在的问题;选民的盲目与无知性问题;强权干预选举问题;贿选问题等。因此应进一步规范候选人的提出、确定与介绍程序;发展经济,提高选民的民主意识;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以及完善违法制裁与纠正制度,加大对贿选等违法选举行为的制裁力度。  相似文献   

5.
闵镜品 《社区》2005,(22):3-3
近日路过所住社区,发现这里挂出了“人大代表社区行”的横幅,预告说人大代表将坐镇社区,听取百姓“原声”。人大制度设立的初衷就是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向人民负责,代表人民履行管理国家的权力。但实际执行过程中,选民与代表之间的联系多少还是松散了些,有的时候甚至出现选民对本选区候选人并不了解,选举缺乏依据,代表们的工作也缺乏监督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对于选举权的行使更加关注。文章从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选举组织的成立、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候选人介绍、选民登记、选区划分和选举监督等方面的程序改革入手,提出了对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N市区级人大代表选举中出现"居民联名提名"和"自荐提名"候选人,分析其参选动机、自我推介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可以透视出选举中的社区代表性缺失、自我推介的困扰以及内外条件的制约等同题.他们的参选行为体现了选民观念开始由一般国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与觉醒,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志昌  陈伟东 《社区》2004,(24):18-19
前不久,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一个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了一桩怪事,一个工作一向走在前列的居委会,在这次选举的预选中,随着选举日程的推进,告状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至对预选结果提出质疑。而人们争议的焦点却恰恰是选举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单位人选举权”问题。事件经过武汉市武昌区某社区,于2003年9月18日成立了选举委员会,成员包括原居委会主任崔某、党支部书记桂某、物业公司经理柳某以及社区居民等共10人。随后进行了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报名和初步候选人的竞选活动等工作。在选民登记过程中,辖区内共有5个单位的517人被登记为选民,这些…  相似文献   

9.
论人大代表选举的合意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意"理论可用于解释人大代表选举的实质。人大代表选举实质上必须是选民与候选人双方围绕人大代表的选举条件达成合意的过程,合意结果为宪事合同。代议机关选举体现了合意趋势,而缺乏合意性是人大代表选举程序的一个缺陷。建议增强人大代表的合意性。  相似文献   

10.
夏宁 《金陵瞭望》2006,(10):41-42
4月30日,白下区委党校热闹非凡,三条巷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主会场就设于此。上午9点,800多名居民陆续来到这儿,不少居民都是全家出动,选民陈云胜一家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一人一票与以前一户一票不一样了,这下即使家人意见不一样也可以分别表达出来了。而且,这次的选票上没有任何候选人,想填谁就填谁。” 三条巷社区的居委会主任选举不仅采用了“海选”的形式,而且实行“所有选民一人一票”的无候选人直选。此举既开创了南京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先河,也将持续近半年的南京市第三届社区居委会主任换届选举活动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农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关键步骤,农村社区“两委”候选人的产生备受关注。借助街道党组织社区“两委”候选人换届政策文本,勾勒出社区“两委”候选人在基层党组织设定的双重候选条件下的当选逻辑,并以fs-QCA定性比较分析法对社区“两委”候选人胜出资质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良好群众基础是潜在候选胜出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群众基础和政绩两要素是潜在候选人胜出的有效途径;仅凭借经济实力或宗族势力等资源禀赋并不能使其成为“两委”正式候选人;街道组织部门受政治稳定逻辑驱使,往往采取多样化策略减少社区选举“变数”。因此,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区“两委”选举过程的有限介入并非有损基层民主质量,相反,它使农村社区选举表现出有别于乡村选举的优良特质。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主流文化发端于早期北美殖民地时期,它继承了欧洲尤其是盎格鲁—萨克森文化体系,在美国历史上演变为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随着时代主旋律的变化,主流文化直接影响美国总统选举中选民结构的组成,决定候选人在选举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美国共和党、民主党与选民和候选人关系的变化,说明在现代美国选举活动中两大党的作用已严重削弱,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发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选举制度也差别甚大,但就选举的共性而言,还是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于选民自愿登记制。美国大选中各州都实行选民自愿登记制,经动员,不愿参加投票的选民也可以自愿放弃选举权。在我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中,由于不少选民与社区的利益关系以及社会联系较少,对社区的关切度不高,动员多数选民参加选举,要么难以做到,要么经动员到场的一些选民抱着走形式的心理来投票而使投票质量不高。如果实行选民登记制,有参与愿望的人参加投票,不愿意参与的人可以自动放弃投票权。表面上参与的人可能少了,但是否可以提高选举质…  相似文献   

