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地理学角度看回族地域特点马广德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是分布最广的,从大兴安岭到帕米尔高原,从内蒙古草原到天涯海角,860多万回族分散居住在全国2000多个县、200多个市里,全国97%的地方都有回族分布。目前,星布全国的2万多座清真寺是回族...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必然在建筑中得到照应。宗教观念在宗教建筑中直接得到反映。清真寺建筑是穆斯林聚落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体观。 清真寺移植来华是一种外来文化传播过程,经过几百年与中国本土文化之碰撞、交汇、渗透、融合、重组,互补,形成了主要分布在回族穆斯林地区的中国形制清真寺。 清真寺之于回族穆斯林如影随形。从穆斯林“番客”来华和外国形制的清真寺移植中国,到回回民族的形成和中国形制清真寺的成熟,两相对应,基本同步。只需探问清真寺之兴衰,便可知道回族之境况,清真寺是回族历史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3.
巴晓峰 《回族研究》2012,(4):126-131
许昌是河南回族人口较为集中之地,然对许昌回族来源、尤其是全市清真寺的统计和整理工作一直鲜有人涉及。本文从实地调查入手,参考了正史、地方史志及碑刻资料对回族和清真寺的记载,对民国以前的清真寺进行了统计整理。在传统史志的基础上,用文史资料以及清真寺存留的各时期碑刻材料相互印证,勾勒出元明以来许昌回族聚居及迁移的特点,指出蒙金三峰山之战是禹州回族肇始,明初洪武移民奠定了回族今日之分布格局。清真寺的修建和回族人口的分布关系密切,从清真寺始建年代和分布地点也侧面印证了许昌回族变迁的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有回族10万人,清真寺116座。除甘孜州的石渠、新龙两县外,其余各市、县均有回族居住,具有大分散的特点。在四川18个地、市、州中,阿坝、绵阳、凉山、成都四地区回族最为集中,占全省回族总数的66.41%,而且大多围绕清真寺居住,形成小集中的街巷或村庄。  相似文献   

5.
浅论清真寺在回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聚居地区都有清真寺,这是回族地区的一个显著特征。清真寺不仅是回族穆斯林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具有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清真寺因此成为回族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回族及其民族文化形成、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境内的清真寺,与回族的迁徙有直接关系,是回族移居塞北的必然产物。二者堪称是孪生兄弟。现将黑龙江清真寺各历史时期的概况分述如下: 一、清朝时期 清代是回族迁入黑龙江境内的肇始。这期间的清真寺多集中于人口稠密、交通发达的城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广西回族经济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是广西11个少数民族之一。1996年,全区有回族人口约2.85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及其周围的临桂、灵川、永福、平乐、鹿寨等县,其余分布在柳州、南宁、百色。北流等市。广西回族主要是明、清以后由江苏、陕西、湖南、云南、河北、河南、江西等省迁入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建国前,全省有25座清真寺,其中桂林市即有8座之多,其余分布在临桂、永福、柳州等地。广西回族历史上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从事农业的人数较少,建国后,则有相当多的人转入工业和第三产业等部门。本文着重对广西回族的传统行业及近现代工商业作一概述。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以清真寺、拱北为代表的回族宗教建筑的考察,目的在于研究回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演进过程及艺术特征。一些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很多是体现在宗教上,其文化传承和交流也往往以宗教为载体。正是从这个视角,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回族清真寺、拱北等建筑形制及装饰特征由初期的阿拉伯风格到中国传统殿宇式建筑群风格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在回族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康丽  康佳 《民族论坛》2012,(24):27-32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回族群众的集散地,与回族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法律与宗教政策的引导下,伊斯兰教清真寺分布广泛,数量之多,并随着清真寺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财产总量逐步增多。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清真寺自身经济财产管理矛盾的日益凸显,涉及清真寺的纠纷不断增多,加强清真寺财产管理可谓是迫在眉睫。本文从界定清真寺财产范围入手,探讨了当前我国清真寺财产在来源、权利归属、使用、处分、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我国清真寺财产法律保护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清真寺财产法律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其中居住在广西的约有两万八千多人。他们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及其周围各县,部分居住在柳州、南宁等地。据历史资料记载,广西回族大部分是元明时期从我国内地一些省份如江苏、陕西、云南、四川、湖南、河北等省迁来的,他们的祖先大部分是商人、学者(伊玛目)和官员。如桂林白姓回族是元明时期从江苏南京迁来。回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目前,全区有清真寺20座,大部分在桂林市及其周围各县。  相似文献   

