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没有人不想受到重用。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受到重用? 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早有定论,不就是“德才兼备”吗,还能有什么新的说法?这当然没有错,不过,这只是一个原则。100个没有受到重用的人也许有100种不同的遭遇;100个上司重用下属的标准则可能超过100种……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出版一本“怎样才会受到重用”的完全手册.我们也不知道以后谁能做到这点。所以,本期的话题既是为了给读者提供借鉴和思考,也是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 对于具体的领导人,由于他的责任定位不同,单位性质不同,工作类别不同,所处时期不同,再加上自身政治、业务素质不同,个人风格不同以及提供给他的人力、物力资源情况不同,他对下属的喜好必呈百态千姿。  相似文献   

2.
春秋霸主齐恒公披沙拣金,万里挑一,终于寻得贤相管仲,从此诸事交于管仲处理。在管仲病重期间,恒公与他谈起相位人选问题。齐恒公说:“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竖刁白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开方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爱父母”。这三个人当中哪个能接相位?管仲说,杀子邀宠的人。白宫取荣的人,背亲献媚的人,能靠得住吗?管仲在世时,这三个佞之徒被逐出官,恒公周围由于没有了小人的侍弄竟“食不甘心不怡者三年”;管仲一死,齐恒公又重用这些人,最终出了易牙、竖刁之乱,齐恒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身被囚,食粥不得,病饿而亡,尸腐蛆生。”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社会上流行一种提法,叫做“能挣会花”。后来,这种提法受到指责,据说.中国人的消费水平还没有达到“会花”的程度,不应减脱离实际去提倡什么“能挣会花”。仔细一想,问题不那么简单。因为无论提倡者还是批评者.重心都是在“会花”上。提倡者认为,中国人富了,应该提高消费水平,也就是要“会花”。譬如.粮食打多了,不一定总是蒸馒头吃,可以拿去喂猪养鸡养牛,让粮食转化成肉蛋奶;再譬如,手里有钱了,不一定总是打新窑洞位,可以拿来盖宽敞明克的砖瓦房。批评者则认为,大部分中国人刚刚摆脱贫困一应达隆省节约,不该提…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问题太重要、太紧迫了。火烧眉毛。发展问题当然也很迫切。但“发展”前面必须加上“科学”和“可持续”两个词。保护环境、治理水污染没有模糊地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个别地方、有的领导干部总以种种所谓理由,在环保问题上推三阻四,试问:人都病了、死了。赚这样的钱有什么用?百姓健康都不保,还谈啥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5.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1,(13):36-36
很多中国人一辈子都没明白:钱花出去才是你的,没花出去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你看钞战收入分配的问题。而是政治领导人有没有决心要推动改革。——票上印的是不是?--周立波说如果没有决心。一百个五年计划也没有用。这不是五年计划的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挑北京大学教授霍德明如此回答从“国富民穷”到“民富国强”还需要几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6.
言论     
《决策与信息》2007,(6):74-74
发展问题当然也很迫切,但“发展”前面必须加上“科学”和“可持续”两个词。保护环境、治理水污染没有模糊地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个别地方有的领导干部总以种种所谓理由,在环保问题上推三阻四,试问:人都病了、死了,赚这样的钱有什么用?百姓健康都不保,还谈啥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7.
制假与打假     
在“毒大米”还没有被揭露成“毒大米”的时候,很可爱了一阵子,它油头粉面,浑身清白,装得像珍珠,尤其在淘洗时,居然能漂起油花子。买大米买回了油水,对每个小民来说都是一种喜悦,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了,连大米都能肥出油来,这不是祥瑞之兆吗?若不是新闻界及时告白天下,小民肯定会坚定不移地吃下去,直到咀嚼出幸福的感觉来。这种大米是陈年的霉变米,据说能吃出肠癌来,连口味不刁的猪都不肯染嘴,却被坏透顶的奸商抛光上油后,推向了千家万户。这种抛光用的油是石油产品的下脚料———基础油,人吃化工废料会有什么结果呢?也许能…  相似文献   

8.
人应该有涵养!但是,万一职业对有没有涵养并不苛求呢?假如一个人没有机会受教育,社会环境不具备那种条件,还能要求他奢谈涵养吗?要是周围的人不允许他成为有涵养的人呢?如果涵养使得他在同事、朋友和亲人之间变成了一只“白乌鸦”,从而妨碍他跟别人接近,岂不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9.
深圳威特电子公司总裁胡玉荣办公室的墙上有一条幅,上写“时刻记住,把人字拿掉,企字就只剩止字了”。此话精辟,光“止”字了企业还怎么进步? 中国字多象形字,但仓颉造字时是绝想不到今人又可以为企字找到如此深奥且精确的解释,毕竟仓颉造字的年代,天地间还没有企业这一事物,不过今人能“古为今用”,又何尝不是一大进步! 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或许从胡玉荣总裁的话中就能有切身的体会。只有想方设法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留住人,“企”字才会不因失去“人”而止步不前难以发展。留住人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千方百…  相似文献   

10.
冯东书 《领导文萃》2006,(10):60-62
中国历代好心的大臣和儒生都劝君王为社稷着想,要“亲贤臣,远小人”,要“近君子,远小人”。但是,历代君王多会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有些好心的人遇到这种事,总是为君王惋惜,以为是君王没有看清小人的真面目,上了小人的当,用错了人。其实,稍微懂事一点的君王,都懂得不管是做人还是为君,都要识人,都要“近君子,远小人”的道理的。那为什么从古到今,做君王的(不管他叫不叫君王)总是要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呢?这就因为他们有重用小人的需要。历史上的皇帝,是不可能有民主意识的(现在欧洲的一些君主立宪国王除外)。他们掌握国…  相似文献   

