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景观遗产及构成要素探析——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的人文景观其实质就是文化遗产.景观遗产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历史遗留",是稀缺的、独特的和不可再生的.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包括山地自然要素、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梯田--古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有各自的分级指标.本文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分析对比了东道主和游客双方对龙脊梯田遗产的感知差异,提出了龙胜梯田文化景观遗产要素,以求达到景观遗产的活态保护与有效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相继开展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工作以来,中国的很多社区同时承担了多项不同类型遗产的保护责任。多类型遗产地社区如何在公约间、机构间开展多类型遗产协同保护,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是多类型、多层级遗产保护集于一身的典型社区。在这里,多重遗产化进程不可逆地改变了社区面貌,涌入梯田的多元行动方组成新的社区主体,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大遗产观统摄多类型遗产保护,成为像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这样的中国遗产地社区开展活态遗产保护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除了国际合作与国家层面的施政善治外,关键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社区,组成社区的相关个人和群体是遗产化运动的直接承担者。在既有的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中,已形成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不同层面和类别的体系;这些体系常常交叠于同一个社区。位于"一带一路"节点上的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和菲律宾"伊富高梯田"遗产地就是多重遗产体系交叠的典型案例。如何整合、对接不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事关遗产地社区发展大计,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全方位文化遗产保护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4,(8):67-67
8月13日,由溆浦县人民政府与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山背花瑶梯田景区项目启动。省旅游局局长张值恒、怀化市副市长杨开风等出席启动仪式。据了解,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5亿元建设的LU背花瑶梯田景区,将分3期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5.
花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湖南雪峰山东北麓的隆回县与溆浦县交界地区。花瑶人口极少,文化形式却丰富多样。目前学界对花瑶的婚俗、宗教信仰、挑花艺术及其文化旅游开发等相关问题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刘海滨 《民族论坛》2003,(11):11-13
著名工艺美术家刘恪山先生说:“虎形山(在隆回县)的瑶族挑花拙中藏巧,立意新颖,以形传神,具有一种憨厚、坚实的乡土之美,能引发人们无限的想像、诱以幽远的境界、无穷的韵味,真乃中华一绝也。”雪峰山花瑶服饰是历史与现实、理想与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它既表现了花瑶的民族特征,又是雪峰山花瑶民族历史的缩影。怎一个“鲜”字了得——雪峰山花瑶服饰博览@刘海滨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7月,以米莉、黄勇军为主要作者的花瑶文化研究丛书三种——《花瑶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国家、传统与性别——现代化进程中花瑶民族的社会发展与制度变迁》、《瑶山上的中国——花瑶民族的生存境遇考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些成果距离湖南省隆回县2004年立项的"花瑶文化研究"项目结题,已整整过去了九年。作者之一的黄勇军家族曾在花瑶聚居地长期生活,具备良好的地域优势。因此,丛书三种抓住了  相似文献   

8.
勾蓝瑶是生活在湘南山区的四大民瑶之一,现有两千余人,独特的生活环境、社会经济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婚姻习俗。历史上他们实行四大民瑶内部通婚,婚姻关系稳定。有"四个蛋子,雷打不动"的古训,有定亲后男女可同居生孩子的习俗,有隆重的婚礼"花筵"和"歌堂"等等。独特的婚姻习俗是研究勾蓝瑶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13,(5):54-55
正遗产发现地:怀化市会同县在美丽的雪峰山南麓,有一个村落,沅水上游的主要支流巫水自村前流过,三面环山,形同椅状,因而得名"高椅"。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杠菩萨"的申报地就是高椅村。沅水上游是五溪的腹地,侗、苗、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历史上巫风盛行。"杠菩萨"是一种由巫师演唱的古老傩戏,分布于沅水上游广大地域,包括中方县、洪江市、洪江  相似文献   

