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经济改革处在全面起步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保持宏观经济的平衡,是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条件,也是理论界讨论的焦点。目前主要倾向性的观点认为,解决我国现阶段由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引起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必须从控制总需求入手,宏观总量管理主要是总需求管理。主张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双紧”政策煞住总需求,实现总需求与  相似文献   

2.
一、两难的选择继1984年~1986年的“放松——紧缩——放松”的循环波动之后,1988年我国经济重新出现过热增长的势头,通货膨胀不断加剧,预示着再一度的紧缩成为必然。1988年9月开始的宏观紧缩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严历实施,很快煞住了物价涨势,过热的经济增长得以缓解。与此同时,紧缩的负效应也愈来愈明显,资金短缺、市场疲软,工业生产急  相似文献   

3.
信贷资金存量的不断膨胀,已丧失了资金流动性、增殖性的特点,危及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为此,应切实结合人民银行总行提出的“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强化管理,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货币信贷方针,统一思想认识,把矫治存量膨胀作为金融工作的一个重点。 1、细化、量化财政、银行分工,改“分灶吃饭,统供炊具”为“分立炉灶,自备灶具”,  相似文献   

4.
在90午代,特别是在继续治理整顿期间。必须大力调整结构,提高企业效益。那么,如何立足改革来调整结构,也就是如何处理凋整结构与深化改革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真正难点:摆脱双轨徘徊的“幽灵” 经过10年多的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改革已成了我国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经过2年多来的治理整顿,经济秩序混乱的状况初步得到扭转。我国整个经济形势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中央在1990年初提出的坚持控制总量,调整紧缩力度和凋整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以市场疲软为中心内容的效益低下、资金紧张、三角债、开工不足、有的工资发不出去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一、对现行治理通货膨胀政策的评价近两年我国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国家采用了紧缩财政、紧缩银根的"双紧"政策措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缓解通货膨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反思起来,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本身至少有两个缺陷:一是脱离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二是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估计过重. (一)从国情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困,加上人口又过度膨胀.这一基本国情注定了对反通货膨胀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的承受力是十分脆弱的.不顾这个基础,贸然采取"双紧"政策,一味釜底抽薪,社会经  相似文献   

6.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介于扩张与紧缩之间的一种财政政策,它不是总量的反周期操作,只是一种结构性的导向性操作。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以“缩债减支”为特征、以防止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具有“紧缩性”实质的财政政策。实现财政政策由“积极”到“稳健”的转型,必须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为核心的财政支出政策,同时,迅速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双紧"政策的积极意义应从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不能笼统地归结为"抑制物价上涨".今年我国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这种同向搭配的政策组合一反多年来财政、货币政策通常互不配套、相互脱节的做法,成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套的一个良好开端,其意义不容低估.但我们以为,"双紧"政策的积极意义不应简单地、笼统地归结为抑制物价上涨,而应从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1、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新旧交错与转换的关键时期,长期困扰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总需求膨胀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抑制,反而在这个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旧体制所衍生和固有的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针对投资规模膨胀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各种紧缩政策,这样虽有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没有大的改观。不仅如此,由于“一刀切”的行政控制还严重影响了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在需求膨胀同时可使供给状况恶化。基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单从投资总量控制入手而不改善投资结构,既不能真正有效控制投资过度需求,也不利于供给能力增强。因此,促进投资结构合理化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1976—1988年十年间年度投资总量的增长动态究竟作何评价,十多年来流行的是“年度投资规模膨胀论”,此论认为十年中大多数年份年度投资规模处于膨胀状态。针对年度投资规模膨胀论,近几年也有少数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十年中大多数年份投资不足,特别是“六五”期间及以后各年投资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则认为,这两种观点都站不住脚,比较符合这十年年度投资总量增长动态实际的判断应是:年度投资规模基本上是合理的,膨胀的只是投资需求。一、年度投资规模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就实质而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中央银行一直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同通货膨胀作斗争,而为什么“紧而不缩”,难以控制住货币净投放总量和贷款总规模的不断扩张?笔者认为总需求持续地超前增长是迫使货币过量发行和贷款总规模大幅度扩张的焦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地大幅度超前增长与投资结构失衡拉动货币过量发行。 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实现由高度集权的单一的国家投资主体,向以国家、部门、地  相似文献   