11.
“西方民主”还是源于西方的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既然笔者不采用“中国的民主”的说法,自然也不会采用“西方的民主”的说法。这种说法不能区分“属于”还是“源于”,容易把本质论与发生学混淆起来。许多学者喜欢比较中西或者东西(方)历史、文化、制度、思想,却没有意识到这里面隐藏着许多理论和方法上的陷阱。在文化比较研究中,有两个最著名的问题,即所谓李约瑟问题和韦伯问题。模仿这两个问题,也可以针对民主提出:“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产生现代民主?”“为什么偏偏是在西方产生了现代民主?”在试图回答之前,应当审查在提问中是否暗藏玄机。让我们先从考察李约瑟问题和韦伯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沙勇忠 《领导科学》2004,(13):49-50
◇如 果 听说 一个 领 导干 部被 “双 规”了,您会 想到 什 么?◇“双规 ”这 种特 殊 的组 织措 施 和调 查手 段 是如 何来 的 ?◇“双规 ”为 什么 有 那么 大的 威 力?◇党 和 政府 对“双规 ”有 哪些 规 范?◇具 有 中国 特色 的 “双规 ”有 哪 些合 理性 和 局限 性?◇这 一 手段 ,是 长久 实施 ,还 是 过渡 性的 ?  相似文献   

13.
粘糖的滋味     
粘糖就是麦牙糖。小时候我吃得最多的就是这种精了。味道似乎还可以,只是这精既软且粘.老是粘牙、粘嘴、粘手,不注意还会粘衣服,给人一种腻腻歪歪、不甚清爽的感觉。吃完后的善后工诈也挺麻烦。在我的记忆中,家里给传说中的灶王上供.也要用这种精。每到腊日,爷爷就率领全家的男人(女入回避),恭恭敬敬地把粘据放在灶王像前.井上香磕头祷告。其过程我记得很清楚。但也有~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灶王吃了这种精以后的感觉如何呢?美滋滋乎?腻歪歪乎?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们以粘精系忙也不是偶然的。据说灶王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  相似文献   

14.
冉泊涯 《科学咨询》2007,(14):33-34
中学的古文教学濒于垂危!绝大多数学生对古文已经没有兴趣,即使还在学,也是强迫自己在为考分而学;绝大多数的老师对教古文已伤透脑筋,即使还在教,也是责任所迫,绞尽脑汁仍然收效甚微。支撑我们民族精神、承载我们民族血脉的汉语言究竟怎么了?汉语言教学的问题究竟在哪里?这方面的讨论与著述已经汗牛充栋,本人从“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这句诗中受到一些启发,也发表点滴拙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阮炜 《决策探索》2014,(16):89-89
希腊人虽然民主,却“不自由”。但问题是,希腊人“不自由”,却为何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文化成就?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希腊人养成了一种穷根究底的论辩风气和思维习惯,甚至表现出一种对抽象概念的偏爱。这对科学、哲学思想的深化至为关键。 研究表明,希腊人虽然民主,却“不自由”。但问题是,希腊人“不自由”,却为何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文化成就?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美国总统,我国近年来流行着一种奇怪的观点,认为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自由的国家,所以美国人并不把自己国家的领袖当回事,还有人为此论证:“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本国的)历史上完全没有王权统治痕迹的国家。从第一代美国人至当代美国人,没有一个人喊过‘总统万岁’,因而人们从来没有、也不需要有维护领袖的意识。”似乎在个人自由的名义下,美国国家首脑的形象从来都是无关紧要的。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民众究竟如何对待他们的总统?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开国领袖华盛顿的呢?  相似文献   

17.
道歉     
《领导文萃》2007,(4):85-85
有人问政治家塞涅卡:“道歉有什么好处?”塞涅卡回答:“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入。”道歉是一种美德,不仅能化解很多矛盾,而且会给自己及对方带来轻松和快乐。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本质是人群的集合,而人是有人格的,单个的人有人格,集合人也有集合人格,企业又是法人,法人有法人人格。在这一点上,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并没有将心理学的概念和逻辑引入到分折中来。如果企业人格出现严重的问题,企业中的人群就不可能产生出企业的集体文化和集体一致性行为。企业的改革也应该将企业的人格化建设考虑进去,否则,企业的精神灵魂部分依然会与体制与结构部分产生“断裂”,从而使得体制与组织结构的改革效应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9.
刘旭 《经理人》2010,(8):10-10
最近,唱“衰”楼市的声音似乎多了起来,国土资源部长认为第四季度房价会有明显下降,连一向唱多的、“房地产势力”的代言人任志强先生也认为房价要降,这是否有点反常呢?房价到底“衰”了没有?是真“衰”还是“假衰”?  相似文献   

20.
官场有句顺口溜,叫做"跟对人,办对事,说对话"。这是官场很经典的一句话,可以称得上官场潜规则之一。有人甚至认为.这三个短句的排序还说明,"跟对人"比"办对事"更重要。现实可能有些官员会发现,身边很多老实人,事儿是办对了,可是因为没有“跟对人”,总是仕途不得志,郁郁寡欢,还真应了那句,“跟对人”比“办对事”重要。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跟对人”的官场文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