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玉藏刀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多种藏刀中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独特、精致华美的装饰纹样颇具民族性和地域性,闻名整个藏区.本文通过对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装饰纹样分类的探讨,进而阐述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这对于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丰富和完善藏族文化、艺术、宗教、历史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川西康巴藏族染织装饰纹样的分类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装饰艺术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奇葩。为了了解藏族装饰艺术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特点 ,以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的民族装饰艺术 ,弘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本文从川西康巴藏族染织装饰纹样演变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探讨其染织装饰主题纹样的分类、艺术特点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云南藏族门饰不仅仅是对门的装饰和美化,更是藏族文化的一个缩影。门饰艺术中的装饰色彩、装饰图案和主要装饰构件,体现出藏族的审美理想和宗教文化,具有传承并发展藏族文化的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4.
藏族妇女服饰作为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鲜明而直观地显示了其服饰文化的独特个性与民族特征。藏族妇女服饰的流变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靖西壮族织锦品种多样,可用作背带、床毯、衣物装饰、被面、围裙、手提袋、腰带、挎包、头巾等,做工精致,图案丰富多彩。靖西壮族妇女用彩色丝线将古朴、独特、繁复美丽的图案刺绣在壮锦上,用寓意手法来描绘人生、祝福礼仪、表现原始图腾、抒发浪漫情怀、记述民族历史、再现民俗风情等,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 ,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 ,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7.
白马藏族傩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依然在题材内容、宗教仪式、表演形式、装饰造型、文化含义等方面保留着其原生态的面貌.其中傩舞装饰图形作为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主要视觉载体,具有鲜明的设计构成规律,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马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并流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形式,是展现白马藏族人民思想情感、精神风貌的视觉艺术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累积下来的传统造型艺术宝库.白马藏族傩舞装饰图形的设计构成形式及其文化寓意,全方位、多角度、准确、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其民族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8.
“百褶衣”是白马藏族妇女最主要和最有代表性的服饰,结构独特,装饰精致,制作工艺复杂,既有长衫的保暖性能,又有裙子的装饰作用,是民族服饰中实用性与审美性巧妙结合的典范.随着白马村寨经济的发展,其造型、色彩、结构、装饰又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彰显着每一个阶段的时代色彩.透过百褶衣的形式演变,我们也能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白马藏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9.
藏民族装饰图案艺术受民族宗教信仰、生活民俗影响,具有显著的民族“属性”。同时,根据藏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其文化内容和审美特征又蕴涵了中华传统母文化的“共性”。通过分析藏民族装饰图案的取材内容、艺术表现方式,从图案的起源、图案的寓意等角度,阐释西藏民族装饰图案审美的“属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10.
四川康巴安多地区的藏族民歌,曲目丰富种类繁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该地区民歌在音阶与调式、核心音列、旋法特征、唱腔与衬词、节拍节奏与曲式五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比较,总结出该地区民歌在音乐上的一些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魅力,从而展现四川康巴安多藏族民歌珍贵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大乘思想为载体的藏传佛教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对藏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渗透性的.本文从文字创制、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观念等方面探讨了藏传佛教对藏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四川藏区的藏医药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医药学源远流长,四川藏区的藏医药发展历史已有一千多年.1978年以来四川藏区的藏医药有了新的发展,但相较西藏、甘肃、青海还有不小差距,集中表现为产业化水平低.如何发挥四川的藏医药资源优势、形成藏医药产业优势,是今后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藏族生态文化的继承与藏区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藏族生态文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万物一体、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建构了自然·人文生态系统;主张奉行节制和谐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这对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佛教从西藏较早传入四川藏区主要有三个史证:石渠“卓玛拉康”的修建、毗卢遮那在四川藏区的弘法、公元10世纪末在邓柯一带形成了一个康区佛法弘传中心。四川藏区的藏传佛教古老教派的影响较大,传承较盛;藏传佛教教派齐全,共融共存,包容性强;涌现了一批著名活佛和教派创始人;各教派与历代中央政府的联系紧密,一些寺庙和僧人有爱国传统,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15.
藏族地区有数不尽的寺院,每座寺院的命名、建筑、风格以及藏族各阶层对寺院的特殊感情和赞美,都可以从藏族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论藏传佛教对藏族女性性别角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藏传佛教中对女性有两种相对的观念,这也在藏民世代的虔诚信仰中逐渐形成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特殊态度和观念,并因此影响着广大藏族女性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元朝统一以后 ,西藏纳入祖国的版图 ,元朝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统一西藏的同时 ,全方位地接受了藏传佛教文化 ,从此政治和宗教之间形成了互动关系 ,使藏传佛教文化在蒙藏地区不断发扬光大。后来明清两代沿用元朝的策略 ,政治上积极支持藏传佛教 ,促进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 ,这对各民族的团结 ,国家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藏族图案是藏族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并经世代传承的文明成果,是藏民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形成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其内涵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是藏族人民审美观念、审美理想、民族气质的再现。  相似文献   

19.
"藏族诗人如是说"是对当代藏族诗歌的一个综述性的评论,论及当代藏族众多诗人,涉及从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到90年代的藏族诗歌写作和它广泛的诗学主题.这些主题包括空间的圣化,历史的神话化,圣俗之间的紧张,宗教语境与当代生活语境之间的糅合等等.  相似文献   

20.
编织工艺是藏族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探讨其物资功能与精神追求,对于了解藏族传统文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