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广西在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截止2011年底,广西拥有城镇人口19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1.81%,广西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仍然存在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双核驱动”战略,走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适度同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广西城镇化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点,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同发展.广西作为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其区位优势明显,有国家政策的倾斜.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区域的深入发展,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但农村生态环境却出现了“瓶颈”.因此,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对广西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就相应的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对广西城镇化与农村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如城镇数量增长较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城市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式更趋合理,城乡关系进一步改善。但同时城镇化也存在城市平均规模过小、集中度偏低,城市群紧凑度不高,城镇化地区差异显著,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彻底、"半城镇化"现象突出和城市病日趋严峻等问题。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不能再延续传统城镇化模式,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促进融合、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近郊村落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在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近郊村落城镇化实质是一个近郊村落由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的复合性社会变迁过程,内在地包含着众多方面的社会转变。近郊村落的城镇化势必以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宏观背景,根据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和原则,确立"一体多元"的城镇化总体格局,建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促"的城镇化发展机制,通过"边缘创新"探寻近郊村落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式和新路径,实施"公平公正"的近郊村落城镇化发展政策,走出旧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近郊村落"中国式边缘化"误区,破解近郊村落"痛感性变迁"和"怨恨式发展"的城镇化难题。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认为新型城镇化可以从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四个层次进行分析。以中原经济区重要省份之一的河南省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对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第一层次是重点加强环境保护;第二层次要重点加强生态文明宣传;第三层次要着重调整产业结构;第四层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概念模糊,"城镇化"的提法在实践层面上难以准确定位,学界对城镇化命题尚无广为认同的内涵界定。相关研究对"乡土中国"、"中国现代化""中国特色"未能作出确切的理论回应,因而难以切中城镇化的精神实质。建国以前我国的城镇化历程、不同区域间的城镇化比较、城镇化失败的个案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群体文化和个体心灵变迁、城镇化与海洋强国战略互动关系等方面,是城镇化研究的短板。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要求实现人的城镇化。一是城镇化要重视迁移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和社会融合,避免城镇化过程中移民群体难以融入城市带来的人的排斥和隔离;二是人的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人民的福利和幸福,城镇化不是为了片面追求GDP的提高,而应该将社会群体需求的满足、人民福利的提升作为城镇化的目标,当然更加要首先保证城镇化不能带来对部分群体利益的损害;三是人的发展和参与才构成城镇化的真正动力,城镇化不应看作是地产扩张和楼宇建设所驱动的经济过程,城镇化更应重视提升人的发展能力,重视更为平等和积极的经济参与和社会投入,从而创造出生机勃勃的城市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8.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质上就是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判城镇化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与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牢固确立人的城镇化建设的社会质量路径。西方社会质量理论范式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的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实质与核心,改变传统的以“物”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思路,从而在大力促进资源的城镇化、价值观念的城镇化、社会关系网络的城镇化和制度的城镇化进程中大力提升城镇化的社会质量。  相似文献   

9.
传统城镇化是典型的"自上而下"模式,造成城镇结构和功能失调,出现了半城镇化、运动式城镇化、土地和房地产城镇化、有城无市城镇化、千城一面城镇化、非市场非均衡城镇化、灰色城镇化、非智慧城镇化等多重陷阱。跨越上述陷阱就必须系统性升级城镇化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体系布局、民生保障机制、制度改革力度等,使之成为"发展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发展道路、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论述了当前国家正实施的城镇化战略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简明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所走过的道路 ,并提炼分析了发达地区 3种典型的城镇化模式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模式提出了设想 ,指出当前城镇化存在的若干问题 ,对今后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道路选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推进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是当前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基于二象对偶论,在完全空间下将城镇化系统设计为以城镇化水平表征的实象和以城镇化效率表征的虚象构成的二象系统。在对城镇化系统的虚实二象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各省份城镇化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国城镇化效率则出现微弱下降。(2)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演进大致呈"M形";中部地区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在考察期内变化幅度较小,并且呈微弱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整个上升趋势中又伴随着"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动态变化过程。(3)不同省份之间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并且呈扩大趋势。此外,各省份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西部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西部新型城镇化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经济、社会、环境、制度和空间结构五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梳理,分析西部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城镇化质量、城镇环境、城镇化体制机制和城镇空间结构四个方面探索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西南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系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既利于深化新型城镇化的理论研究,又利于该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围绕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实践特征、监测评估四个方面,对西南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通过分析,认为受限于传统城镇化思维的桎梏,新型城镇化研究还存在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实证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等诸多问题,未来的新型城镇化研究应拓宽研究思路、体现人文关怀;多学科综合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加强政策研究、聚焦政策指向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广西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增长中的人才贡献,发现目前广西12个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增长的人才贡献率还不高,广西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增长既受物质资本影响,也受人力资本的影响。要提升人才在广西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选择人力资源开发型经济增长道路,以此来推动少数民族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等工作,实现广西少数民族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受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战略安排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演变为以“集中居住+土地流转”为内容的城镇化模式。从经济效益来看,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浪费了财政资源以及降低了农民生活水平。从政治效益来看,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导致政府合法性降低以及社会不稳定。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优化政府行为,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实质就是农村社会转变为城镇社会的综合性社会变迁过程.近郊村落的城镇化是城市扩张的表现和结果,在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独特内涵和特殊意义.通过对浙江省9个近郊村落的调查,描述了近郊村落的城镇化过程及其被边缘化的现象,初步分析了近郊村落的城镇化水平与类型,提出近郊村落城镇化水平需要依据经济结构的非农化水平、入居环境的城镇化程度、居民身份的转变情况、基层管理的转换状况、社会保障的享有水平等核心指标进行度量.比较而言,不同近郊村落的城镇化进展与水平呈现出一系列共同性,但也存在着众多差异.近郊村落的城镇化在特定意义上就是“去农化”和“趋城化”2个方面的结合,根据“去农化”和“趋城化”的状况,城镇化进程中的近郊村落可以分为“脱离农业的村庄”和“留存乡村因子的城镇社区”2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在促进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推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推动中华民族经济复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等方面的功能定位,深入阐释了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规律性认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发展、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要防止“过度城镇化”“弱质城镇化”问题,尊重国情谋划城镇空间体系布局,处理好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注重突出城镇文化和地域特色。在政策路径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四大基本原则,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城镇化。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自成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仍是我国发展的巨大红利。到2020年能否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事关城镇化成败,也牵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局。因此,要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重点,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藩篱”;推动人口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机遇.然而,现行的一些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存在诸多发展弊端,如城镇化中的空城现象、伪城问题、病城问题以及黑城现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而探索人的城镇化发展将成为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就目前而言,为有效推进现代城镇化,需要在发展理念、户籍制度、城乡统筹、财政体制以及管理创新等发展路径方面不断加强人的城镇化建设,进而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过去20多年中滇中彝区富良棚乡城镇化发展的两阶段显示:前一阶段属于典型的"物的城镇化",后一阶段为"文化城镇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不宜照搬东部沿海地区或内地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经验。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人文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高举文化大旗,走"文化城镇化"之路。少数民族地区的当地世居民族及其文化须参与城镇化过程,并发挥主导性作用和体现主体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