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高原生态畜牧业、实现产业化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对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海南州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生态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对海南州资源、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生态畜牧业发展需求进行探究,系统提出生态畜牧业集约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路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孟凡东  李思宏 《东岳论丛》2012,33(6):137-139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引入生态理念.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畜牧业经济系统运行与生态系统运行的有效耦合,它要求经济系统运行需要遵循生态环境发展规律,而生态发展同样需要经济系统运行来支撑.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在实际运行的不平衡性造成两者经常产生矛盾而互相制约.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方向和效果就取决于这生态与经济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中,而矛盾运动状况的关键因素是人的行为,正是人的行为决定了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是否可以有效的运行、反馈、调控和循环.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能够兼顾需求、效益、资源、生态的综合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畜牧业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在全省牧区组建和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是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为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保护生态、增加牧民收入、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本文通过深入调研,总结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成效和特点,剖析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合作社是高原牧区生态畜牧业建设的重要经营主体,其发展路径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本文基于青海省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个案调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交易费用、国家理论等三个视角,给出了股份合作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经济学逻辑,系统总结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并提出了促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是青海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切入点。青海在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中,有六种比较重要的发展模式,即股份制、联户制、大户制、代牧制、混合制和"联合+联姻"制。这六种模式适应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优势和不足。目前合作社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是从不规范向规范转变,从"牧户+合作社"向"牧户+合作社+公司"转变,从单个合作社向联合社转变。  相似文献   

6.
关于围封转移战略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封转移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畜、草之间的关系,改善草原生态,优化畜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的系统思路,是对草原畜牧业发展趋势的理性思考和制度创新。实施三年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和方法,对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经济系统为主导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系 ,只有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的发展同步进行 ,即畜牧业经济的增长、牧区人口素质的提高、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扩展、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相互适应 ,才能使系统协调持续运转 ,获得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甘肃牧区主导产业模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立勤  邓艾  王颖 《甘肃社会科学》2003,(3):114-117,126
甘肃牧区不仅是一畜牧业大区 ,更是一个生态高度敏感区 ,其主导产业的发展必须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主导产业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在对甘肃牧区传统主导产业发展误区反思的基础上 ,结合入世后带来的影响 ,重新构建甘肃牧区以草地生态牧业、生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社会经济模型 ,探讨少数民族牧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基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构建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要素和动力是全国56个民族,核心和主线是增进共同性。其在“国家-民族”关系上,体现为各民族共同维护统一完整的国家观念、共同铸牢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共同拓展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体现为不可分割、紧密互利、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在“治理-发展”关系上,体现为共同保护、共同治理、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的概念构建和实践深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推进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将阜康市九运街镇作为实验基地,进行“高效生态草业基地建设与舍饲畜牧业技术示范”课题研究与发展,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人的生态需要本质是指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对自身与自然环境之间平衡、和谐关系的需要,具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二重性特征。人的生态需要的满足,是人维持生存的基础,也是人实现发展的条件,人的生态需要的满足状况决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生态文明建设是满足人的生态需要的现实途径,对于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解放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奠基时期、稳步展开时期、全面推进时期和党的十八大后的深化发展时期等阶段,取得了较丰富的发展经验,提升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新时代,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化创新、模式创新以及合作创新,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努力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发展相结合,并根据具体国情持续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3.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乡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和基层单位,承载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大使命。当前,我国乡镇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政策法规不完善、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对此,要根植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治理体系,强化金融支持,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大力培育生态产业,优化乡镇产业结构,促进乡镇走上绿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第六届全国社科农经网络大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畜牧业建设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对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了探讨;二是总结了各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三是分析了各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以城市生态文化为主流的文化存在状态.生态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社会意识形态,其价值观基础是人与自然平等相处.生态文化发展的动力包括生态危机的直接推动,人类文明的延续发展规律的作用,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等.生态文化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的核心推动力和灵魂,生态文化建设为生态城市建设凝聚社会合力和向心力,提升生态城市的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是在传统文化和现有文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编制生态文化发展战略规划要遵循全局性、科学性和超前性的原则.生态文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编制科学的生态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建立相应的战略保障体系,才能使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生产组织的社会结合方式之一,游牧生产方式曾经是草原地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对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保护生态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它逐渐失去了先进生产力的性能而成为中性生产力,与分工、协作一样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由于受人口、草场面积、产权结构、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农耕等一系列苛刻条件的限制,传统游牧业不可能再现。但现代草原畜牧业则可以利用游牧生产方式的合理内核———轮牧制———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草场。  相似文献   

18.
作为活动的生态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活动的生态批评有它自身发生、发展与成熟的阶段特征,现阶段的生态批评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在社会结构体系中有一个“交合”连带关系,与诸多学科协同发展、交互影响;我国生态主义与生态批评的发展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19.
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从江西实际出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建设一流的生态环境,探索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来谋划江西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终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彰显文化魅力的现代经济区,这无论对江西还是对全国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是人类留给自己除南、北极之外的最后一片净土,而作为其腹地的青海地域辽阔,在生态环保方面经过多年建设,保护区面积不断扩大,民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近10年来,随着三江源、青海湖等生态保护区建设力度的加大,青海开始注重生态建设与后续产业发展的相协调。虽然青海湖、可可西里等保护区在生态畜牧业、旅游业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主要还是将生态建设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后续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缺乏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方面的宏观引导,没有把后续产业发展纳入当地发展目标。本文依据青海"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分析生态保护区后续产业发展现状的同时,探讨了发展的模式与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后续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