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改后的中国富农:从保存、限制到消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富农成为农村最有经济势力的阶层,并日益成为限制和斗争的主要对象。对土改后农村富农及其经济状况作系统考察,分析中共对待富农政策的转变及其内外原因,并着力考察富农在土地改革及合作化运动中的复杂心态,借以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共限制、消灭富农政策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民内部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在条件下,作为阶级的地主阶级、富农阶级、资本家阶级已被消灭了,人民内部矛盾就更加广泛的、大量的突出了起来。因此,弄清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十年前,号称理论权威的那个“顾问”胡说:“在社会  相似文献   

3.
曹伟  杨恕 《西域研究》2014,(4):34-43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两度大规模出兵新疆,帮助盛世才消灭了反政府的武装力量,巩固了其在新疆的统治。以此为契机,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大规模渗透新疆,并为此后更多地介入新疆事务创造了条件。评价苏联这两次出兵新疆的行动,必须将其放在当时苏联整体的国家对外战略的背景下来考虑,这是苏联企图在其周边建立亲苏缓冲地带、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 苏联在1935年到1938年间,开展了一次肃反运动,惩办了一批反革命分子,这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扩大化,给苏联及整个国际共运带来了十分深刻的教训。扩大化发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包括客观的、主观的方面。其根本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由于国内外敌人的破坏,但斯大林主观上的失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本文仅对此作些分析。一、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估计是肃反扩大重要理论依据应该指出,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及其它剥削阶级的斗争。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当苏联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失时机地调整了阶级关系,把这些反映在宪法之中。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明确宣布:苏联社会“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但是,斯大林对剥削阶级消灭后阶级斗争的状况和特点缺乏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斯大林认为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了,苏联没有对抗性矛盾,认为苏联各族人民的友谊和苏维埃的爱国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在社会发展动力上,恢复了历史唯物论,后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又把阶级斗争当成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的《关于农业合作化問題》已經发表十周年了。这是一部在农民問题上发展了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十年来,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合作化問题的理論,已經掌握广大群众,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它把我国五亿农民动員和組織起来,迅速地实現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在农村中消灭了富农經济制度和个体經济制度,使全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农田水  相似文献   

7.
富农是中国广大农民群众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注意到富农问题。只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和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当初没有注意团结富农。在以后不同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相继出台了很多文件团结富农阶层一道革命,先后取得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前面我们说过,地主、富农、高利贷者和商业资本家是怎样剥削生产者的。不过,在有些场合,高利贷和商业资本也会侵犯到富农或中、小地主的头上。比如,富农或中小地主有时会因为挥霍、灾荒或其他偶然事故,以致落入高利贷者的手中;有时甚至不得不把已经占有的农产品,低价出售给商人,受到商业资本的敲剥。这里我们必须分清:高利贷、商业资本同生产者是一种性质的经济关系;而高利贷、商业资本同地主、富农,又是一种性质的经济关系。这两种性质的经济关系,毫无共同之点。前者是剥削被剥削的  相似文献   

9.
武装侵略和和平演变是国际敌对势力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两手。它们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时并用。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共产党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缩小了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国际帝国主义联合起来,曾先后两次对社会主义的苏联进行武装干涉,结果一败涂地,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没  相似文献   

