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存在不同的层次。我国不同层次的制度变迁方式具有不同的组合关系即适应性组合 ,但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地位与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 ,制度及制度变迁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所以 ,一个国家完善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这已被西方国家所证明。就是说 ,高速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完善的制度 ,缓慢的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一个不完善的制度。因此 ,我们应该完善我们的制度 ,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制度变迁已从单纯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迈进了更有效率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交互演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的类型及转换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 ,每一种变迁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在实际运用中要把两者结合运用 ,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需要强制性制度变迁来完成后期任务 ,强制性制度变迁也需要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来进行前期探索 ,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制度、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从本质上讲,是在多人社会中用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合作剩余的一系列规则或管束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并不必然意味对低效率制度安排的替代。放松管制,允许制度创新自由进行,旧制度安排将会在新制度安排的竞争下,按照效率的原则逐渐被淘汰,实现低效率制度安排模式向高效率制度安模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本文剖析了资源紧缺与资源低价、低效利用并存的现象,指出这是人为扭曲资源价格造成的。其形式是政府价格管制,实质是公共领域的租值耗散。通过对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分类,阐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制度安排引致的,而制度变迁的长期性正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根本原因。由此提出政府推动制度强制性变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制度变迁方式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制度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交易行为的信息成本和协调成本,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由政治代理人(如政府)从外部强制推行的方式;二是由分散的经济组织经过创新、仿效、选择、接受或抵制过程,即由一个从需求到供给的诱致型模式,通过建立市场模型来分析比较这两种制度变迁模式在不同时期和环境条件下的优劣,并探讨中国市场经济在现阶段应该选择的制度变革道路。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方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文章提出中国的制度变迁是政府主导型和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政府主导主要表现在由政府设置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向和准则、实施制度供给、限制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活动和促进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而渐进性则主要表现在从增量改革逐渐向存量改革过渡、从局部改革逐渐到整体性推进和先易后难的变迁进程。文章还论述了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和渐进式制度变迁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的创新行为产生新的赢利机会。创新成果在扩散过程中,会造成旧制度的非均衡。企业家为了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会成为制度变迁的主导力量,进而改变了的制度又会促进创新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0.
多元利益集团与政治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之门的开启,将我国带入了一个利益不断趋向多元的时代,多元利益集团开始形成.但是,由于各利益集团发展的非均衡性,我国利益集团已经分化成为强势利益集团和弱势利益集团.强势利益集团依靠其拥有的权力、资本和知识优势,开始影响改革的方向和进程,使改革呈现出独特的路径依赖,并阻碍了政治均衡的实现.为了实现政治均衡,就应建立和完善利益均衡机制,包括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博弈机制;要创新制度安排、建立均衡的政治结构,特别是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保持政府持续的、独立于社会的发展意愿,继续发挥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了并购市场特殊的供求曲线、局部均衡以及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条件下的封闭拍卖并购定价模型.目的在于考察并购市场的运行机制,以便保证并购的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存量资源方面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般古诺模型的均衡解和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任意有限多个生产厂商条件下的古诺模型,给出一般动态古诺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均衡解存在的充要条件,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证明了只要生产厂商的数目不超过44,动态古诺模型的均衡解必然存在,并给出了各厂商均衡产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与个人选择权的增加和政府控制的减少有很大关系,而目前两者之间相互调整的不到位是一些深层次社会结构性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立足中国的现实环境,探讨中国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社会制度安排,尤其是个人选择与政府选择之间的制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尝试更为深入、系统地分析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制度桎梏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阻碍,而制度变迁则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嬗变的重要解释变量的基本命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消除制度桎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秩序的变迁与制度结构的变迁紧密关联,制度结构的变迁括约了社会秩序变迁的过程。制度结构中的正式规则是根本性的,但非正式规则同样参与了社会交易。非正式规则的产生和变迁主要由传承、派生和重复博弈三种途径构成,但其局限在于自身的不自足性。非正式规则作为社会秩序的隐性调节力量,其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正是非正式规则得以生成与演化的内在根据,也是其获得制度生命的根源所在。其中,价值系统是非正式规则的核心,引导着社会主体的行动方向和社会秩序的变迁,使得社会秩序的变迁具有深刻的内驱动力。社会变迁就是寻求一种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平衡,形成一种体制性的博弈均衡和相互调和。  相似文献   

16.
论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人物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有很大的影响,传入中国后很快为中国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该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首先介绍制度和制度变迁这两个概念;然后阐述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谈该理论对我国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经济法的均衡理念--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均衡分析方法,对经济法制度所内具的决策规则、资源配置方式、价值偏好三项制度要素进行分析,揭示出经济法的均衡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涉及的制度变迁思想主要集中于当时社会的三大方面: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变迁,而他对这些变迁的描述则主要集中于能够深刻反映他们自身的分期付款制度(经济制度)、制度合法性的丧失(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制度)的变迁三个层面。并且,结合当时社会状况,文章分析了形成这种变迁的因素和缘由。  相似文献   

19.
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邮政储蓄目前已成为第六大金融机构,但受到金融界的广泛批评。这些批评根源于邮政储蓄独特的制度安排,因而这种制度安排的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部分回答这种引起广泛批评的制度安排原因,指出这种制度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演变方向。文章的结论是目前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秉承着过去,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只有邮政储蓄制度供给者利益兼顾,未来邮政储蓄制度的帕累托改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