10.
粤北连南排瑶的几个称谓:排、排瑶、瑶排、八排瑶等,在解说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通过梳理和辨析,认为"排"由动词"排年"、"编排"演变为名词"村庄"、"村寨",后来又指基层行政组织;"瑶排"、"排瑶"、"八排"、"八排瑶"语义明确,理解一致;"瑶排"、"排瑶"最早的出处是李来章的<风土记>,"八排"曩早出现于明末朱若适文;"八排瑶"最早出现于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它与"排瑶"相通、与"八排"不同,但它们在使用上有交错代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马铁鹰 《民族论坛》2004,(10):18-19
花瑶是瑶族的一支,以其五彩斑斓的服饰而得名,主要散居于隆回县西北部小沙江地区,现约7000人。该地区崇山峻岭,地处偏僻,山涧纵横,溪峒密布;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故花瑶山歌唱道:"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对面喊得应,走路半天多;要想得生活,全靠自己做!"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花瑶姑娘,以其聪明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关键词     
《民族论坛》2014,(9):66-66
《花瑶》 9月27日上午,隆回首部电影《花瑶》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首映仪式。它以隆回少数民族花瑶为创作背景,讲述了祖孙两代两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全景展现了隆回花瑶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再现了花瑶同胞在农桑、婚俗、服饰、神祀等独特的民俗风情,揭开了花瑶民俗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3.
李立 《民族论坛》2012,(1):50-51
<正>遗产发现地:通道侗族自治县。遗产缘起: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一对坚贞的情侣、一则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缔造了一个情牵湘黔桂侗家儿女的传统歌会。这个一年一度、一唱三百年的大戊梁传统歌会每年的立夏节气前18天在湘黔桂交界处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举行,来自三省区侗、苗、瑶各族群众3万余人汇集这里尽情放歌。  相似文献   

14.
<正>在湖南隆回县北部虎形山上居住着一支奉黄瓜为生灵的古老民族。敬畏古树和巨石、花样艳丽的服饰、奇特狂野的婚俗……如今,他们的历史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但这里的女人们个个着装鲜艳,色彩火辣,仿佛耀眼的山花。也许正是因此,人们便将其誉为"花瑶"。  相似文献   

15.
, 《民族论坛》2013,(1):48-49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土家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过年,土家语叫起卡,所谓过"赶年"(过大年),就是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大年,即若农历十二月大就是二十九日过大年,若农历十二月小就是二十八日过大年,因为总是要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大年,故叫做过"赶年"。永顺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隅,境内重峦叠嶂,溪谷纵横,澧水、酉水、猛洞河等河流两岸,梯田连天,村寨相望,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的永顺土家人在此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瑶家山寨哟,扎戏台呀哟……"4月3日,受湖南经视邀请,邵阳隆回花瑶山寨人首度走进经视节目录播大厅,参加《越策越开心》7周年特别节目"桃花开朵朵、越策走透透"的录制,在灯光和舞台的衬托下,花瑶姑娘小伙显得格外入眼。在著名节目主  相似文献   

17.
张斌 《民族论坛》2013,(3):56-56
正炎陵县原名酃县,境内有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始祖炎帝的陵寝——炎帝陵,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炎陵县龙渣瑶族乡是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近年来,该乡下大力气挖掘整理"五瑶"(瑶拳、瑶膳、瑶舞、瑶居、瑶服)民族文化品牌,在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龙渣瑶族乡龙渣村获评"湖南  相似文献   

18.
“讨僚皈”,意为永志不忘,是雪峰山花瑶人民反抗清王朝民族压迫的历史见证。后来,花瑶人民翻身解放,为纪念祖先,宣扬今日花瑶的幸福生活,他们将“讨僚皈”作为一个节日,定于每年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隆回县小沙江木函坳上举行,活动包括打泥巴、顿屁股、篝火晚会、婚俗表演、挑花比赛、山歌对唱等等。怎一个“乐”字了得——2003雪峰山花瑶“讨僚皈”掠影@刘海滨 @奉锡联  相似文献   

19.
前言贺县瑶族主要有土瑶和过山瑶两种,土瑶也称平头瑶,过山瑶也称尖头瑶,这种称呼均和妇女所戴帽子的形状有关,另外,土瑶是先迁来的,所以也称"在地瑶"或土瑶他们自称"土优"(t'oju)或"勉"(mjen),意思是人土瑶和过山瑶都使用勉语,可以互相通话,两个支系均属盘瑶系统(优勉系统),与瑶族另一大系统——布努瑶系统有较大差别,但土瑶和过山瑶两支系是分寨聚居的,文化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互不通婚嫁,据说过山瑶迁来贺县才六七代人,因此,土瑶把他们视作外人,称之为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域性特征,各"都"和"源"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和不同民族民俗的大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和审美情趣等,对形成"都"和"源"文化的自然性本地化过程存在差异,从而出现富川平地瑶民间舞蹈、音乐文化的多样兼容、多元并存的格局;富川平地瑶文化可分为"七都瑶族群文化"、"八都瑶族群文化"、"九都瑶族群文化"、"梧州人(亦称"梧州瑶")族群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