11.
我的大半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很乐于谈一谈我们回回教育的问题。我们回族使用汉语是回族最后形成的标志之一。回族使用汉语也具有某些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汉语,并给回族文化教育乃至经济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这是国内有些少数民族所没有的优越条件。解放前,由于民族压迫造成的心理障碍,我们民族没有认识到这个有利条件,一读书就说“反教了”、“随汉人了”,不愿让子女上学,只满足到清真寺学一点教门的基本知识和阿拉伯文。这种观念的残存,至今影响着回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驻马店回族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地区位干豫南的淮北平原,东与安徽阜阳毗邻,西与南阳交界,南跟信阳接壤,北同许昌、周口相连,总面积920平方公里,九县一市人口740万。参加驻马店地区开发建设并使之日益发展的不仅有汉族,还有驻马店地区最早居民之一的回族。一、回族人口及分布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驻马店地区回族人口53928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0.82%,占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6.4%。九县一市都有回民居住,人数多者万余人,少者数百人。他们在乡下自成村落,在城则成街区,并在聚居区建有清真寺。西平、驻马店、汝南、平舆、泌阳等县市回族人口较…  相似文献   

13.
清真寺不仅是回族文化的核心意象与象征,也是回族文学反复表现的原型意象;回族依凭清真寺符号系列不仅在表述中成功构建了"小我",也在社会语境的对话中构建了"大我"。随着回族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清真寺在不断适应新的话语语境的同时也在生成新的语境,成为一种参与历史建构的能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重大的回族节日,都离不开清真寺,象圣纪节这样宗教色彩很浓、活动范围仅限于清真寺,参加者主要是回族穆斯林信教群众的节日自不必说。即使象开斋节、古尔邦节这样已成为回回民族民俗化了的节日,同样与清真寺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清真寺与回族节日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回族节日文化的特点及社会价值,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人所共知,研究历史,材料是基础;没有材料,谈什么研究?回族史的研究,现在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可喜的成绩,但是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从整体来看,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料缺乏.但凡从事过中国回族史这一研究领域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回族史的资料太少太难找.中国史料十分丰富,但集中的回族史料却极少,要想得到一点材料,简直如沙里淘金.民国以后虽然有人做过零星整理,但其范围和规模十分有限.更有甚者,由于回族分布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回族古籍成了绝版、孤本,且随回族散居而散布在全国各公共图书馆、清真寺和私人收藏者手中.它们不是被尘封着,就是处在流散损坏之中,随时都有湮灭佚失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适当倾斜政策巩固“自养”成果编辑同志:我市是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有13个少数民族成分,3.9万多人,其中回族1370人。全市仅有一座清真寺。自1983年重新开放使用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下,曾先后兴办了3个小型自养企业:清真寺饭馆、清真寺回族牛...  相似文献   

17.
清真寺是我国回族等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也是伊斯兰教在我国传播与分布的象征,同时还承载着伊斯兰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的主要功能。随着历代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内部组织制度的干预,清真寺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从唐代"蕃坊"制到元代"哈的司"再向"教坊制"的转变过程中,清真寺管理也经历了三掌教制——掌教世袭制—阿洪聘任制—董事会制—民主管理制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伊斯兰教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种文化而言,文化的主体始终肩负着对自己文化的认知与表述。回族清真寺“清真”嵌字联对于清真二字的文化表述,就是回族人对自己文化的自我认知与阐释,是文化适融与创新的表现,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在大量回族清真寺清真嵌字联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分析与归纳了清真嵌字联对清真的文化阐释,是对清真文化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清真寺是当地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其和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张家川在和谐清真寺建设中,通过加强寺管会班子建设、“三联三引三助”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张家川的宗教生态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保障和推助作用.张家川创建和谐清真寺活动取得的基本经验,对于其他民族地区也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一九五三年人口调查时统计,全国回族人口有三百五十七万多人.分布情况大多数是分散的,只有少数是聚居的,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千三百十一个县(市)、自治县、旗,都居住着人数不等的回族人口,其中以甘肃省的回族人口最多,约有一百二十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