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广告引人入胜之法琳琅满目、林林种种,尽述为艰,本文单点民间流行话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以此为点来挖掘民间语言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大潮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民间流行话语的使用要切合传播对象在产品、服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与其说是购买产品、服务,不如说成是购买产品和心情。谁更具亲和力。谁就必然会多出几分得胜的机率。商家在广告促销中、在面向各自的目标群体时。如果能够使用符合这一群体的民间流行话语。就是再经济不过的营销方略了。  相似文献   

3.
一、话语和意图1.话语意义语言结构(语素、词、句子等)的意义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结构表达的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我们称之为语言意义,它来自语言本身的属性,是语义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种是通过使用的语言结构(句子、语段等)表达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意义,我们称之为话语意义,是语用学的研究范畴。可以说,话语意义是语言使用上的意义,是话语行为的意义,是在语境中才能确定的意义。在这里,意义不仅仅被看作语言的一个特征,而且被视为交际者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用法。或者可称为语用意义。利奇(Leech)曾提出了四条标准,以判断对意义的讨…  相似文献   

4.
于艳 《兰州学刊》2008,(Z1):151-152
D.Sperber和D.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广告也是广告人与广告受众之间的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在广告交际过程中,广告受众根据广告人设置的明示信息和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语境假设,直至找到最佳语境并对话语做出最佳解读。文章借助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性和动态语境等理论,对广告明示和推理过程加以阐释,分析了广告受众获取最佳关联从而正确解读广告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话语商品化是消费社会不可避免的产物,是促销文化和广告话语盛行共同作用的结果.话语商品化不仅能够强化现代社会的商业思想,而且能够重新建构主体的社会身份和关系.过度商品化会导致交际目的的失败,而过多的商品化则会引起语言伦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告语言的目的在宣传产品,促成销售,自然是以正面宣扬为主,可是否定副词“不”在广告语言中却倍受青睐,有着相当高的使用频率。本文从有助于表现真诚,有助于委婉表达,有助于准确传意,有助于语言变化四个方面展示“不”在广告语言中的修辞魅力,以及汉语广告语言的一些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话语、民间伦理话语、原始人性话语和原始自然意识组成了民间话语的基本结构,对此,我们应该在现代性话语重建的基本关怀下进行相当切实的审理。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语言表达中,美化、粉饰、回避、暗示、文明等婉曲话语非常多见,是普遍的表达现象.婉曲话语主要是为了避免引起听话人的反感、不满和不快,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际或实现交际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婉曲话语不仅出现在语言表达中,有时也出现在借助体态表达的非语言手段中.但语言和非语言婉曲表达很多时候是为了追求它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说话人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话语对象、不同的话语内容而选择婉曲话语,这些婉曲话语有时是真实的,有时是不完全真实的.同时,婉曲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我们都可以从婉曲话语求"真"来探讨中日两国婉曲话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言语交际是一个双向的动态过程.交际双方借助言语编码,通过信道传输,由对方解码反馈,如此往复,言语组织环环相扣,形成一条话语链。这一条话语键的表层,是显性的语言材料;而深层,则是隐性的话语含义。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是一连串的暗示,听话人得从这些暗示中构拟出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图,这些暗示或隐或显.各不相同。”(《语言学概论》)这种暗示.我们可称其为言语交际中的心理走向诱导,它对解码反馈起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它的形成和把握,对言语交际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聆听对方话语时,受话者的知觉反应处在…  相似文献   

10.
回顾百年新诗,必须回到五四"反传统"起点,来做重新的思考和审视。"民间"话语作为一个有效的研究视角,十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五四以来,新诗正是借助源于"传统"的民间话语,很好地弥合了与古典诗歌传统的裂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代性品格,实现了中国诗歌从传统到现代的百年跨越。但同时,民间话语又给新诗带来了一些缺憾和问题,需要我们客观地对其有效性与复杂性予以正视和辨析。  相似文献   

