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旧福利经济学不仅以边际效用理论作为自己的经济学基础,而且以功利主义伦理理论作为自己的哲 学基石。但是,在新旧福利经济学之间,其价值观的差异也是明显的。旧福利经济学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强调 分配均等和国家干预。而新福利经济学则更注意强调福利的全民性,并主张通过提高效率来增进社会福利,同时 强调个人自由。尽管新福利经济学从效率的角度表达了试图解决社会分配问题的意愿,但仍然只是一种理想境 界,缺乏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二战以后,社会民主党领导下的西欧各国率先实现了资本主义福利体制从一般社会福利向"福利国家"的转变,各国福利建设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一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陷入全面危机。系统总结战后西欧社会民主党福利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福利依赖与反福利依赖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依赖一直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福利国家面临并竭力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国大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种福利依赖问题,并开始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文章分析福利依赖的成因,论证社会工作介入反福利依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和研究社会工作的发展及介入反福利依赖、帮助福利依赖者提高自助能力并回归主流社会的理论与微观手法,努力促进提高社会福利的使用效果,增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旧福利经济学不仅以边际效用理论作为自己的经济学基础 ,而且以功利主义伦理理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石。即或新旧福利经济学都具有大体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同样浓烈的伦理意蕴 ,但是 ,在新旧福利经济学之间 ,其价值观的差异也是明显的。旧福利经济学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强调分配均等和国家干预。而新福利经济学则更注意强调福利的全民性 ,并主张通过提高效率来增进社会福利 ,同时强调个人自由。旧福利经济学没有解决效率问题 ,新福利经济学则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解决个人分配的公正问题。尽管新福利经济学从效率的角度表达了试图解决社会分配问题的意愿 ,但仍然只是一种理想境界 ,缺乏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有关农村文化公共服务文献的学术反思与闽南某村的个案调查,发现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也是一种福利资本。文化福利资本具生产性、投资性,也是一种生产力;它可以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增长、和谐稳定和社区民主。发展文化福利资本需要提升文化福利治理水平,关键要处理好各级政府部门与农村第三部门的关系。各级政府部门主要承担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给予工作指导等职能;农村第三部门主要承担发现文化福利需求、生产文化福利产品、评估福利效果、反馈福利绩效等职能。  相似文献   

6.
提倡积极福利政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积极福利理论的内容吉登斯的积极福利理论是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在日益面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时在福利领域所作出的积极回应。长期以来,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在“国家是实现公正的主要工具”这一观念指导下,强调国家和集体的责任,即国家有责任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  相似文献   

7.
福利为企业于工资之外,一种发给员工的间接报酬,它是企业薪酬之有机组成成分。企业福利制度之设计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我国企业福利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弹性福利对企业福利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对福利供给的研究更多是从制度角度,从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角度去思考和建构的。这是一种制度的视角,但同时文化的视角不可忽略。文章是对在中国语境下存在的本土做法或社会事实"认亲"进行的意义解读和理论建构。"认亲"的过程在于角色转换,通过身份建构、关系重组和能动肯定,实现着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认亲"最大的意义在于在沟通理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福利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城市社区福利和社区福利模式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分析国外社区福利模式入手,通过阐述几种代表性社区福利模式在中国社区的适用性,结合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现状,试提出一种新的城市社区福利发展模式———市场偏重型社区福利模式,并着重论述了我国市场偏重型社区福利模式建立的现实基础、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任务,以及政府、市场和社区在社区福利建设中的职能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近年国内社会政策范式研究之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内社会政策研究对于"范式"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福利体制、福利多元主义、社会排斥及发展型社会政策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是,倾向于引介国外理论,缺乏本土理论的构建;研究主题分散,研究规范不统一。中国社会政策学者应该勇于介入社会现实,提出新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因此,社会政策研究有必要在范式方面进行一次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克劳斯·奥菲是后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对福利国家危机的分析在全球学术界有着重大的影响.他把危机分为"偶发危机"和"过程危机"两种类型,并从过程危机的角度分析了福利国家的兴起及其危机倾向.在他看来,福利国家的政府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危机管理,它通过积极干预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的危机趋势进行调节.但是,福利国家的危机管理政策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财政资源、行政理性和合法性资源等的匮乏,福利国家本身越来越表现出危机的倾向."危机管理的危机"是福利国家政府管理的基本特征.奥菲关于福利国家危机的理论体现了20世纪中后期西方福利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也契合了20世纪中后期西方学术界回归国家的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探讨国民福利定义及其理论公式基础上,构建出国民福利核算的指标公式。同时,针对理论界在绿色GDP核算(狭义的国民福利指标)研究方面所出现的种种误解,以福利经济学外部性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外部性核算理论,从而为国民福利总值的核算给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多元福利实践与整体性福利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处于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个人福利与社会秩序关系议题突出。在经济市场化和福利社会化的处境下,国家、市场、社区和家庭均对个人福利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劳动市场和国家再分配对个人福利影响最为重要。转型期多元主义社会福利实践证明:现有社会福利理论模式难以解释“混合经济”体制下的福利特征,“整体性”福利制度框架与政策模式应运而生。最后,笔者讨论“整体性”福利概念框架的现实、政策与理论涵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国内外儿童福利及福利政策的差距,来探讨未来儿童研究的行动定向.儿童研究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行动问题.在反思我国儿童福利政策不足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儿童问题的行动定向研究,发挥儿童行动定向研究对福利政策执行的监督作用,为政府出台儿童福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经济研究的福利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经济研究中,经济学家从经济理论角度对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根源进行了探讨,试图找出一种合理的福利标准,将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联系起来,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基础上对环境经济问题加以分析。本文引入98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阿马蒂亚·森提出的“后福利经济学”中的福利标准,与传统福利标准相比较,阐述了不同福利标准对环境经济问题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动物福利标签制度就是在动物源性产品包装上标识该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一种产品标签制度,该制度旨在提倡人道主义生产,引导消费者重视动物福利。本文阐述了动物福利标签制度的内涵、意义,通过对西方动物福利标签制度的研究,以及对我国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回答了什么是动物福利标签制度,为什么要在我国建立动物福利标签制度等问题,最后提出在我国构建动物福利标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动物福利壁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将动物福利理念引入到了国际贸易领域,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联系,世贸组织规则中也有明确的动物福利条款,其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逐渐增大。动物福利作为一种新型贸易壁垒对我国畜禽产品、中药、服务业、水产品、化妆品和皮毛的出口贸易均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18.
“第三条道路”福利改革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条道路"针对传统福利国家的弊端提出了福利改革的理论.通过逐步确立"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的原则,强调人力投资,变被动式福利为积极式福利,变传统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型国家.这样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对其他国家的福利改革提供了借鉴和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福利”,一种能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精神“福利”。同时,通过学习,通过实践,把知识变成“钥匙”,变成一把能理清发展思路,更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难题的钥匙,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从而把学习的福利真正释放为发展的红利。  相似文献   

20.
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奠基于他对现代性的分析。就现代性、风险和福利国家的关系而言,现代社会中外部风险向人为风险的转变,导致福利制度陷入困境。福利国家走出危机的出路在于实施“积极福利”。这一构想包括三个方面:在制度上,建立一种“积极的福利社会”;在社会主体方面,培育“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在行动上,强调合理的日常生活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