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姓氏产生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其总数已累积至二万多条,而我们对姓氏之研究、分类、汇编也经历了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西周设有掌管姓氏世系之机构,战国时已有掇集姓氏之单篇文献流传.东汉王符率先对姓氏进行分类,使我们对先秦姓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六朝因九品中正制的铨选制度,使姓氏与谱牒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唐代虽以科举取士选官,却仍未摆脱世族门第理念,所以自刘宋曾产生一部纯粹姓氏书--何承天<姓苑>后,一直都得不到独立的完善和发展,即使是享誉学林的林宝<元和姓纂>,仍然带有谱系的性质.五代战乱,谱牒散佚殆尽,宋代虽亦大量修谱,旨在收族而不在矜伐门第,故产生了类似于词典的姓氏书<姓解>.伴随着韵书的成熟与完善,姓氏书开始用韵来编排.南北宋之交,郑樵<氏族略>对姓氏的分类与研究,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对姓氏的考证,成为姓氏书发展史上的双璧.  相似文献   

2.
华人祖根大半在河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华姓氏的全面研究 ,理出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 1831个 ;又对占汉族人口90 11%的当今中国 12 0个大姓逐一进行考证 ,发现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 52个 ,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 4 4个 ,两项合计为 96个 ,占 12 0个大姓的 80 % ,占汉族人口的 79% ,因而得出结论 :华人祖根大半在河南。文章还列举六条理由 ,进一步论述了河南在中华姓氏根源上所占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姓氏主要来源于周代中原地区的古国分封。分封在河南东南部汝颖流域的古国姓氏,如周、胡、袁、蒋、傅、陈、徐、朱、潘、丁、郑等,在汉魏六朝时期扩展到长江流域,再逐步扩散到东南沿海,成为现代中国东南姓氏的主要来源。分封在河南西南部汉水流域的古国姓氏,如罗、唐、邓等,逐步扩散到中国西南地区,分封在黄河以北的古国姓氏如宋、范、石、申、商、温、卫等,现在多分布在中国北方。中国东南、西南、华北的姓氏,就是中原地区姓氏的扩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华锐藏族使用汉姓的现象、原因及其渊源做了分析。指出华锐藏族的姓氏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姓氏主要来自统治阶级赏赐姓氏、部落名转为姓氏、部落名译为姓氏、人名首字作姓氏、与汉族通婚随姓氏、以自然物获取姓氏以及崇拜伟人随其姓氏等等。这种文化现象不仅沿用了藏族固有的传统,且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这是历史的产物,是藏汉民族相互交往、文化融合的见证及结果,也是华锐藏区部落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韩国姓氏是新罗、高丽时期崇尚中国文化模仿汉族姓氏建立的,与选择姓氏相联系的就是一些氏族将中国人作为东来韩半岛的始祖,建构氏族的早期传说与历史,族谱创立与发展过程与此密切相关.朝鲜实行科举制,形成以士大夫为中心的两班社会,是宗族及族谱文化发达的社会成因.韩国的罗氏有罗州罗氏与锦城罗氏两大支,其较为确切的历史都始于高丽王朝末年,两支罗氏在17世纪都修有大同谱与派谱,是朝鲜氏族固有世系记载向中国宗法式世系记载转变的时期,比较全面地接受中国族谱文化,也对族姓的历史进行了建构.韩国罗氏与中国的关系以及早期的历史,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成国 《北方论丛》2005,(4):96-100
唐代渤海国姓氏,除王族大氏而外,还有高、张、杨、窦、乌、李等右姓,以及几与汉族姓氏相通的所谓庶姓.从渤海民族姓氏构成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渤海是一个多元性民族,渤海姓氏,是渤海接受中原文化,渤海民俗文化汉化后在姓氏文化上的反映.渤海姓氏文化同中原一样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渤海灭亡后,其民族原有文化特征已经显现不出来了,完全被中原文化所同化.  相似文献   

7.
华夏姓氏滥觞于远古神话时代,其主要源头是神话中的"始祖赐姓"与"图腾为姓",中国第一古姓"风"就是图腾崇拜的结果.神话时代的"姓"与"氏"是一种血缘与地缘的标志,"同姓不婚"是姓氏的最基本功能.随着炎帝黄帝及其后裔的繁衍壮大,中华姓氏不断衍生,姓氏文化趋于丰富.当今华夏姓氏前100大姓其祖姓都出自神话时代的古姓,神话帝王及其后裔为当今华夏子孙的血缘祖先.<山海经>为我们提供了华夏古姓的史前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盛行 ,宗族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姓氏作为宗族血缘的符号和标志 ,人们赋予其很多的文化意义。这种文化对古代法律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本文就传统姓氏文化与古代的家族制度、与古代的婚姻制度、与立后收养制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戴慧英  田建良 《兰州学刊》2007,(12):191-192
清代中叶,当乾嘉考据学派的飓风席卷中华大地时,地处边陲,交通不便的甘肃也出现了两名著名全国的学者,这就是甘肃的"二澍",即邢澍和张澍.张澍不仅在金石学、文献学、方志学、西夏学等方面多有建树,而且是一代藏书大家.张澍的学术成就,不仅得到钱大昕、洪亮吉、孙星衍等学术大师的肯定,且为当今学术界认同,但其藏书事迹鲜为人知,在中国古代藏书史中也难寻觅.文章通过对张澍藏书事略的考述及藏书文化背景的分析,还其在中国藏书史上的应有地位,并以此展现甘肃文化之盛况.  相似文献   