11.
杨吉 《理论界》2004,(1):93-94
大体说来,在中国的法律语言中,三种语言特别凸现。头一个可被称作鼓噪“国家法律”的话语;第二个可称作抬“民间秩序”(古时爱说“礼制”)的话语;第三个,则可称为不温不火并将前两种话语搓和杂糅的话语。〔1〕对于这三种话语的比较我们可以这么以为,第一种话语喜欢理性主义,大有“现代专家式”的立法“霸权”;相比较而言,第二种语言青睐历史主义,而且中意“自治式”的秩序多元,换句话说,如无必要,不得多增“国家法律的实体”;而第三种话语,明显呈现出骑墙派的神情,左右皆有之。尽管这三种法律话语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毕竟共有一个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钱伟 《江淮论坛》2007,1(5):183-187
鲁迅在小说中展示了社会变迁中各种话语之间的复杂关系:除了揭示传统社会话语结构中统治者话语对民间日常话语的控制与剥夺,启蒙话语与原统治者话语的斗争以及启蒙话语与民间日常话语间的裂痕.还显示了对启蒙话语本身的警惕。鲁迅对启蒙话语的反思与勘测,也揭示了被遮蔽多时的中国文学自近世以来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论后期延安文学中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作家对民间语言尤其是农民语言的学习和运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延安文艺整风前,作家们对根据地农民的刻画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到具体语言的运用确实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丑化和欧化现象,显示出与根据地农民和农民化的士兵间的隔膜。延安文艺整风后,农民语言和民间语言在新的意识形态要求下开始大量进入延安作家的话语实践,并因之进一步改写了延安作家的语言观。在阶级论和党的文学观念指导下的对于方言的运用问题,乃是为了形成阶级—民族主义规约下的现代阶级性民族或政党性民族认同。事实上,只有当农民语言和民间语言在更大范围内被纳入新的意识形态话语场中,它们才能成为后期延安文学主导性意义构成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乡土中国亚文化的民间族群与大一统的基层政权、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与信仰以及流行的政治语言一直存在潜在的对比与对峙.这样的对峙在近年许多乡土和农村题材小说中成为自觉的语义追求,它们从历史事件的纠缠与当下社会阶层的关系中挣脱出来,拉开了与政治话语图式的距离,呈现出了生活的本相,从而去探究被习惯视角所忽视了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广泛使用,英文广告在当今商品社会中随处可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收集整理部分国外英文广告,并进而讨论广告英语的一些特点,对广告英语的了解和研究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形象是当代广告话语体系中重要的表现主题。中国形象在当代广告话语中主要呈现为四种不同的形态:物态隐喻、政治表达、地域展示和民族情感,这四种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展演变。构建国家品牌是当下广告话语塑造国家形象的新动向。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当代广告话语必须通过跨文化沟通的形式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7.
广告通过话语实施隐性控制,分析话语有助于了解其权力建构机制。本文阐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分析框架,探讨了广告话语的特点、分析对象和分析方法,最后以"科技以人为本"为例对深度阐释型批评话语分析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1.反哺:中国的良知 中国人善于造词,更善于“跟风”。有人“造”,就有人“跟”,以至于我们的媒体语言、工作(公文)语言和生活语言都打上了政治和时代的烙印,喧嚣而又单调,鲜明而又乏味。活跃而又短命。套用一句流行语,这叫“流行的,未必是精彩的;精彩的,未必是永恒的”;套用一句古诗,则称之为“神州代有新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  相似文献   

19.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或一种认知行为以其特有的修辞功能和表达效果在广告语中得到广泛运用.隐喻的使用不仅使广告变得简洁生动、新奇而富有启发,而且能扩展话语,展开联想,使话语更具感染力、表现力,强化广告语的艺术魅力,实现"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话语悖论的产生源于话语情境的对立,现代化范式立足于市民社会的话语情境,而本土化范式则着眼于乡土社会的话语情境,但是中国正处于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的社会转型中,只有基于转型社会的话语情境,我们才能树立对民间法不失偏颇的态度。同时,对范式对立而产生的话语悖论的解释,也引起我们对研究方法的反思,即在研究中必须反对一切范式霸权和二元对立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