11.
王琢的新作《膨胀经济论》别开生面,把我国十年经济改革与四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考察,在充分肯定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未能突破“膨胀——紧缩——再膨胀——再紧  相似文献   

12.
十年改革,经济一直处于紧运行态势,这种态势表现为供应不足和需求膨胀并存,从而迸发短缺危机,以至于政府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采取有节制的紧缩政策来阻止一次又一次的需求膨胀。需求膨胀一次就紧缩一次,这样反复恶性循环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需求中消费需求占主要部分,因此,膨胀与紧缩的恶性循环是由短缺生产和膨胀消费引起的。一、短缺生产和膨胀消费为了弄清短缺生产和膨胀消费何以引起短缺危机,我们  相似文献   

13.
现行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主要依据了我国宏观经济总量需求人于供给这一事实,认为只要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限制投资规模和消费规模,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过旺的需求便可以被有效的抑制,从而达到新的总量平衡,摆脱通货膨胀的困扰。 事实上,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仅仅是问题的观象形态,引起总量失衡的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因此,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必须把实现结构优化作为出发点;否  相似文献   

14.
权衡 《社会科学》2001,(2):11-14
本文对转型时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传统范式作历史评价和理论反思 ,分析传统政策的思维误区及政策运作机制的内在缺陷 ,并指出转型期中国尚不具备实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度基础和结构条件 ,因而对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无法有效适用 ;因此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走出凯恩斯主义“扩张—紧缩”型的反周期总量调节的传统政策范式和思维误区 ,把短期内总量调节的需求管理政策和长期内结构调整的供给管理政策有效结合起来 ,在优化和调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总量调节。一、转型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范式与取向以市场化改革为目标的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一、现实中宏观调控面临的困难1.实践中的困惑.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管制经济,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的重点是在经济的微观领域——企业身上;在宏观领域却不那么得心应手,甚至累累失误.如需求膨胀、总量失衡、结构不合理以及增长速度大起大落等均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顽症.时至今日,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仍不健全,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一直没有一个统揽全局的、具有权威性的宏观调控机构,同时未形成以计划为核心的各种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协调的宏观调控体系.以致各手段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和分工,各行其事,没有统一的着力点,形不成合力,甚至有时还相互抵消.由此削弱了对总需求的控制和约束,固定资产投资过猛、流动资金贷款增长过快,以及社会总需求急剧膨胀的状况时有发生.当“瓶颈”产业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时,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性行政手段搞“急刹车”,即降低速度,减少财政支出,紧缩银根,停建项目,以压缩社会需求.可是,当经济稍有好转,行政管制略有放松,新的一轮需求膨胀又重新开始.至今,我国经济发展仍未走出这个“怪圈”.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高速增长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条件下,中央“五中”全会提出转变增长方式的政策导向,是从供给角度实施总量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有助于减轻经济增长过程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健康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于  相似文献   

17.
当前工商企业和社会有关人士非常关注银行贷款情况,本文试图通过对1990年贷款效益的简单剖析,使人们了解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运用与管理的现状,以求得对银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银行进一步发挥信贷的调节作用,更好地支持自治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近两年来,为了贯彻治理整顿方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国家实行紧缩财政、紧缩信贷的方针。部分工商企业和社会人士由于多种原因和心理压力,对“双紧”方针不太理解,普遍认为银行管得太紧,资金供应紧张,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措施和“双紧”方针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向持续、稳定、协调的方向健康发展,整个金融形势越来越好,资金紧张的状况已得到缓解。但是,随着储蓄存款超常规的迅速大幅度增长,信贷资金来源也大幅度增加,而资金运用受信贷规模指令性计划的刚性约束,  相似文献   

19.
早在巴黎公社时期,马克思就提出了“廉洁政府”的口号,并进而提出了“大社会,小政府”的思想,延安时期,我们党也曾实行过“精兵简政”的方针。然而建国几十年来,在一次又一次的“精简机构”的口号声中,我们却走着一条“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路。症结何在?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论上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毋庸置疑,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是经济运行的最起码的条件和应有的经济环境,也是调整结构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总量失衡在短期内就会引起巨大的动荡,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总需求,整个经济就难以稳定下来,调整结构也难以进行。在治理整顿中,我们首先从总量控制入手,才能在较短时间内稳定经济。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控制总量,解决需求膨胀,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深层次的是解决结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