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卢梭及其著作那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解体迹象,更能够发现19世纪艺术审美范式的转换镜像.19世纪西方审美范式的转换,就美的自身规定性而言,表现为从审美功利主义向审美自主性原则的转变;就艺术活动的自身规范而言,表现为从古典的原则性向现代的主体性的演进;就美学范畴和标准而言,表现为从追求"素朴的"优美转而推崇"感伤的"崇高.在卢梭那里,存在着古典的、浪漫的两种美学话语及审美原则的矛盾、交流和转换,他不仅直接开启了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运动,而且对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世美学的根基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味"是中华传统艺术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审美范畴,然其并非一开始就直指人的精神审美之思,它基于"饮食之味"的感官体验以及"哲学之味"的形而上学转变,最终走向美学的"审美之味"。"味"的艺术美学内涵既体现为丰富多义、绵延不绝的诸种滋味,又体现为静心忘我的咀嚼过程,并通过余味、淡味、体味等"家族相似"之语,凸显了其通向无限、平淡的审美旨趣和静悟的审美践行,表现为以有限达无限、化浓烈为平淡、虚心以悟道等审美特征。"味"这一艺术美学范畴,对当代中国以及全球社会精神生活依然富有积极的阐释力和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的美学转向使得"艺术审美经验"一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当前国内学术界热烈展开的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的边界"等问题的讨论也无不涉及到对"艺术审美经验"这一概念的理解.因此总结历史的经验、综合各派的观点,从理论上澄清"艺术审美经验"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很有现实针对性."艺术审美经验"这一概念包括外延和内涵两方面的意义.从外延方面看,艺术审美经验的能指范围是不断拓展的,但不能突破"艺术"和"审美"所界定的底线.从内涵方面看,艺术审美经验的所指意义不只是它固有的美学内涵,还应该包括哲学内涵、心理内涵和人文内涵等多重内容.  相似文献   

4.
徐渭和凡·高是中西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画家,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跨越时空的障碍,对他们的艺术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种族",具有不同的国籍,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和时代,但是他们艺术风格的形成、艺术精神的实质以及对传统美学的突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作为转型期的代表人物,尼采把"生命美学"发挥到了极致。其"生命美学"的思想表现在:以"梦"和"醉"的审美状态拯救生命,以"人"本位的艺术再现生命和以"超人"的审美理想扩张生命。尼采的生命美学思想充分表现了他对人之欲望的尊重,对人之能力的重视,其思想因其"生命"的内涵有着更加强悍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的艺术贡献突出体现在:他们以"凝视现实"、"抓住现实"、"描画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真实",确立了中国电影的现实品格;以影像叙事艺术创造和电影表现的独特性,确立了中国电影的审美品格;以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真实性的美学原则和客观写实的表现手法,确立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形态;以在民族性格刻画中去挖掘民族现实内涵、从民族欣赏趣味着眼去结构叙事、将民族艺术美学融入镜头影像等探索,确立了中国民族电影的艺术追求。由此也就决定了第二代导演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在当下社会中引发的文化思潮使得处于国际后现代文化背景之中的当代中国电视剧呈现出了特有的艺术美学表征以及独有的审美特征.而北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热播恰恰体现了当下的中国影视审美仍是以保护主流意识和弘扬主旋律为主的,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后现代所极力解构的审美诉求.这些审美特征包括题材中充分表现"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镜语表达中时刻渗透"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以及在整部作品中着重表现的民俗性审美等.这些审美特征使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日益娱乐化、平面化、大众化的影视观赏语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美学地位.  相似文献   

8.
美学重建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当今的中西方美学界可谓共同出现了一种"审美"转向。在美学对象问题上,如果说从古希腊至今的西方美学经历了一种从美,到(纯)审美,到艺术,再到(泛)审美的演变,那么建国以来至今的国内美学研究,则经历了一种从美与艺术到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的美和艺术,再到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审美论的更为错综复杂的历程。我们的美学重建也正是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起点。坚持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可以防止那种预成论的美学观,可以使美学研究更具有包容性,也可以更好地克服美学研究上的主客分离的二元论。但美学的重建工作并不能仅靠转向审美"活动"来完成,而且还需要对"审美"概念本身进行反思和重塑,以期重构一种更具整合性的、能对各种审美活动包括自然生态审美、日常生活审美、身体审美、艺术审美等,既具有解释性,又具有批评性、构成性的美学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9.
宋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和整个宋代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思想发展、学术发展紧密相关,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美学主体意识的突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美学理论体系、美学讨论的重心由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美学的审美价值由"用"发展为"玩"。这四个特点使得宋代社会中的各类艺术都突破了社会功用的藩篱,张扬出艺术家的个性。在这样一个时代精神的土壤中,宋代美学思想呈现出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艺术发展进程中,艺术创作主体与技术发展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技术在客观物质层面超越和支撑着艺术本体特别是创作形态表现,艺术则在主观精神层面努力突破着技术模式的客观制约和技术理性的巨大惯性而实现着突围,同时艺术还在用自身的创新和先锋思想在审美欣赏和价值判断等精神层面实现着对社会的引领和超越.技术推动了艺术理念的更新,带来了新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艺术作品的审美形式表现也随之变化.技术给予艺术创作活动物质层面的基础支撑,既是创作工具,又是传播平台,二者相互渗透.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这种位置、角度、身份的变化,也相应带来了创作、欣赏、审美接受等美学关系的变化.技术对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审美欣赏关系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在传统社会阶段中原始手工技艺条件下艺术主体突出和着重于客观的物的表现;工业化机器大生产时代的艺术大众化、波普化趋势则凸显出批量复制的美学特征.当下,艺术传播媒介的方式、性质均发生改变,也即在数字信息和网络时代中技术促使社会大众普遍成为艺术的创作者和欣赏者,且二者间界限逐渐模糊,艺术作品表现形态也逐步进入非物质化阶段.技术发展经常会悄然突破和无形消解传统艺术作品的原有边界,艺术则努力从精神层面不断捍卫和重构出作品自身新的审美形式边界,在二者相互交织中出现了艺术创作与欣赏、审美接受相互渗透以及主客之间的角色互换等互动发展的艺术文化新景观.  相似文献   

