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各大高校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运行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道德建设在我们国家备受重视,因此如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予以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对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运用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有关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浅析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激励理论的重要性,分别介绍了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及期望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借鉴意义,分析了在激励理论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酒店是一种服务性质的企业,对职工的管理工作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激励来实行。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也叫“双因素理论”)讲的就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和如何恰当的运用这两种因素来激励员工。假如能够将这两类因素恰当地运用,将会很好地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因此,“双因素激励理论”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健宇 《管理科学》2015,28(3):63-76
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的影响决定组织知识创造的绩效.基于组织激励理论、心理学理论和行为学理论,以知识产权契约激励作为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和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前因变量,探讨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心理所有权和知识创造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知识心理所有权对知识产权契约激励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选取上海大众汽车一厂技术中心的研发人员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附加知识产权激励、知识心理所有权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知识心理所有权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产生正向影响,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和附加知识产权激励对知识心理所有权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心理所有权在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附加知识产权激励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理清了知识产权契约激励、知识心理所有权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间的三者关系机理,打开了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影响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关系的黑箱,为知识产权契约激励的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析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群 《科学咨询》2007,(23):34-34
正激励和负激励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在企业管理中适当运用负激励,使之与正激励相辅相成,能够使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更积极,更富有生气.  相似文献   

6.
知识共享的激励问题是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焦点议题.从内、外生激励的视角出发,选取物质奖励和互惠关系作为外生激励因素的代理变量,选取知识共享的自我效能和助人的愉悦感作为内生激励因素的代理变量,探究内生激励和外生激励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以及内、外生激励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对南京地区127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回归调节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生激励因素主要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行为态度进而影响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外生激励因素主要通过作用于个体的主观规范进而影响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期望的物质奖励对内生激励因素产生挤出效应,期望的互惠关系对内生激励因素产生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7.
论激励理论在高校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学生管理者通过运用激励理论,分析学生需要,合理设置激励目标,激发学生内驱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有力地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在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变得日益重要,而激励机制作为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基本含义就是以人的管理为核心,致力于开发人力资源。本文阐述了激励理论的指导思想,从而指导管理者科学合理地选择激励制度,并提出了实施激励管理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淼 《经营与管理》2015,(3):150-153
自媒体时代的强势到来,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带来冲击,深刻影响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笔者以自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为主题,探究高校自媒体的发展现状。选取本研究项目所在的高校学生社团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平台开发,采集广泛的信息数据,经整理分析后,在浙江财经大学学生社团中运用自媒体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管理服务,提高学生社团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伦理特性包括伦理观、组织伦理氛围、伦理行为。文化对企业伦理特性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即文化特征通过其价值体系影响个体层面的伦理观,个体伦理观又对企业伦理思维的形成和伦理行为产生影响;企业伦理决策者通过行为有效影响员工对伦理的感知,影响整个企业伦理。而道德实力就是企业伦理产生的效能。道德实力通过股东、顾客、员工、合作关系、社会评价反馈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活动中,则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对企业伦理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内在动机与外在激励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结合管理实践系统论述了内在动机对于个体行为的激励作用,探讨了个体的内在动机与外在激励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内在动机与外在激励在激励机制设计中的地位。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内在动机对于个体的行为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它能够提高个体的努力水平。内在动机对于外在激励具有替代作用,内在动机是个体努力的根源,应该成为激励机制的核心,而外在激励则是对内在动机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董继超 《决策与信息》2011,(10):116-116
大学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管理的民主化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进程。本文就高校管理的民主化的含义、意义以及如何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要运用好激励机制,必须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并且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同时根据个体的差异,实施差别激励原则;最后还应注意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机制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让辉  胡斌 《管理学报》2005,2(Z1):35-38
定性模拟是以非数字化的手段处理信息输入、建模行为分析和结果输出等模拟环节,通过定性建模推导系统的定性行为描述.为了使定性模拟技术在管理领域得到广泛推广,针对公司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根据定性模拟理论,在一般激励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定性关系条件下的经营者激励过程的综合模型,并运用QSIM算法来模拟经营者激励过程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企业更加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彰显自身的实力,并且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而激励就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策略。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可以有效激励员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并且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对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道德示范教育的个体价值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通过道德榜样及其德育的双重作用共同实现的。本文认为道德示范教育的个体价值在于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导向、目标激励、行为规范与创新等方面促进个体的德性发展,最终达到受教育者和道德榜样在道德品质上同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在市场竞争中凸显企业的实力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的手段需要不断创新,激励理论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策略。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劳动分工的差异化而衍生出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的核心理论,它具有处理或协调需要、动机、目标与行为四项因素之间关系的职能。如何能让团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朝向统一目标奋进,在当今的企业管理领域已经不是新鲜课题。本文就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一题展开剖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主要就是体现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合理运用激励理论,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意识,激发员工隐藏的潜力,促进企业更好发展。本文以煤化工企业管理为例,合理利用激励理论。并全面分析运用激励理论方法,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审计费用对不同类型盈余管理的差异性反映,研究了高管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货币薪酬激励能显著抑制其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降低审计费用对盈余管理的反映系数;但这种现象在高管拥有股权激励的情况下表现较弱。尤其是当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较小时,股权激励反而导致高管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增加,提高审计费用对盈余管理的反映系数。本文通过区分盈余管理的类型,有助于缓解高管报酬有效激励观和盈余管理风险观的理论争议。  相似文献   

20.
姜福斌  王震 《管理学报》2023,(1):149-158
首先,通过系统梳理工作场所道德勇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归纳了有关理论视角,分析了道德勇气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和影响结果(个体内和人际间效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未来应开发道德勇气的整合性理论框架,挖掘中国情境下道德勇气的独特内涵,探索促进道德勇气转化为道德勇气行为的因素,以及考察道德勇气对人际间互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