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日南国》2010,(6):8-10
经济基调 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8%左右,CPI涨幅预期目标3%左右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  相似文献   

2.
1998年起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增长和拉动内需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预期通货紧缩、真实利率升高、非对称信息作用、相互强化机制和其他机制缺陷等原因 ,使积极财政政策绩效不够显著。提高财政政策绩效在于激活各行为主体的乐观预期 ;改善信息不对称环境 ;改革投资机制 ;规范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3.
从1997年以来,中国政府为了扭转总需求不足的局面,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拉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涨。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宜长期执行,要拉动内需、促进增长,还需要发展资本市场,刺激股市的活跃。  相似文献   

4.
1998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这一政策的实施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基础设施状况大大改善 ,产业结构、经济布局得到优化和改进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趋势得到保证。但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政策 ,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搞清它与“凯恩斯主义”赤字财政政策的联系与区别 ,坚决避免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 ;必须贯彻市场经济的思想意识 ,努力克服政策与制度上的矛盾 ;必须制定相关配套的政策 ,与之呼应 ,力避“单打一”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积极财政政策该不该淡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国债规模快速增长,由此引起了人们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讨论.本文分析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并不是财政风险的罪魁祸首,政策效应偏差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当前的经济形势仍然需要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撑,为了兼顾经济增长与防范财政风险,积极财政政策目前不应该淡出,而应该转型.  相似文献   

6.
市场自主性增长因素增强,但市场自主性增长机制还不完善,目前应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目前积极财政政策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承担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社会保障显性或隐性债务等任务为主,提高财政政策质量,稳定社会公众的预期,强化市场自主性增长因素,激活消费需求,实现扩大社会总需求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当前欧美控制债务规模、紧缩财政政策和我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探讨中国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提出我国当前处理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债务规模、通货膨胀、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当前国家财政应加大力度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结构性减税和扩大内需、中小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三农”投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主张。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自2008年以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出仍以增发长期国债为主要筹资来源。这种利用增发国债为主要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能够有效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财政主义者认为,这取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成立。因此,讨论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中国是否适用成为判断政策合理性的必经之路。结合中国的数据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进行检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中国不成立,因此中国施行积极财政政策有着较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有一定的实施背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存在其局限性和负面影响。本文从国债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货币政策、外资政策、民间资本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是作为短期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我国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是第6个年头了,短期政策在我国出现了中长期化的趋势,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实施这一政策组合的特定背景和政策组合的特点;政策组合实施的效果及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能够中长期化的可能原因;在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化可能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后指出,积极财政政策应该适时淡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