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民间考评式结社是盛行于元、清两代的重要社会现象.它的出现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士人心态紧密相关,同时也是科举文化作用的结果.即使清代统治者严令禁止文人结社,但这种结社形式仍然得以广泛传播,成为清代一种流行的社会风气.民间考评式结社的流行不仅促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文学发展,也填补了清代文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或科举不第的心理空缺.  相似文献   

2.
南园五先生结社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及其结社活动,在岭南诗歌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其结社的基本情况尚有争议。南园结社有两次:孙蕡、黄哲、王佐、李德等首开南园诗社时间是元至正十一、二年间,时赵介年纪尚幼,无缘参加;诗社重开是在元至正二十四年至洪武元年间,赵介参与这次结社,"南园五先生"的说法最早形成于这一时期。与南园有关的群体诗歌活动,自元末一直持续到明初。南园诗社作为一种文人雅集,并不等同现代意义上的社团,南园五子是南园结社的产物,但不是南园结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民间结社是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课题,中古以前的相关资料缺乏依然是目前这项研究的主要症结.本文通过吐鲁番和古代龟兹出土的汉文文书,对唐代西域地区的民间结社进行了新的探讨,使得这个研究领域的资料有所扩大,具体认识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4.
晚清民国文人社团多达二百余个,社团成员身份复杂,结社方式和结社目的不尽相同,很难以某一标准分类而将二百余个文人社团一网打尽.根据社员角色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家旋吟咏型、师友传承型、地缘纽带型、报刊纽结型以及官员同僚酬唱型等等.在判断某一文人社团时,不能简单决绝地将之归入某一类型文人社团而排斥另一类型,在重视社团成员之间某一关系时而不能忽略成员之间有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居正改革失败后 ,其负面作用促就了晚明政派党争和文人结社的进程。即 ,一方面 ,由于受相权膨胀、专制肆行及言路阻塞的束制 ,阁、部之争演变成了党派与宦官势力的角斗 ,言论自由的回拨 ,又催促了党争的激化 ;另一方面 ,严酷的政治环境 ,使许多落魄文人无可奈何 ,只好远离政治旋涡 ,退而结社 ,觞咏酬唱 ,致使晚明文风亦为之大变。  相似文献   

6.
文学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人社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叶君远 《河北学刊》2006,26(1):148-153
“社”本为土地神,由先秦时期“把社”的群体行为衍化为地方行政单位。以传承道统为目的的“士”人集团的民间化直接孕育了后世的社团组织。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社”命名的白莲社标志着中国古代结社意识的觉醒。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社团出现于唐代,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学的民间化倾向使“社”的组织具有多样性,文人社团成为文人士大夫优游林下的精神家园,结社与文学发生了密切关系,不仅促进了文学思想的传播,而且形成了风格相近的文学流派。明代的文人社团有了飞速发展,社团组织的数量急剧攀升,并同政治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7.
杨晓敏 《理论界》2007,1(10):187-188
20世纪末以来,结社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我国的社会团体数量亦是激增。社团的基本范围以及结社权的具体内容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探讨。结社权之所以形成如此广泛的权利要求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人性基础。结社权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分离的必然产物,也是适应人的交往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内在要求的。  相似文献   

8.
杨晓敏 《理论界》2007,1(12):46-47
20世纪末以来,结社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我国的社会团体数量亦是激增。社团的基本范围以及结社权的具体内容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探讨。结社权之所以形成如此广泛的权利要求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人性基础。结社权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分离的必然产物,也是适应人的交往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内在要求的。  相似文献   

9.
古代城市中民间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云瀚 《人文杂志》2001,(1):137-141
中国古代城市中的民间结社大致上都源于"群之可聚,相与利之"的群体意识.与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市民结社相比,中国古代城市中的民间结社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宗族性、地域性和官府性.这三个特征紧密结合,直接制约了相对独立的市民团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结社活动的深层历史底蕴及其对民主法治的结构性支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社作为人们自主联合的集体活动形式。构筑了政治国家回归市民社会的重要桥 梁,展现着人类自由自主活动的发展趋势。它能够有效制约国家权力。保护个体权利.实现社会自 律并使民主与法治的价值合法性得以确认和弘扬。因此成为横亘在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之间 的缓冲带。从而为民主与法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性支撑。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结 社活动尚未发挥其应有功能.故而规制结社行为.保障结社自由权利和制止非法结社活动。就成为 推进民主与法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张志宏 《社会科学》2012,(5):138-146
先秦儒家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民贵君轻”等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其中尤以孟子提出的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为代表.孟子认为统治者必须注重“民本”施行“仁政”,因为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民意”,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于民心所向,如果统治者施行“暴政”,人民就有权推翻其残暴专制统治.也就是说,“民本”和“仁政”的本质在于“以民为本”本身.虽然由于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这种思想难免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掩饰其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它所起到的更加积极的作用,即警示、限制、弱化统治者的专制暴政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也为士大夫阶层为民请命、争取权利、反抗暴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因而将之简单视为仅仅是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者的封建专制统治,甚至是思想上愚弄和欺骗民众的手段是片面的、狭隘的.  相似文献   