11.
论艺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艺术与美学合流,把艺术的本质看作美的,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审美文化研究的兴起,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契机。艺术是文化的核心,也是审美的核心。本文从艺术出发,论述了艺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人是一种艺术的动物,艺术是人创造本性的表现,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时间中的存在性决定的,艺术本质上是生命中的幻想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强调了身心合一,既包含了以往的"美学认识论"又包含了"美学体验论",同时批判了后现代美学中的激进的"身体美学"观,还融合了东方身体哲学中的"中和"观,展示了一种自然健康的"身体美学"观,可以成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身体美学"引入到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中具有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扩大了青少年审美教育的范围,从审美认识论扩大到审美经验论,拓展了美育的范围;二是"身体美学"是融合了道德观的"身体美学"理论,提出了自然健康的身体哲学;三是"身体美学"可以应对当代青少年的身体关切,批判商业主义对青少年身体的商业消费;四是"身体美学"对很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形式有美学上的包容和接纳。将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引入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可以帮助我们积极回应和应对青少年在审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相似文献   

13.
在女性创作中,充斥着大量变态心理描述,这种描述是一种极端边缘化陌生化的言说方式,必以其新奇强化着审美趋动;表现变态心理,通过对女性欲望、女性性心理的刻划或对男女两性性关系的描绘,突破禁忌,建构独特的个体精神世界;同时,突破由中国古典文化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学的美学规范——和谐与平衡,化丑为美,这便是对变态心理之审美效应的艺术解读。  相似文献   

14.
"尽善尽美"是孔子在<论语·八佾>里评论<韶>乐时提出的一条重要审美标准,但它不仅是一个针对特定审美对象的范畴,而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精神之一.尽善尽美的美学内涵非常丰厚,它从一开始就与和、教化、人格修养等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强调美与社会和谐、道德教化、人格修养的相互促进作用.它既是对孔子以前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集中概括,也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美学思想和艺术表现的发展,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前人一直关注对创造社诗歌美学的研究,却忽视了创造社独特的小说美学思想。前期创造社在五个方面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美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一、提倡为艺术而小说;二、高扬主体性创作原则;三、丰富了"自叙传"的审美内涵;四、开启了小说"向内转"的艺术方向;五、确立了接收外来文学美学思想的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6.
王朝闻美学研究60年是一个否定和重构的历程,他的美学思想始终贯穿着对主体和客体分裂的形而上思想的批判,这种批判表现在三个领域,即艺术创造、审美欣赏、理论研究,而他的美学思想就在批判中建构。总的说来他的美学思想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关系;艺术的古今关系;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艺术雅俗的关系。而这四个方面的关系研究又主要以审美关系中的主客体的研究为中心展开,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以艺术创造、艺术欣赏、审美关系、审美人生为研究的重心。而这四个时期始终以审美主体的存在为核心内容,分别探讨了典型与典型环境、欣赏者和艺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艺术和生活等内容,强调人和人、人和世界、人和艺术的差异中的和谐关系。王朝闻探讨的审美关系最终落脚在生活中,其美学思想贯穿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具有哲学的高度,与人生、时代、传统紧密联系,对当代美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及其继承者在艺术理论中,重视艺术与历史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马尔库塞提出了"审美解放论",把审美作为改造世界和历史的物质力量;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认为审美介入历史、建构历史;伊格尔顿和詹姆逊继承了以艺术解释历史的方法,前者强调文化生产对历史的重要性,后者提出了"认知测绘"美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字艺术与数字美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子艺术是基于原子技术和原子媒介并以原子符号形式呈现美学元素的艺术系统。原子美学是原子艺术的质的规定性,它在美的生成方式、美的表现方式和美的欣赏方式上具有单向度性、专制性、封闭性和惟一性等特征。数字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情感创造、传播与交流的符号系统,它在技术根基上具有互动性、开放性、民主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在情感诉求上创造了一种自由情感,并表现出对审美趣味的自由追求;同时,数字艺术大大开拓了人类的审美经验。数字美学是数字艺术特有的新型美学范式。数字艺术创作和批评必须基于这种新的美学范式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正> 喜剧美学,是戏剧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喜剧为审视对象,研究喜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和观众的审美心理,考察喜剧在审美效应方面的诸种表现。喜剧的创作,需要一种喜剧美学思维。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古典美学"丽"范畴的审美内涵与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其审美内涵主要有:它作为一种人生理想,深深渗透在宗教、伦理、文化艺术和日常社会生活之中;作为一种美学范式,表现为情感萌动的审美主体在审视美学客体时的自觉地“形式美”追求;作为一种文化品格,从美学角度透视,是一种“美学风格”,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是知识阶层文化身份的代表。“丽”范畴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表现出“和谐”、“自然”、“绮靡”、“清淡”四个方面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