15.
候选人的自荐提名模式具有提高候选人参选的主动性、简化选举程序、提升选民投票热情和选票质量等优点,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海选提名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浩源村的试点展现了自荐提名模式的优势,且该模式并未妨碍选民的直接提名权,有必要在更多的地区逐步推广。但在今后的实践中需注意:自荐人的资格只宜设置引导性条件.自荐人资料的公开要经本人同意,自荐人过多时应通过全体选民预选确定正式候选人。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社区》2005,(22)
“人大代表社区行”不妨多些近日路过所住社区,发现这里挂出了“人大代表社区行”的横幅,预告说人大代表将坐镇社区,听取百姓“原声”。人大制度设立的初衷就是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向人民负责,代表人民履行管理国家的权力。但实际执行过程中,选民与代表之间的联系多少还是松散了些,有的时候甚至出现选民对本选区候选人并不了解,选举缺乏依据,代表们的工作也缺乏监督的情况。人大代表通过社区行,可以了解基层,倾听民意,实现下情上达,有助于形成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议案;选民也可通过此类活动增进对本区人大代表的了解,并为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提…  相似文献   

17.
辛人 《社区》2003,(22):20-20
2003年8月23日上午,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蒙自社区具有选举资格的2798名居民投下了自己庄严的一票,选出了7位自己的当家人,蒙自社区新一届居民委员会产生了。蒙自社区的这次选举工作有“三个高”。首先是居民们对居委会候选人推荐工作的热情高。第一轮是“海选”方式,以楼组为单位,共有1200多名居民参与了推荐,占居民总数的41.7%。其次是居民参与居委会工作的热情高。首轮被推荐的31名候选人,都表示十分乐意参与社区管理工作,并表示即使没有被选为居委会成员,还是愿意为社区居民们做些事情。最后是居民们投票行使民主权利的热情高。蒙自社区有选举资格的居民共有2845人,选举中共有2798名居民投下了自己庄严的一票,投票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8.
衡阳贿选案作为建国以来地方人大选举制度发展进程中最严重的贿选案,是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一个深刻警示。候选人提名制度、确定制度与选举监督体系内在设计缺陷突出,选民和代表廉选意识缺失,党员自我防腐能力弱化等问题,是当前地方人大选举制度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因此,只有进一步优化地方人大选举制度的自身设计,培养选民与代表的廉选意识,加强地方人大中党组织的建设,才能真正突破地方人大选举制度发展的瓶颈,实现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9.
农村政治选举作为我国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主化水平。如何认识和解决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一个大课题。以中国西部山区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M村选举中的高票通过现象为切入点,从理性经济人的视角对选举中的主要参与者——候选人、选民进行分析,试图发现除了候选人个人才能使得村民投出选票以外的其他因素,从而对该村的高票通过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深圳竞选风云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谦 《社区》2005,(1):16-18
2003年4月17日,参选深圳罗湖区人大代表的候选人肖幼美,在所属选区内贴出了新中国个人参选的第一张海报,她随后与选区部分选民见了面,做了竞选演说。肖幼美的行动启发了一串效仿者。5月,南山区民营企业家吴海宁、深圳振业景洲大厦业委会主任邹家健、深圳益田村105栋楼长叶原百等纷纷张贴海报竞选人大代表;随着选举的深入,又演绎出了落选的吴海宁对选举过程和结果提出了种种置疑;随即又出现了吴所在的麻岭社区选民联名罢免新当选的区人大代表陈慧斌的“罢免风波”;“独立候选人”——海归博士王亮出人意料的当选……这一连串的新现象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