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悲剧《哈姆莱特》之外,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遗产中,《威尼斯商人》(以下简称《威》剧)恐怕是国内外莎学界争论最多的一个剧本。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关于《威》剧的类型问题;二、关于《威》剧的中心人物问题;三、关于对安东尼奥的评价问题.有争论不能说不好,首先它表明《威》剧并非一部平庸之作,而是在广大读者和观众中已经引起了普遍兴趣,产  相似文献   

2.
台湾莎学的发展是在梁实秋、虞尔昌、颜元叔、朱立民等学者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梁实秋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虞尔昌补译了朱生豪未译完的莎士比亚历史剧,合成一套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在台湾出版。近年来,台湾除了出版了多种台湾译者莎作译本外,还出版了多种大陆翻译的莎剧译本和《莎士比亚全集》。颜元叔和朱立民主要从事莎士比亚评论和研究工作,彭镜禧等人的莎学研究在近年来较有影响。台湾的莎剧演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台湾莎剧演出主要以话剧和京剧为主。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莎学交流也日渐频繁。  相似文献   

3.
置换修辞手法在莎剧中屡见不鲜,丰富了莎剧的内容,生动了人物的语言,而且英汉语中的置换修辞格大致可以对等。通过对莎剧《仲夏夜之梦》中英语置换修辞格的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转换修饰位置,保留原修饰方法和转换修辞格三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越剧《冬天的故事》是中国戏曲改编莎士比亚传奇剧的唯一尝试。该剧紧扣传奇这一特点,采用写意性表演,表现出《冬天的故事》中所蕴涵的人文主义精神,以越剧唱腔和程式演绎莎士比亚传奇剧中对封建王朝黑暗现实的批判,对美好爱情的讴歌,以及善恶转化观念,在艺术上借助于越剧的唱腔、程式展现了《冬天的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心理、行动,将越剧唱腔、程式之美拼贴入《冬天的故事》的舞台叙事。在众多的戏曲改编莎剧的剧目中,《冬天的故事》虽然还难以称为是完美的改编,但却是具有一部鲜明美学追求的越剧莎剧。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语言学论纲》评介牛汝极我国年轻的民族语言学学者王远新在继《中国民族语言学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之后,新近又出版了一部力著《中国民族语言学论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约18万字)。该书从中国民族语言学的地位和传统,...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众多的希腊罗马题材剧,思想艺术多属偏弱,但仍有《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可以进入莎剧的优秀行列。在历史剧以外的各体裁中,最初的一篇都是希腊罗马题材剧。而在代表莎士比亚最高成就的悲剧中,希腊罗马题材剧不仅是起始,还是终结,并且这一起始与终结承载了莎剧思想发展的两次转折。这些有趣的现象,直接说明了莎剧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尤其能反映早期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二重性及他们与王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初,正当中国古典戏曲向现代戏剧的转型时期,莎士比亚戏剧被引入中国,莎剧的译介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春柳同人及其他新剧家还以林纾等人翻译的《英国诗人吟边燕语》为蓝本,在文明戏舞台上编演了20部莎剧,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都居于外国戏剧家之首。莎剧以其天生的适应性,充当了中国早期话剧的范型,成为文明戏通往现代话剧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8.
理论研究园地里一株绽开的鲜花──《毛泽东思想论纲》评介何世芬由著名学者、博士导师郑德荣教授主编的三卷本《毛泽东思想论纲》,最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部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及其发展的总体上,比较全面、系统、严谨地论述和评介毛泽东思想的专著。全...  相似文献   

9.
1988年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出版90周年。为了纪念,又重读本书(据吕叔湘、王海棻《马氏文通读本》,下简称《读本》)特别是其中的“句读”论,想根据一些新的体会再论证一下汉语无单句、复句之分的这一主张。笔者1982—1984年几篇文章(《汉语句法分析问题》、《试论以句法结构为纲统一词组和句子结构分析》、《从汉语动词特点谈汉语无单句、复句之分——再论以句法结构为纲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最近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名剧创作欣赏丛书”(山东师大徐克勤编著)与读者见面了。该丛书在汗牛充栋的莎学专著之林中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作品,而其新颖之处,就正在于它的独辟蹊径。这套丛书凡6册,选择包括历史剧、喜剧与悲剧在内的10部莎剧杰作,逐一考察创作动因、成书过程和所依据或参考的史实、传说、资料、蓝本等等。通过比较、鉴别、考证等手段,着力于揭示它们在大师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或相互关系,归纳莎翁写戏的规律,使剧情、人物、结构的来龙去脉清晰明了,使围绕剧本的种种疑难或逸闻彰明昭著;从而为人们深入理解乃至钻研莎剧开了方便之门。譬若喜剧《威尼斯商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以克里斯蒂瓦的互文理论为基础来考察《占卜者》与莎剧《暴风雨》之间的互文关系,进而说明作家通过对《暴》中普洛斯彼罗-米兰达(父-女)关系的借用和变形,挑战甚至颠覆了这一莎剧经典中的男性权威,更好地彰显《占》的女性主义主题: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追寻。  相似文献   