10.
从调查材料来看,20世纪30-40年代,总体上,中南区地主、富农占地约45%左右.但是中南区的土地占有关系是不均衡的,在土地关系集中地区,地主、富农占地超过60%;而在土地关系分散地区,地主、富农占地一般在25-30%左右;在土地关系一般集中地区,地主富农占地一般少于40%.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地主人均占有的土地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其他阶层,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后苏联文学和苏联文学有很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随着在国家法律上的合法化,东正教大量进入了文学创作,不仅成为文学叙述的常见内容,更成为文学家理解俄罗斯问题的思想资源。这种情形成就了后苏联文学特色:末世论成为解释俄国历史问题的方法;弥赛亚成为重新叙述苏联问题的有效途径;复活被用来认识认知后苏联俄国问题的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一百年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围绕着经济学消灭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还是生产关系,以及苏联范式展开了三次大论战,形成了非商品经济论、半商品经济论和商品经济论三大学派。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于第三次大论战时期,以当时的主流学派苏联范式为理论依据。第三次大论战的后期,社会主义阵营一分为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随之分裂: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主要探索如何实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也没有类似苏联范式理论可以参考,其出路只能是从国情出发,艰难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从所有制经济学到分工经济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党在各时期富农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富农虽然带有很重的封建的和半封建剥削性质,但一般都自己参加劳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农民的一部分。他们在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一般可以参加一份力量;在反对地主的土地革命中,也可能保持中立。富农的生产在一定时期中,对革命还是有益的。因此,富农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如果政策得当,一方面可以孤立地主,把地主驱逐到更加狭小的阵地上去;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农,防止侵犯中农的利益,巩固贫农与中农的团结,发展农业生产。由于富农问题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时期,时间跨度大,加上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党的富农政策处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之中。期间出现过不少曲折,特别是多次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和影响。本文力图反映我党富农政策演变的全貌,并探求政策变化的历史动因,对政策本身略作评价。  相似文献   

14.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即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富农是农村中一个相当复杂的阶层,富农阶层是农村中的中间势力,制定并执行正确的富农政策,关系到革命统一战线和生产力的发展。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富农政策问题上,曾受到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犯有严重错误,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俄国村社是自然形成的社会经济组织,在俄国历史中占有特殊地位。20世纪初,俄国当局的重大举措是斯托雷平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消灭落后的村社,引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虽然改革最后并没有成功,但还是动摇了村社的根基,对村社产生了极大影响。改革促使村社的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发展;激化了村社农民和地主、富农间矛盾并使农民分化问题加深;提高了青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使青年人沾染上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16.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后,国际反动派预感末日来临,本能地联合起来,和不甘心被打倒的俄国地主资产阶级里应外合,从四面八方进攻苏维埃政权。当时,俄国的地主、富农和粮食投机家们一方面利用粮荒,大搞囤积居奇,私藏和高价倒卖粮食,疯狂制造  相似文献   

17.
陈向科 《东岳论丛》2012,(11):146-149
调查材料显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南地主、富农总体上占地约45%左右.但是各地土地占有关系不均衡,在土地关系集中地区、土地关系一般地区以及土地关系分散地区,地主、富农占地分别为60%强、40%左右、25%上下.地主、富农人均占有土地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其他阶层的同时,土地租佃普遍存在,牵涉面广,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地权分配不均导致的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18.
苏联核计划是一项关乎苏联国家命运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工程,其成功得益于数千名苏联科学家、工程师数年如一日的团结协作,其中,И.В.库尔恰托夫在科研与领导方面功不可没.在最艰难的战争年代,库尔恰托夫凭借其在核物理领域的权威性、极佳的组织能力以及对祖国的高度责任心,被任命为苏联核科研中心"2号实验室"主任.他通过组织学者开展核物理研究、分析国外核情报等工作,逐一攻克难关,创建了试验反应堆和工业反应堆,成功研制出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因此,库尔恰托夫被誉为"苏联原子弹之父".  相似文献   

19.
解放后,江阴手工织布业发生了根本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与整个中国让会政治经济的根本变革相联系的。人民政权建立的直接后果是劳动人民翻身作主,扬眉吐气,而剥削者则有所忌惮。解放前原来是主宰织者命运,长期骑在织者头上的剥削者,解放后除一部分畏罪逃亡外,有罪恶有民愤的都受到了群众的斗争,进行放纱剥削的地主、富农、高利贷者,根本就不敢出来公开活动,继续开业的纱布商、颜料商等等,至少在态度上就不得不比以前规矩得多,解放前司空见惯的公然对织者讹骗的事例,解放后已经大大地减少了。人民政权建立的进一步的后果是在广大农村进行了土改。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经济、限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一条主线 ,是通过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进行反思 ,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科学论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