12.
杨帆 《学术界》2012,(7):170-175,289,290
中国画创作具有极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古代文人画是民族绘画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观念体现着中国绘画美学内涵的精髓。文人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思,引领观者步入一个更为博大的、不断向失意者敞开的生气勃勃流动着的生命世界。从美学的角度深入剖析文人画,会发现其具有心灵自由的主体性、立品高超的文化性和思维方式的包容性。这些特质不但触及到艺术本质的深处,也蕴含了某种超越性,在当代语境下对外流露文人思想,在带给欣赏者审美愉悦的同时更能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许明 《殷都学刊》2001,(2):82-85
紫式部的名著<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据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典籍者凡185处,涉及著作20余种,其中涉及白居易的诗40余篇,引用106处,其中江州司马时期的作品引用得颇多.本文对照被贬时期的白居易和物语<须磨>卷中的源氏形象,从被贬缘由、被贬后的心情、携带物、居室、用具、衣服、被贬后的待遇、诗文的引用、退隐后的思想认识、赦免契机等方面,指出了物语<须磨>卷对江州司马时期白居易形象的有关摄取所在,探讨了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文人对中国文学良好的吸收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述古代小说史的著作,书中论述的小说颇具代表性.“积累型”是古代小说繁衍发展的方式之一,这类小说在形成历程中有厚实的母本文献基础,小说的情节内容、人物角色、艺术构思等世代积累,后世文人的改、增、删等润饰加工提高了其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5.
古崖州(今三亚)"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阔天空"等题记摩崖石刻,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海天景色的诗意表达,还寄托了中国文人面对个人漂泊命运、贬谪经历所发出的时代呼声。将"天涯海角"摩崖石刻置于中国文化广博、深厚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摩崖石刻构成了"南国的文字风景",传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天之涯""海之角"这一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有很多华侨华人的同乡会,其中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是福建同乡恳亲会①。回顾福建同乡恳亲会发展的历史,可以反映同乡恳亲会在凝聚华侨华人的民族精神,爱国爱乡,团结互助,促进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乡会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侨华人发展的历史,同乡会面临着的新老华侨衔接及观念差异等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今后华侨华人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明镐 《学术探索》2004,(2):110-114
作者以中国古代文人即刘勰、李翱、魏了翁、杨维桢、钱谦益、王夫之、洪亮吉等的诗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诗论中主张的本性与创作主体具备的条件,论述了本性的渊源,并探讨历代诗论强调诗人本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初年,朝鲜文人(李朝时期)已经知道著名元杂剧《西厢记》。到了18世纪,文人们对《西厢记》故事已非常熟悉。韩国收藏的《西厢记》的汉文本和韩文本很多。朝鲜文人对《西厢记》的评价褒贬不一,贬之者视如灾书,褒之者奉为奇书。不少文人对《西厢记》作了深入的研究。除了派往中国的使臣和历代少数留学生及书商,大多数朝鲜文人没有机会观看中国的戏曲演出,所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多数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因此对中国戏曲的理解难免会有错误。他们始终将《西厢记》当作案头文学来阅读。《西厢记》曾对朝鲜的文体文风产生过影响,一些文人还模仿它写了一些作品如汉文演本《东厢记》、汉文小说《春香传》等。  相似文献   

19.
“层累”理论是对上古记叙史学形成轨迹和发展规律的描述与揭示。当代西方学者、日本学者对上古 神话史学、宗教史学的研究印证了这一理论。但它的意义不限于上古记叙史学的范围,还可用于整个历史学研究, 用于神话史学与宗教史学研究,甚至用于认识史学或意识形态史学的研究。此外,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 这一理论的价值也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唐代河东柳氏古文家辈出,其古文理论与创作十分丰富。河东柳氏有重视史学的家学传统,以及重礼法、尚质实的家风,学风家风与古文运动的实质颇相契合。唐代河东柳氏与唐代的礼法高门山东士族有密切关系,与古文家过从甚密。河东柳氏参与并影响了古文运动,柳宗元正是在家族文化土壤中成长并成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