12.
林兆华的《理查三世》既阐释出原作的深刻内涵,又在戏仿与隐喻中获得了部分观众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对莎剧这样的经典的演绎,林兆华力图探索莎剧所具有的巨大艺术张力和人性魅力,以及莎剧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当下性,其中既通过舞台叙述话语与当下观众理解的戏仿呈现了莎剧的魅力,又通过隐喻引发了观众对所谓的人性与权力的再思考。《理查三世》被推上中国舞台,显示出中国导演对莎士比亚剧舞台呈现方式的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13.
黄钊教授的新作《儒家德育学说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于2006年3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论纲》由“导论”和“儒家德育学说的开创形成”、“儒家德育学说的演变发展”、“儒家德育学说浅评”、“儒家德育学说与当代文明”等篇构成,共42万余字,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儒家  相似文献   

14.
在近年来的中国莎学研究中,莎士比亚与宗教,特别是莎士比亚与基督教的关系成为中国学者颇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围绕着这一课题从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共发表论文近20篇,探讨了莎士比亚的宗教观、《圣经》与莎剧、莎剧中的基督教因素等。  相似文献   

15.
黄钊先生主编的《三德教育论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论纲》),是一部系统论述“三德”教育的好书。该书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批判继承我国优秀的道德传统,并吸收国外进步的伦理思想,颇多新意。现就感受最深者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6.
美的创造乃人生乐趣之真谛。翻译文学可谓是创造美之艺术。纵观世界,莎士比亚是世界上创造美最多之人,故以另一门语言重现莎剧之美,亦是一种美的创造。回顾往昔,莎译无数,之所以仍需重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给出了充分的解说,即"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  相似文献   

17.
朱生豪的诗学研究和译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生豪之所以能成为杰出的莎剧翻译家,这当然与他的英语水平高,又酷爱英国文学有关,但是人们也许并不知道,他那精湛的诗学研究和诗词实践,也为他的译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世界著名的莎剧译成汉语而仍不失为精采的文学作品,这是朱生豪的成功之处.就这一点来说,朱生豪尽管是以莎剧翻译家闻名于世,而其根基却在于他的国学基础.莎士比亚有幸遇到了中国的朱生豪,才使汉译莎剧仍然不失其原有的光彩.著名词学家施蛰存先生在《朱生豪遗词》的《编者附记》中写到,他读了找寄去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流派代表人物多利默在其代表作《激进的悲剧》中对莎剧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人性和权力进行批评的。多利默通过对《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和《科利奥兰纳斯》两部悲剧中德性问题的分析,认为德性受到权力的制约。多利默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中政治、权力对人性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人性不可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政治权力关系而存在。  相似文献   

19.
《亨利八世》是莎士比亚基于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生活史,与其所属"国王剧团"年轻同事约翰·弗莱彻合写的一部历史剧。在该剧收入"第一对开本"《莎士比亚戏剧集》(1623年出版)之前,它另有一个剧名《一切都是真的》。剧中不同的文体特征显示出,戏中场景由莎士比亚和弗莱彻分别执笔。在结构上,《亨利八世》明显具有晚期莎剧的某些浪漫特征。此外,在所有莎剧中,该剧的舞台提示最为丰富。但莎剧中的历史只是莎士比亚为舞台演出而写,绝非真实历史。本文详细梳理历史中真实的亨利八世与戏剧中莎士比亚打乱历史时空的戏说。  相似文献   

20.
以越剧《王子复仇记》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剧在角色形象的扁平化、追求惩恶扬善和注重伦理道德这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认为改编莎剧《王子复仇记》中的异化实际上是《哈姆雷特》在中国文化中的归化,是可以接受并值得正视和研究的。文章旨在拓宽莎剧批评的思路,在中西戏剧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寻找更多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