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清代词坛,词人辈出,词作如林,呈现出中兴的局面。其光辉的成就却长期受轻视。就是与朱彝尊.陈维崧齐名的词家佼佼者纳兰性德,涉猎者也寥寥无几。近几年,虽陆续有人著文论述其人其词,但对其作全面深入研究的著作还没有。最近,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天骥同志的新作《纳兰性德和他的词》,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这是一部深入浅出,立论新颖,较全面评述纳兰性德及其词的专著,它将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纳兰词的成就和重要地位的认识,推动对清词的研究。本书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和评价了纳兰性德词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和特色。纳兰词现存三百四十八首。论者一般认为纳兰词的主要内容有四:写爱情、悼亡妻、厌仕宦、歌友谊。本书除用四个专题深入分析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外,还增加两个专题:“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词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邹晓恢恩格斯曾说:“任何一个人在文学上的价值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只是同整体的比较中决定的。”在全清文人中,纳兰性德以其独特的词风文风独树一枝。据叶公卓编录的《全清词抄》记载:全清词人达四千余家,入录者乃三千一百九十六家...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词学家王鹏运论满洲词人曾有“男中成容若 ,女中太清春”之语 ,将顾太清与纳兰性德并称 ,可见他对这位女词人的推重。其实顾太清词的艺术成就早已超越民族的界限 ,而成为整个华夏的骄傲 ,称之为“清代第一女词人”亦当之无愧。  顾太清 (1 799- 1 877) ,姓西林觉罗氏 ,名春 ,字梅仙 ,号太清 ,满洲镶蓝旗人 ,祖籍铁岭 (今属辽宁 ) ,出生并成长于北京海淀香山健锐营。 2 6岁入多罗贝勒奕绘 (1 799- 1 838)为侧福晋 ,因她是乾隆间被赐死的“罪臣”鄂昌的孙女 ,只得冒贝勒府二等护卫顾文星之女呈报宗人府 ,所以有“顾太清”之称。若…  相似文献   

4.
有“国初第一词人”之誉的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吏上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家。毫无疑问,古老的汉文学传统、同时代汉族文人的思想和作品风格,影响和规范了纳兰词,但纳兰性德毕竟是满族人,又生活在满族“初入中原”时期,我们不能忽视清初满族的精神气质、心理内涵对纳兰词个性形成的重要意义。本文尝试性地以纳兰性德的满族文化背景为依托,联系其个人的处境、心理等因素,探索纳兰词的个性之源。 纳兰性德出生的1655年,满族入关刚过11个年头,顺治亲政仅仅4年,虽然政局早就明朗,满族对整个中国的统治已成定  相似文献   

5.
王喜伶 《船山学刊》2008,(2):192-194
纳兰性德是运用“映衬”修辞格的高手,他的词中映衬的运用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他词中的正村有哀景村哀景、乐景村乐景、物之美性村人之美德等情形;他词中的反村又有哀乐之衬、动静之衬、大小之村、明暗之村、远近之村等。  相似文献   

6.
程千帆先生《〈复堂词序〉试释》一文认为谭献截取周邦彦和辛弃疾三首词中的四句,是希望填词者领会“透过一层”的表现方法,并对这种表现方法的机制和特点作了细致分析。程先生所论还有进一步展开的空间,比如在词学史上谁先关注到这种表现方法及这种表现方法的复杂性等。程先生认为谭献此序与“比兴”无关,又认为谭献批评项鸿祚“知二五而未知十”是因为项氏对词的价值和技巧不够重视,其观点尚可商榷。其实《复堂词序》希望填词者“消息”的周、辛词句和对项鸿祚“知二五而未知十”的批评,都体现着谭献“比兴柔厚“”忠爱缠绵”的论词宗旨。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恋人“入宫”问题商榷刘德鸿拙笔《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①(以下简称《释真》)发表后,先后看到了马乃骝先生的《饮水诗词研究拾零》②和《读饮水词札记》③两篇大作,并按马先生文中所示,拜读了姚崇实先生的《纳兰性德婚姻略考》④。马姚二先生于...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兰性德是清代的重要词人,王国维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提起纳兰性德,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件趣闻。在清代,有人说《红楼梦》的贾宝玉,实即纳兰性德。还说金陵十二钗就是影射纳兰性德的十二位朋友。言之凿凿,颇堪发噱。不过,在这无稽之谈里面,有没有包藏着合理的内核?曹雪芹会不会把纳兰性德一类人  相似文献   

9.
对李清照的《词论》和其中的“别是一家”说,无论是褒者还是贬者,在两点上存在着共识。一是认为《词论》所阐释的都是词“别是一家”的特质;二是认为同“别是一家”主要是指内容风格方面,反对“以诗为词”。其实,这些都不符合《词论》的本意,也未俗易安的“词心”。贬之者以真承森先生为代表。他在(评李清照的铜论)——同史札丛之一卜文(载《光明日川1959年5月24日)中说:“吉就宋词发展规律来考察,她这篇文字是对宋词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其理由是:“李清照词论里一个主要问题,是北宋末年词和诗分合的问题,这是同史上一个…  相似文献   

