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研究了油菜主要农业性状与产量间的关联序 ,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糯杂种高粱的9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大于表型相关系数。茎粗与千粒重相关的环境效应大,而基因型效应小,提高茎粗对增加千粒重主要靠环境效应。穗粒数与穗粒重的基因型相关和环境相关系数均大,故穗粒重的提高是基因和环境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穗长和穗粒数与穗粒重呈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一级分枝数和千粒重与穗粒重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最大,而穗长主要是起间接作用。从分析的4个性状来讲,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分别是穗粒数>株高>茎粗>穗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不育系所配杂交水稻组合在单、双株寄裁条件下的秧苗素质研究,结果表明:Ⅱ-32A所配组合的总根数、白根数、白根率和分蘖性能等指标均较优,特别是白根率高,根系活力和分案能力强,但繁茂性稍差。冈46A所配组合其突出特点是叶面积和苗高占优势,繁茂性好,秧田各时期的于物质积累能力较强,但根系活力稍差,白根率较低。二汕A所配组合的特点是在发根力和根系活力上稍占优势,白报率较高。D汕A所配组合无突出特点。寄款方式对秧苗素质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前期和后期的差异大。前期双株秧稍占优势,但在后期刊单株放的优势很明显。因此,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为培育壮秧,增加秧龄弹性,应提倡单株寄栽。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与几个主要产量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与各性状间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 :角粒数 >倒伏率 >千粒重 >产量 >主花序不实率 >角果数。据关联分析原则 ,以角粒数、成熟期倒伏度、千粒重与含油量关系较为密切 ,在油菜育种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玉米杂交种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3个玉米杂交种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表明,稳重是玉米单株产量的重要指标.同时指出,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要注意到各农艺性状协调,找出适合当地的高产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6.
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三类型四品种大麦出苗至伸长,伸长至单棱,单梭至二棱,二棱至三联,三联至小花,小花至雌雄蕊,雌雄蕊至药隔,药隔至孕穗,孕穗至抽穗,抽穗至成熟10个生产阶段的天数与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小穗数等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主要表现在单株粒重与抽穗前的某一发育阶段天数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优质油菜绵油 9号播期的研究结果表明 :播期对绵油 9号的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段长度、一次有效分枝个数、全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适期早播 ,能显著提高绵油 9号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上,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杂种F1代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同工酶酶谱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抽穗期2个不同发育阶段,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正交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植株、航道冰草×蒙古冰草反交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植株与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正交杂种F1代植株、航道冰草×蒙古冰草反交杂种F1代植株、蒙古冰草亲本、航道冰草亲本的POD同工酶酶带在数目、位点及强弱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同工酶酶谱表征可作为正、反交杂种F1代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在蛋白质水平相互识别的重要依据;在对不同植物材料鉴定时从几个不同的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要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各材料间酶谱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其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 ,建立了油菜新品种绵油 11号产量与种植密度和施纯氮量间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30 0 0 .0 0~ 314 0 .6 9kg/hm2 间的栽培模式 :种植密度 2 0 .5 0~ 2 2 .89万株 /hm2 ,施纯氮量 197.83~ 2 32 .2 1kg/hm2 。  相似文献   

12.
杂交小麦MS1是高产稳产性好的优良杂交小麦品种 ,MS1的有效穗在每公顷 2 82 .6~ 5 0 4 .0万穗之间 ,千粒重在 35 .3~ 5 2 .4 g之间 ,二者变异系数较小 ,稳定性好 ,穗粒数在 2 9.0~ 4 5 .3粒之间 ,稳定性一般 ,随环境变化大。三要素的HSC系数均居于中间位置 ,自我调节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川西化杀杂种小麦产量优势与产量因素优势。结果表明 :(1)稀植条件下产量中亲优势与各产量因素中亲优势呈显著 (极显著 )正相关 ,以生物产量、穗粒重与穗粒数的中亲优势尤为密切。在亲本选用上应注意生物产量、穗粒重、穗粒数几个性状。 (2 )不同亲本材料的选用对杂种小麦产量因素超标优势表现有影响。 (3)稀植条件下 ,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超标优势是在穗、粒、重各因素协调提高下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优势与穗粒重 (穗粒数 )优势、或穗数和穗粒数优势的结果。 (4)密植条件下 ,产量超标优势主要来自于穗粒数与千粒重优势 ,而以穗粒数优势占主导作用。 (5 )单株稀植条件下的各产量因素超标杂种优势大于群体密植条件下的超标杂种优势。 (6 )产量超标优势与穗数超标优势在稀、密植条件下的相关性不显著 ,而穗粒数超标优势与千粒重超标优势在两种条件下达极显著相关。研究认为 ,目前川西化杂杂种小麦的选育应在川麦 2 8的基础上 ,稳定穗数与千粒重 ,选育生物产量与穗粒数大的组合  相似文献   

14.
用高稳系数 (HSC)法分析了 1 995~ 1 997年度通过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并与通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HSC值与 x和CV值都呈显著相关关系 ,说明高稳系数法能综合分析油菜新品种 (系 )的高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种小麦绵杂1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N、P、K量对两系杂种小麦绵杂 1号 (原代号MS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N量、播期与密度是影响绵杂 1号产量的主要因素 ,播期对绵杂 1号产量的影响尤其突出。播期与密度的互作也显著地影响着绵杂 1号产量。适当迟播与降低播种量有利于绵杂 1号产量的提高。同时得到了绵杂 1号高产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不同的玉米育苗和栽植方式对植株长势、生物与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表明玉米以方格或肥团育苗、单育单栽、宽窄行套栽最有利于生长发育和高产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绵油9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油 9号系采用阶梯式聚敛法 ,经 8年组配和 1 3年优良基因的积累 ,聚种间、地理及生态远缘之亲本的优良基因于一体的优良油菜新品种。它具有丰产性突出 ,增产潜力大 ,品质优良 ,含油量高 ,根系发达 ,耐肥抗倒力强 ,适应性广泛等突出优点。同时介绍了该新品种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