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族地区农业政策调整与WTO中"绿箱""黄箱"条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的后保护期即将结束,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业已形成,各种既有优惠措施将逐渐失去原有意义;用好WTO“绿箱”“黄箱”条款,有助于加快建立国家对民族地区农业①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推动民族地区农业健康发展。但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民族地区针对WTO中农业生产经营的“绿箱”“黄箱”条款的政策调整还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主题 ,这对于党一贯致力推进的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党从来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积极推动者与忠实实践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是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大业进入到第三步的里程碑。因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全球战略眼光来观察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 ,在国际竞争这一终极格局中阐述了民族复兴的宏大意义 ;从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规定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将民族复兴与人类文明进步历程紧密相联 ;从党的建设切入 ,将党的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历程紧密相联 ,准确把握了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 ,同时赋予这一事业以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 ,结合中国民族工作实际 ,指出在新的世纪里 ,要实现各民族同繁荣进步 ,必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要求 ,创造性开展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4.
“世居民族”与“居住民族”称谓指向已不仅仅是民族学意义上的话题,还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文本简要梳理了“世居民族”与“原住民族”、“世居民族”与“土著”、“世居民族”与“居住民族”的边界及其关系,指出“世居”不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倘若一味强调民族世居,容易滋生地方民族中心主义和地方本位主义思想;在民族杂居聚居已日益成为一个显著的事实和趋势的前提下,为了避免一个民族在此地为“世居民族”,到彼地又为“外来民族”的尴尬,真正体现各民族平等,必须淡化新、老地域人的界限,淡化民族世居身份和族群意识,慎用“世居民族”概念,启用“居住民族”称谓。  相似文献   

5.
“苏、辛”并称,除文学史上的意义外,还应从文化史角度加以理解。在民族矛盾十分激烈的宋代,苏、辛二人都有着“严华、夷之辨”的文化意识。如果说苏轼在宋、辽关系的态度上,以对高丽的文化方针为中介,担任的是“民族文化卫士”的角色;那么辛弃疾在宋、金斗争中,力图担负起抗金、恢复大任,就具有了“民族文化斗士”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60年来学术界对“民族”概念展开的理论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围绕斯大林民族定义展开的理论争论及其不同观点、不同理解、不同译法,同时也涉及到了汉民族的形成问题以及族群等问题的争鸣等。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一词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少数民族”概念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各有不同的界定,每一个国家根据其自身所要调整的民族关系,来定义其特定的少数民族概念,并进而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在中国,少数民族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民族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宪法体系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其构想及实施所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具有千百年来民族文化交融和认同的深厚基础。民族文化通过影响相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内容并最终对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既存在“异质性”,也存在“同质性”。民族文化“异质性”赋予产品的差异化促进国际贸易的产生并形成强大竞争力,民族文化“同质性”形成的民族文化禀赋优势有利于国际贸易“网络效应”的形成并强化国际贸易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文化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力,是对经济方面“劣势”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在我校已经形成为具有系统性、经常性和制度化特点的特色课程之一。几年前 ,我们基于对高校的改革趋势、大学生现状及这门课程本身的内容、结构、功能等基本情况的分析 ,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该文在总结几年来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 ,进一步从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试等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变化进行分析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以达到继续保持与时俱进、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三个代表”为纲要 ,结合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 ,简要阐述了在民族地区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是抗战时期我国文艺界关于文艺理论的一次最大的论争。今天我们应该全面地、历史地来评价这次论争。这次论争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行为概念的难解病症状初学者主要有误解法律行为是与法律有关、能发生法律效力、符合法律要求等行为;学者主要有法律行为与法律及意思表示的混同、法律行为定义的非科学性、颠倒私法自治与法律行为的源派生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好"字的意义较多,过去一直认为本义是"美,"本文通过分析"好"字的结构,语源的探讨,以及它所包含的文化成份,认为"好"字的本义应该是"女能生育子."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士志于道"是"士"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亦可看作士的基本属性。士不同于一般社会成员,他们能超越自身经济地位的狭隘限制,而有坚定执着的志向。概括地讲,这种以道自任的精神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强烈的参政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而其中士与道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为了道,士应该不计较自己的富贵贫贱,不贪图物质生活的享乐;为了道,士应该不计较个人的境遇是否顺遂;对"士"来说,"道"重于生命。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词体特性尤其是对宋词与宋以后词的音乐特性存在不同的认知,清人展开过作词要不要协律的争论,最终以协律论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清人通常取唐宋旧词中词名相同者相比勘,以得每一调之规范。其中以《词律》与《钦定词谱》的成就最高。这些格律谱不仅被用来指导创作,而且成为清人廓清词之体制、维护词体特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院校作为地方培育高等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党赋予的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现地方长治久安等重要任务,院校的党建工作水平直接决定着其主要任务、使命的实现情况,因此有必要对民族地区院校党建工作进行考察和研究,探求新时代下党建工作稳步开展的新路径。本文基于对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主的院校党建工作所做的实证调研,重点讨论了民族地区院校党建工作的内容和价值意义,分析总结出民族地区院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路径,以待对民族地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对"假日经济"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日经济"在我国出现以后,学术刊物和新闻媒体的相关讨论较多,但关于"假日经济"的一些理论问题在学界至今仍是莫衷一是,其中不乏一些相互对立的观点.深入研究这些分歧,对促进我国"假日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张对《春秋》经传的诸多"复"字作具体分析,不赞成对它们作笼统而不切实际的结论。由此入手,本文对唐代陆淳与当代大学者杨伯峻先生相关的说法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9.
"占籍"一词,经常出现在明清时期的文学著作及历史著作中。现代的许多学者认为"占籍"的词义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入籍",指的是"外地迁至新地,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事实上在明代初期,"占籍"是明代赋役黄册制度的一部分,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户籍管理制度。但到清代初期,"占籍"已经作为一种户籍管理制度,并且广泛地运用到了对流移人口的管理。而这一演变过程是在明清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建安"是东汉末代皇帝刘协的最后一个年号,时间跨度从公元196年到公元219年。文学史意义上的"建安"备受争议,迄今为止,仍无定论。本文对诸多学者的意见进行了总结梳理,也对建安文学的时间断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建安文学应该始于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止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