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1990和2000年西藏自治区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对未来西藏人口的发展态势作了预测。预测分析显示,西藏正处于人口快速转变之中。未来25年内,随着总人口的变动,西藏劳动适龄人口的规模、年龄结构、比重也将发生显著变化,2010—2030年间将会出现劳动力适龄人口比例最大,社会总负担比最轻的“人口红利”期。西藏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教育、农牧业及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以及外贸和边贸,以实现真正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区是中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动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努力消除一些不和谐因素,实行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共同发展的道路,要加大就业培训和素质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区因受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影响,农业在地区社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非常大,特色农产品的流通状况直接影响其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武陵山区农产品流通体系,促使农产品顺畅、低成本的流入外部市场,是促进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文化变迁,武陵山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成为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趋严重,必须探讨新的途径;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构不适应,必须加快提高和调整;教育资源不足,必须积极开发民办教育资源,促进民族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体质健康状况,选取湖北省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居民为研究对象,对2000~2010年间20~59岁少数民族居民国民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此十年间,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居民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各项指标出现了下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地区身高指标有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与所处地理环境、体质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健身配套设施、政策的宣传与引导有关。建议相关决策部门加大对该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力度与频度,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体质监测体系,贯彻落实少数民族扶持政策,加大运动场地建设及配套设施力度,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提高体质健康认识与落实宣传工作,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并逐步形成自我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区应采取点-轴发展模式,通过突出建设中心城市,优化区域内分工,积极培育区域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区域主要铁路干线实行点轴开发,形成“大”字形空间发展格局。从长远看,武陵山区多方面的一致性,奠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从而迈向区域管理、市场、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当前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重点之一。武陵山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具有政策、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但在农村产业结构方面却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低级结构状态,农村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以及农村各产业部门的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如何来推进武陵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实现该地区农村小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陵山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及措施应立足于本区域,抓住产业结构整体调整与升级的机遇,充分考虑当地资源和环境条件,构建劳动技术密集型支柱农业产业体系。培植特色经济产业,壮大规模经济,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创新农村产业生产和组织结构,集中力量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同时还要坚持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原则,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定性描述法.对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的主体及旅游资源所处环境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交通落后、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水平低下、娱乐购物设施及景点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武陵山区必须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旅客的可进入性;加快通讯、电力、娱乐、购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条件,以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区是“内地的边缘”,其区域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历史上国家权力相对缺失,政治控制方式多元;二是区域资源相对丰富,生计模式多样;三是文化多元交融,既具有较强的非汉特征,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农村职业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概念,看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制约其转移的诸多因素,认为农民素质和技能低下是制约其转移的内在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发展职业教育是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途径并讨论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武陵山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但不能以“大一统”强加于不同地区的和谐社会(区)构建,必须尊重各个地区的实际,区分对待,扬长避短。武陵山民族地区突出的特殊性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明显的优劣势,文章依据武陵山民族地区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特殊因素,对该地区和谐社会指标选取原则、指标体系内容以及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作了探讨,以期对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湘西自治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起步晚、规模小,培训基地布局也不尽合理,面临着培训质量不高、培训资源缺乏等诸多难题;应对这些问题,应从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训质量、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贫困内涵的认识目前已经由传统的收入低下的一维视角扩展到基于可行能力不足的多维度和缺失维度视角。相应地,在对贫困的成因和减贫措施的研究上面,也经历了从人口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最后到权利和可行能力的视角的转换。基于对现有的关于贫困方面的基本理论的提炼和梳理,本文得出了现有理论对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优质品牌、创建融合发展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发,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给农村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历史性发展机遇,需要全方位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加速建立劳动力转移基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就如何全方位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权早在个体小生产时期就已得到了民法的默认,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力权开始凸现。经济法将全面创造劳动力权,以保障社会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