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以“两富战略”为背景,对精神富有命题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索精神富有建设的路径和方向。认为社会主义精神富有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应对精神危机的挑战;精神富有的哲学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对精神的理解以及精神富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2.
衡量富有和贫穷,很多人犯了一个错误,以为谁挣得多,谁就富有。比如说,甲每月收入15万元,乙每月收入8000元,甲应该比乙富有。这是错误的观念。富有的定义不是谁每月工资挣得多,而且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  相似文献   

3.
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之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中,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人们精神富有可衡量与可测度。根据时代新人使命和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将新时代大学生精神富有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为知识文化、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法治素养、精神风貌五个方面,每个方面从不同维度设置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依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精神富有的内涵与表现等提炼出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精神富有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时代性、动态性等特征,因此,需结合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发展完善其具体内容,同时对大学生精神富有状态进行动态跟踪,以期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是语言不断交流的过程。语言表达讲究艺术性,也需要科学性,教学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有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准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科学严密,具有启发性;文明规范,富有积极性;清楚明晰,富有节奏性。由此,通过激活课堂语言魅力,以达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典型作品的分析 ,可以看到汉魏六朝的书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富有个性特征 ;感情真实自然 ;富有辞采之美  相似文献   

6.
雨过山村     
释义赏析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活气息,读来富有隋趣。  相似文献   

7.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阴暗的时期,文人的生存、发展环境极其险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既自由、奔放且富有深度,展现出富有浪漫气息的艺术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方志敏是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楷模。方志敏的清贫生活依靠精神世界的富有作支柱。方志敏的富有体现在拥有科学的人生观 ,不朽的篇章 ,永恒的生命和必胜的革命信念。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9.
伤痕文学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如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本富有寓意的书、重视科技及大学生等。这些不但充实了作品的内容,也反映了时代对作品的影响,是伤痕文学富有特征的历史胎记。  相似文献   

10.
斯塔弗伦是一个大港口城市,住着许多富有而傲慢的商人。其中最富有的是一位女士,人们称她为“斯塔弗伦夫人”,她最富有也最傲慢。这天,斯塔弗伦夫人找来最有名的老船长,要雇他去找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老船长对这个任务很迷惑:“什么才能算是最珍贵的东西呢?我上哪儿去找  相似文献   

11.
模式化是通俗小说意义自成所必然采取的手段,也是近年来通俗小说的创作特点和风格特征。近年来通俗小说"模式化"特征集中显示在情节格式和人物造型上。就情节格式而言,近年来通俗小说大都是一种"故事化"的叙述类型;模式化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是类型化和扁平型人物形象的出现,类型化和扁平型人物的根本特性是单纯、明确。所有这些都适应了通俗小说大众化、娱乐性的艺术特质与创作功能。  相似文献   

12.
非"明代前期通俗小说创作空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期通俗小说创作空白论” ,是建立在通俗小说都得到妥善保存的“假设”之上的 ,它完全没有考虑通俗小说大量湮没的事实 ,因而是完全不合事理的。如若没有郑振铎、马隅卿、傅惜华、孙楷第等老一辈学者的抢救“引进” ,可能今天面对的“空白”就会是整个明代。从遗存文献史料的字里行间 ,仍透露出明代前期小说的种种信息 ,不仅能够证明稗官小说的大量存在 ,有些作品的内容亦可窥知一二。而现存多数的历史小说 ,都有它更早的“原本”。“明代前期空白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们对畅销小说与长销小说之间的差异问题一直没能做很好的廓清 ,因而始终存在着对于畅销小说的不公正理解。事实上 ,现今诸多已成经典的长销小说 ,在历史上也是畅销小说。而且 ,畅销小说在今天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也让我们看到了其成为长销小说的实力及可能。现在的难题不是如何才能创作出长销小说 ,而是如何才能创作出畅销小说  相似文献   

14.
《万象》创刊于上海“孤岛”时期,终刊于沦陷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一份很有影响的综合杂志,销量十分可观。《万象》的编辑宗旨是趣味盎然,“拳头产品”是长篇连载小说。它的海派特色就是作者、文体、内容、风格、趣味各方面的包罗万象以及鲜明的地方色彩。其中颇可称道的是长篇小说的连载技巧、对通俗文学的讨论及本埠作家的方言写作。  相似文献   

15.
快感:当代言情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感是当代言情小说所具有的大众文化特征之一。它的产生基于文本与读者生活的相关性,该相关性赋予读者心理补偿与共鸣,从而使言情小说获得读者的认同。言情小说的快感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通过阅读行为来实现;二是通过对言情小说的生产与消费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论苏曼殊对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情僧”苏曼殊是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的创始者和推动者之一 ,他翻译和再创作的小说《惨世界》在中国侠义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的爱情小说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成熟有着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介绍他的身世、他的侠义小说、他的爱情小说、他与其他作家的交往 ,论述他与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之间的渊源及对中国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比较中韩女将小说,主要人物经历中均设有"谪降"母题,成为一种惯用叙述模式,而中韩两国均存在极大的相似性,甚至复制的痕迹。中国"谪降"母题历时悠久,来源于传统道教文化,而韩国"谪降"母题鲜有自身文化因子的影响因素,可以考虑其是受到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和中国通俗小说的深刻影响。挖掘中国因素对韩国"谪降"母题的具体影响,有利于促进中韩文学间相互影响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萌芽阶段,传播者主要是从业余民间艺人逐步发展而来的。到唐五代时期,传播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整个社会,就连宫廷中说唱伎艺的传播者也多讲述民间故事。并且,从里巷小语者到职业说话艺人,通俗叙事文学的传播者已经一步步走向专业化,而用白话创作通俗小说的书面传播者也已经出现在社会下层。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俗对峙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20世纪中国小说地位空前变化,新文学对通俗小说发生影响,通俗小说则对新文学提出了挑战.雅文学、俗文学都能产生伟大作品,金庸就是超越雅俗的典范,他超越了"供消遣"与"为人生"的传统,以超凡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才能,以对传统小说语言形式的发扬光大,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明清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经历了一个由福建建阳向苏州、杭州、扬州、常州、湖州等江南运河城市转移的过程。建阳书坊业带动了明清通俗小说的初步繁荣,江南运河城市的书坊业却促成了通俗小说的全面繁荣。大运河在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的转移过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运河为江南运河城市的书坊业与通俗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繁荣的商品经济、壮大的市民阶层、便利的水陆运输与广阔的市场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保证了这些城市的书坊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