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甲:最近我们在书店看到了山东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从书名上看象是专为我们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不知老师看到没有? 教师:我也刚刚拿到,并粗粗看了一遍,正准备向你们推荐呢! 学生乙:老师是否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好,值得我们阅读? 教师:至少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领域内,它给我们带来了更新知识、改革教材的信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的讲读和写作训练占有重要地位。部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好说明文,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师的职责之一。 (一)说明文的讲读教学 1、了解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不同,可分为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和对抽象事理的说明两类。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常常是对事物的静态进行说明如一座建筑,一件器物等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便是一例。有时也会对事物的动态即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说明,如工农业生产过程,科学技术研究过程,改造大自然的过程等等,《活板》一文便是一例。写实体事物的文  相似文献   

3.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从目前英语教学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英语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因此,积极探索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途径与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我们目前应当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反映科技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掌握科技作品的阅读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不可或缺的一种素养。考试中常见的毛病及原因有:阅读时一目十行,事物特征抓不准;分析概括能力缺乏,不能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超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哲学著作和文章中,事物被人们普遍地使用着,诸如“事物是客观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等等。然而,什么是事物?事物有什么特点?我们又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着事物?翻遍了现有哲学辞典,几乎对此未作任何解释。因此,对于事物这一重要的哲学概念,我们是很有必要作一番探讨的。本文谈几点浅见,以期引起同仁们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同样的老师 ,同样的学习环境 ,为什么有的学生学有所成 ,而有的知之甚少呢 ?悟性不一。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 ,接受父母遗传信息不同 ,自身心理素质不同 ,自然接受同一道理的悟性高下不同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学的思考。通常语文教学中的“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在我们看来 ,它应该是说阅读主体直觉力、想象力、理解力瞬时性的三位一体 ,是阅读主体感性经验的突然升华和飞跃。“悟”的古义为觉醒、理解。读书要讲究“悟” ,其实古已有之 :孔子主张“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个“思”…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总以为把一篇篇课文讲完,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而这样做又是为的什么?就不甚了然了.其实,一篇篇课文.只是阅读教学中的材料而已.我们正是要利用这些材料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鉴别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我在高中小说单元的教学中,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新事物都是对赖以产生的旧事物的否定。在其否定过程中,旧事物中的一部分被抛弃了,一部分则继续保存下来,由此使新旧事物之间呈现出发展的继承性。那么,新事物对旧事物是如何继承的?而继承的又是什么呢?这是我们研究事物发展继承性所不容忽视的问题。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其内部的矛盾推动的,而其内部的矛盾性又是由具体条件决定的。由于条件不同,使得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及其转化呈现极其复杂的状况:有的由于否定一方的力量增长没有达到足以克服对立的程度,使得对方中的某些东西得以保存下  相似文献   

9.
作者作文是“情动而辞发”,而读者阅读则是“披文而人情”。怎样“披文而人情”呢?我认为阅读时要先“沉下去”,然后“浮上来”。“沉下去”就是潜心阅读探究,“浮上来”就是有所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爱好美,追求美,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美在哪里?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生活中充满着美的事物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苍白,反映不出生活中的美或把本来是很美的事物写得不美?究其本,是学生的审美素质不高.不具备良好的审美心理,缺乏美的心灵和感受美的经验.故不能及时地发现、观察、鉴赏周围包孕着美的事物,找不到事物外形与内在的美的联系,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一句话,不能用艺术的眼光去认识社会生活,当然就写不出再现美,发掘美的文章了.  相似文献   

11.
对说明文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般都缺乏兴致,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复习大纲》中都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能力的要求。当前,举国上下,同心同德搞四化,改革蔚然成风,工农业生产、科技事业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说明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了振兴中华,培养人才,尽快地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本领,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了。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近年来,我们逐步摸索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改进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的做法是把中学各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说明文分成两类:(一)能用再造想象的规律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二)能用直观形象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多种智力因素在教与学之间作良好的配合,传授某些方法,让学生掌握技能技巧,提高其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向“自学”方向发展,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模仿”,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之一.怎样“模仿”?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模仿”阅读?我作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发展的,整个教学任务的实现也是一个过程。我们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最后掌握矛盾性质及其规律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目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矛盾的一方的学生的学习这种认识活动,又有什么特殊性呢? 第一,间接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所要认识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固然是尚未知道的。但在客观上则是前人已从实践中发现而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人类千百年来一代一代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成果,也是  相似文献   

14.
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英语阅读是个艰难的任务。如何创新阅读方法,找到适合学生这个阅读主体学习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语言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从许多领域得到启示。那么,我们能否通过图式教学来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发展学生的组织技巧,既能局部阅读又能全局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呢?通过探讨大学英语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图式建构,说明如何内化图式和修正图式,解决由于图式差异或不合适的图式干扰而造成的阅读问题,从而协调读者和作者在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大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能力发展的水平,而阅读策略是阅读能力中的关键性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经过阅读策略培训后有了显著提高。大学生有自己偏好的阅读策略或常用的阅读策略,主要集中在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选择、管理、监控和评估方面,以及推理类策略;在概括题、解释题和推理题上的得分经过培训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在细节类题上的得分在前后测试中没有明显变化,使用的策略培训程序虽然帮助学生提高了整体的语篇理解能力,但却没有影响学生的判断和查找细节信息的能力;阅读策略训练增强了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研究还深入地揭示了学生在把握中心大意、对疑难词句做出解释和结合所给文本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阅读策略训练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帮助很大。学习者意识到阅读策略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并能灵活地对阅读策略进行选择、使用、监控、评价,能够使他们成为更加成功和高效的语言学习者。阅读策略具有可教性,但要策略培训易于被学习者所接受,教学者还做出进一步的尝试和试验。  相似文献   

16.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为了使学生能掌握说明文的内容及有关的读写知识,教学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怎样运用比较法教说明文呢? (一)理解一篇说明文本身运用的比较。 有的说明文,作者为了很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身就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但学生一般不易发现,如《苏州园林》,教学时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看看作者哪些地方运用了比较,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找出如下几点: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  相似文献   

17.
汉语命名造词有什么规律可寻?又有什么深层意蕴?对此,周光庆、王一军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期撰文《汉语义类的形成及其哲学意蕴》认为,在创造文化与创造语言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先民在为新认识、新创造的事物命名造词时,总是本着“制名”以“指实”、“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的追求,尽可能地使创造出来的新词,不仅能指称和代表特定的新事物,而且能反映出该种事物在自己心灵中造成的图像,传达出自己对该种事物的体验和解释。具体说来,古汉语“义类”可概括为9种条例:1.根据事物的表象特征命名新词;2.根据事物的情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时间的大问题就是时态的问题:现在是如何与将来以及过去相区别的?这种区别乍看起来既显著而又深刻。在过去,有我们看到和造成的各种事物;在将来,有我们现在还无法看到的将要出现和将要造成的各种事物;而现在则包含了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思考和我们的行动。我们筹划未来,是因为我们可以影响未来,而过去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式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的基础。如何有效地运用图式理论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教育者研究讨论的热点。英语教师应该运用图式理论,在激活学生已有图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图式,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对学生从理解和筛选信息能力、评价感悟能力、阅读积累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十分重要,而阅读能力的评价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上,恰当的有层次的评价,不仅可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