10.
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不仅同出徐乾学门下 ,同为康熙待卫 ,还是知已之交 ,有唱和之作 ,又有学术交流 ,故而曹雪芹完全有可能将纳兰的诗词烂熟于胸 ,并在《红楼梦》中反映出纳兰性德营造的独特美学意境乃至遣词用字以及融合汉满文化的特殊价值取向。进一步开展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等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不仅有助于推进“兰学”的发展 ,还有助于“红学”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清词研究二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的创作,到了清代呈现出一派中兴气象。“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一代清词总量将超出二十万首以上,词人也多至一万之数”①。清词,不仅数量多,而且从思想艺术、认识作用和审美内涵等多方面看,其价值和成就应在元明两代之上。与清词创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相较而言,本世纪前80年的清词研究显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取得应有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从本世纪初到1949年以前,共发表清词研究论文19篇②,其中有12篇研究纳兰性德,2篇研究顾太清,其余5篇属概述性质,多泛泛而谈。1949年到1980年以前,共发表清词研究论文6篇,其中3篇研究纳兰性德,1篇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刘德鸿清代诗词大家纳兰性德的婚恋问题,是纳兰研究者与其诗词爱好者共同关心的焦点之一,尤其是相传他所恋之女入宫为嫔妃,其事有耶无耶?其人身份经历若何?成为一桩迷案。本文试分人宫之说的由来、《赁笔记》所载不可信、性德所恋之女...  相似文献   

13.
曹秀兰 《晋阳学刊》2008,(4):121-122
曹溶(1613—1685),字洁躬,一字鉴躬,号秋岳,一号倦圃,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初著名词人,有《静惕堂词》一卷。清人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三中说:“国初……长短句……倦圃领袖一时”,评价甚高。邓之诚说:“溶填词最负盛名。”朱彝尊认为“数十年来,浙西填词者,家白石而户玉田,舂容大雅,风气之变,实由先生”,把曹溶作为浙西词派的“先河”。曹溶以其创作成就,对清词的中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提倡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温词艺术研究——兼论温韦词风之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当其貌不扬而又放荡不羁的温庭筠出入于秦楼楚馆,为乐工歌伎制作曲子词的时候,他未必想到会有那么多的文人雅士步他的后尘去填写这类流行的小曲;更不会想到那些成为他入仕之累的所谓“侧艳之词”竟造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名声, 文人填词并不始于温庭筠,但在温庭筠之前不过是偶一为之。温庭筠才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人。从他开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并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从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温庭筠的词按其艺术风格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通俗明快、新鲜活泼,表达感情真率大胆,带有民歌的情调,以《南歌子》、《荷叶  相似文献   

15.
李晓明  王喜伶 《云梦学刊》2008,29(1):133-135
纳兰性德诗词叠字词使用比例大、范围广、频率高,主要是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拟声词所构成.其叠字词主要出现在句子开头、结尾和句中,有的也独立成句.由于纳兰性德诗词中叠字词的恰当使用,也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柏岭 《学术界》2004,(1):220-230
梁启超论词以“意态雄美”为审美理想 ,其作也多呈现“意态雄美”趣味。其“新意境”、“旧风格”的创作主张 ,即坚持保存诗词固有之本色 ,也应该是填词所遵循的原则。但当前学界对梁启超词学思想研究出现了一些偏颇观点 ,主要表现为 :一、认为梁启超对宋词的兴趣自晚年始 ;二、其词作多儿女情长和伤春伤别。这些观点均须一一辩驳  相似文献   

17.
<正> 古今中外,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学者、作家在某方面的卓越成就,常常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光辉。王船山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多方面成就的大家。他的《龙舟会》之所以不为文学史、戏剧史家们所注意,恐怕就是这个缘故。本文拟就王船山唯一的一出杂剧《龙舟会》作些剖析和研究,以就教于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一、从《谢小娥传》到《龙舟会》清代戏曲理论家李笠翁说:“填词一道,文人之末技也。”可见,历代文人学士对于填词制曲是非常轻视、不屑为之  相似文献   

18.
十、德论:知行统一的道理德论,在唯道主义中占极重要的位置。《老子》书中的德论篇(帛书为上篇,今行诸本为下篇)的首段,对德论进行了概要论述:“上德不德(得),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不失德(得),是以无德,”“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摘自38章) 老子首先把他所论的德,赋于特定的意义,把平常的所谓德,作为广义的德而分成  相似文献   

19.
纳兰词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熙十二年,年仅十九的纳兰性德投书客居潞河的朱彝尊。这时,朱彝尊主持编选的《词综》已在上一年着手,他与陈维崧合刻的《朱陈村词》更是早就蜚声朝野,而纳兰的《饮水词》要过四年后才正式刊行。名动天下的竹垞与陈髯恐伯不曾想到,就是这位少年公子,日后在清初词苑会成为与他俩鼎足而三的又一名家。纳兰性德曾被推许为“国初第一词人”,这未免过誉。不过,当朱彝尊与陈维崧双峰并峙,从康熙直至嘉庆年间的词坛风尚,不是追慕姜(夔)张(炎)就是学步苏(轼)辛(弃疾)的时候,唯独纳兰能以自然深挚的情致和婉丽凄清的风格别开生面,另辟蹊径。至少应该说,他是清初在朱、陈而外独树一帜的词人。纳兰词生前就享有盛誉。“内家争播管弦声”,这是姜宸英在纳兰三十寿辰时的赠句;“家家争唱饮水词”,这是纳兰病逝十年后曹寅追怀的诗句,都说明纳兰词脍炙人口的盛况。纳兰身后以迄清末,评价纳兰词者不乏其人,虽立论或有轩轾,都不能不承认纳兰在清初词坛的特殊地位。无疑他是清词中兴运动中具有影响的作家。这里,我们想就纳兰词评价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张世斌 《江淮论坛》2005,(2):171-173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中引人注目的一位满族天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被并称为“清初三家”,而朱、陈二人都曾提出了自己明确的创作理论,并开创浙西、阳羡二派。纳兰虽未开宗立派,但其词学见解、思想在诗、词、文中亦多有涉及,而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将重点论述纳兰词学思想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