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求我国健全经济法制,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对竞争领域的有关问题做出规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反垄断法制定的宗旨,应该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该法制定的指导思想;在全国设置统一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反垄断法中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进行规制,但不应将其作为该法规制的重点,重点应在经济性垄断;我国的反垄断法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确认域外适用效力,并针对知识产权领域限制竞争行为进行反垄断法的规制。  相似文献   

2.
制定《反垄断法》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为履行我国加入WTO作出的承诺之一,同时有利于遏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势力;建立公用企业的反垄断立法,为企业创造一个自由和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对暂不制定《反垄断法》原因的辨析以及我国现行立法不足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应尽快制定《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求我国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对市场竞争领域的有关问题做出规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定反垄断法,应该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指导思想;反垄断法中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进行规制,但不应将其作为重点,重点应在经济性垄断;对知识产权领域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作出一般性规定,并在一定程度上确认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效力;在全国设置统一的专门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4.
自然垄断的规制改革与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科学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垄断法是规范市场行为的基本法;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是反垄断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自然垄断行业豁免适用反垄断法是各国的传统,这由自然垄断行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科技进步的冲击导致传统垄断行业的系列变迁与新发展,传统的法律规制方法难以应对和解决新问题,自然垄断行业在市场中的弊病昭示其不能完全豁免适用反垄断法。借鉴国外相关规制经验,我国应建立与WTO反垄断法相适应的除外制度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究其本质仍是一国的域外管辖权的问题。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冲突是国家管辖权的冲突问题,而形成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各国利益的不同,直接原因是各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原则的不确定性。实践中,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原则有效果原则、合理管辖原则、单一经济实体原则和实际履行地原则,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不能放弃效果原则,但应首先适用实际履行地原则和单一经济实体原则。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求我国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反垄断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需要。反垄断法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进行规制,但不应将其作为重点,重点应在经济性垄断;应建立温和型反垄断制度。  相似文献   

7.
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是国家根据属地管辖或保护性管辖的原则,对境外的垄断行为根据本国的法律加以规制,这一制度既为各国的反垄断法普遍接受,我国于《反垄断法》中确立了域外适用制度。借鉴美国和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实践,对于我国确立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的必要性、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导致的法律冲突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反垄断法领域,由于形成国际反垄断统一法的困难,各国都借助于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但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这种国际反垄断法的现状,提出我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经济竞争关系与传统小商品经济中的经济竞争关系存在质、量、度上的显著差异。反垄断法规制的竞争关系是一种新型竞争关系,其本质是一种财富创造力实现的竞争关系,是发生在生产领域中的经济竞争关系在市场交换领域的延续与反映。我国反垄断法所调整的竞争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应在“以人为本”精神指导下,设计我国反垄断法规制对策。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诸多自身特质决定了在《反垄断法》中应加入禁止官商恶意垄断、禁止掠夺性并购等禁止性条款。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反垄断法公共执行与私人执行均存在执行不足的问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影响。加强我国反垄断法执行,应注重成本、收益、效率、激励分析,建立高效的反垄断法公共执行体制,建立私人执行激励制度,同时加强两者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知识产权领域内适用反垄断法,是当今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的一般性是: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平等适用;行为主义规制模式;自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的特殊性主要有:反映知识产权的特征;基本适用合理原则;充分考虑技术创新的需要。在当前,我国应明确特殊性优先于一般性,采用"三步法"分析模式,尽快制定专门的执法指南。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知识产权领域内适用反垄断法,是当今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的一般性是: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平等适用;行为主义规制模式;自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的特殊性主要有:反映知识产权的特征;基本适用合理原则;充分考虑技术创新的需要。在当前,我国应明确特殊性优先于一般性,采用"三步法"分析模式,尽快制定专门的执法指南。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的宗旨在于维持一个自由与公平的竞争环境;反垄断法应以垄断和其他限制竞争行为作为规制对象;为使反垄断法得以有效地实施,反垄断法的执行机构在组织上应独立于政府其他部门,并同时享有一定的竞争政策的参与制定权,以便于控制行政垄断行为.在具体条款的规定上,反垄断法应保持足够的弹性,采用定性的方式来规定那些须由法官具体认定的问题比采用列举的方式更能发挥反垄断法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之困境及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研究者多关注反垄断法的公共实施而忽视私人实施,且《反垄断法》中对于私人实施的规定也过于简单,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然而私人实施有利于调动各方力量与各种非法垄断行为作斗争,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和竞争环境。因此,应注重和完善《反垄断法》在民事责任的性质、承担方式和赔偿以及原告资格、举证责任等实体和程序方面的研究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法经济学的视角看,我国反垄断法存在法律责任主体和种类不完整、追究违法者缺乏效率与激励、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应抑制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增加法律责任的主体,完善法律责任的形式,完善对违法者的追究机制,加大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16.
反垄断法在立法目的、内容及其与产业政策的关系等方面表现出宏观性特征。确立我国反垄断法的宏观调控地位,对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反垄断法的国际化和统一化、深化体制改革和合理原则的运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为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我国拟议中的反垄断法,应确立宏观调控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采取合并立法体例、突出一般条款的作用、用好合理原则、将垄断行为作为规制重点、反垄断机关应具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被称为“自由企业的大宪章”。目前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反垄断立法中应采取分别立法模式,应对企业的合并进行规制,应确立适用除外规则,应设立专门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垄断行为应采用综合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反垄断法在我国经济领域中的适用范围应该有多大,已经是摆在我国竞争执法机构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比各国反垄断法对经济领域覆盖的"统一适用、例外豁免"模式和"有限适用"模式,我国更宜采用前者.在具体的豁免内容上,则应重点关注行业豁免问题.对于可以采取法定豁免的内容,应该通过立法或者指南的方式予以明确;对于可以采取个案豁免的内容,则应根据"合理原则"进行个案的"公益性"分析.豁免的范围还应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做相应改变,并朝着逐步缩小豁免范围的方向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欧美反垄断法域外适用趋势和我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欧盟和美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原则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立法者应采它山之石,赋予反垄断法一定的域外效力,使之成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有利武器。  相似文献   

20.
适用反垄断法不仅是仲裁员所享有的权力,而且也是其应承担的义务。仲裁员适用反垄断法的义务既可能来源于当事人的要求,也可能源于一国法律的规定,还可能源自是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发展的需要。虽然仲裁员依职权适用反垄断法的义务常因与国际商事仲裁若干特点抵触而备受质疑,但这并不能改变仲裁员依职权适用反垄断法义务的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仲裁员在依职权适用反垄断法时如何遵守国际商事制度中的其他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