10.
姓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姓名反映了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审美观等。中韩两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都使用汉字姓名。但是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下,两国的姓名有所不同。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学角度出发,从姓氏起源、使用数量、起名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两国在姓名文化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非标准的俄罗斯姓氏一般指没有后缀-ов,-ев,-ин,-ын或后缀与词尾组合-ский,-цкий,-ской,-цкой的俄罗斯姓氏,按姓氏形态结构与基础词的关系及构成非标准的俄罗斯姓氏的基础词的来源可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的非标准的俄罗斯姓氏在性、数、格三个方面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夏汉语音差异,西夏7个党项后妃姓氏同名异译现象很严重。本文在全面搜罗这些姓氏异译的基础上,通过对照、分析、考辨,澄清因异译而导致的混淆,并对通行的点校本史书及《西夏姓氏录》中出现的相关讹误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全面搜罗《中国藏黑水域汉文文献》中西夏姓氏的基础上,对其中元代黑水城地区的西夏姓氏进行了梳理,考证出嵬名、也火、小李、吾即、吾七、罗即、普珠、叶玉、兀南、兀那等蕃姓在西夏时期的西夏文、汉文写法,追溯了梁、李、苏、贺、杨等汉姓在西夏时期的使用情况,并对西夏姓氏在蒙元时期发生的变化作了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姓氏之书远自周代已有世本,继之者有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篇,应劭《风俗通》姓氏篇,六朝何承天《姓苑》,贾执《姓氏英贤传》,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宋代邵思之《姓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郑樵《通志氏族略》,王应麟《姓氏急就篇》,明代陈士元《姓觿》,凌迪知《万姓统谱》,清代张澍《姓氏寻源》,黄本骥《姓氏解纷》和《续通志·氏族略》等著述,此外散见于古籍中有关姓氏之资料尤多。前人从简单的著  相似文献   

15.
李莎 《学术论坛》2007,(5):173-176
文章重点考查了元朝时期汉族和内迁各民族的姓氏来源与变化,分为由人名、职官名、部族名、居住地得姓氏,因帝王赏赐、迁移、政治避难、避讳、讹言、收养、出家、华化而更改姓氏等不同类型。这些来源和变化归根结底都是因受到历史背景、政治形势、主流文化、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的左右和影响,并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姓氏来源和变化类型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二是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姓氏继续保持了主体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而包括蒙古族贵族官吏在内的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姓氏都有不同程度的汉化,这在一些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家族和人物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渊源——华夏先民在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已有了图腾崇拜。夏族以"龙"为图腾,夷族以"凤"为图腾。"龙、凤"在当时是先民部落的"神",以后成了氏族名。"神话传说"至文字时代,被记录于先秦史籍传诵至今。如夏族的祖先神为"黄能、黄龙、轩辕、黄帝",有"董、姜、姬、姚"诸姓,夷族祖先神为"凤",有"风、斟、子"诸姓。考证"龙"的原始物征为"鳄","凤"为孔雀。只是古音转化使然。说明母系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了"氏"。这是中国特色的"姓氏学",在全世界的古文明史国为独一无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人类姓氏的起源和沿用,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姓氏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汉英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各不相同,但又有相同之处.多方面的探讨、比较汉英姓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异同,揭示姓氏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促进中西文化的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满族“爱新觉罗”姓氏以及“肃慎 ,悒娄 ,朱里真 (即女真 )”等族称和名词“哈拉” ,这些姓氏和族称具有共同词源关系 ,它们都来源于“箭”。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这些称呼都有了不尽相同的派生形式和语音变化 ,形成所见到的诸多语音形式。“箭”的词源同史籍中称呼这些民族的“东北夷”、“北夷”中的“夷”的词义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论固始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扎实的方志与谱牒资料,对闽台58个姓氏源于“光州固始”进行研究,正式提出了“固始寻根”这个在海内外华人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概念。在对历史时期中原士民南迁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打固始品牌、建寻根基地的四项建议,对中原文化的开发和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与古代姓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研究人的姓名称谓,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叫做“姓氏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历史和文学巨著,不是专治古代姓氏之书,但是司马迁撰述古史时,却有意在这方面进行了整理,记录了许多有关先秦与西汉时代姓氏制度的可靠史料,为今天研究古代姓氏制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司马迁对古代姓氏学的贡献,是《史记》研究中的空白,笔者有鉴于此,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1、中华民族是个古老文明的国度,因此中国人的姓氏也源远流长,从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开始,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