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恽南田个人对山水创作十分偏爱,其画论关于山水的论述远远超过花卉之论.其山水画数量也占到其作品总数的1/3多.其山水画审美特征鲜明,具有简淡清远的审美追求,学古成新的笔墨技法,深远静逸的意境呈现,超逸高妙的绘画品格,在清初画坛独树一帜,享有与众不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论吴冠中的绘画美学思想刘光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五十余年历经坎坷,奋笔挥洒,足迹遍及海内外,他的画多次在新加坡、香港。日本、美国、法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其美术成就举世瞩目。他的《高昌遗址》于1989年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买中,...  相似文献   

3.
石涛(约1642—约1718)俗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钝根、大涤子、清湘陈人、零丁老人等,是明代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清初杰出的山水画家,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理论大师。林同华在《论石涛及其美学思想》一文中称“石涛是十七世纪下半叶中国绘画史上的‘曹雪芹’。在清代的美学史上,他和曹雪芹都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4.
张晶 《江淮论坛》2010,(3):5-10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画论史上和美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对于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有特殊的贡献。其中所提出的“澄怀味像”等命题,真正将“虚静”理论从老庄哲学纳入到艺术创造的审美过程之中。宗炳又认为山水是“质有而趣灵”的,认为山水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他又在山水画的透视方面有深刻的论述,通过对于山水的透视,而表现山水对象的整体构形。他又提出“畅神”的命题.它不仅是一般的快感和愉悦,而且还包含着精神的升华与自由。这些又都是与宗炳的佛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中西绘画美学趋向之不同主要体现在:西洋油画重写实,作品以追求幻真和再现自然为其最高境界.所采用的焦点透视符合科学和数理,有助于立体和空间的表现.形似逼真,色彩浓丽,是西洋油画的特色.中国画运用笔墨直接表达生命情调,透入物象的核心,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不重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运用,摆脱了焦点透视物理和生理上的局限,增加了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和艺术个性.通过中西绘画美学对比,达到了解、认知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本文的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观物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实践着绘画上的散点透视、意念性色彩、抽象性线条,以及俯观仰察的超时空组合。他们在审美理解上崇尚“意足不求颜色似”或“意到笔不到”做法。中国古代美学很少从美的本质进行讨论,认为任何语言或文学符号都不会与事物完全对应。要真实理解事物,只能靠领悟的最高境界。因此讲究“神会”“意趣”“传神”“气韵”。因主要从心理方面进行阐述。所以便引出“道可道、非常道”的对客观事物美的解释。正如此导致我国古代绘画追求的目的在于“象外之意”绘画造形表现客体是从“外师造化”到“中得心源”的运用。常于“似与不似”之间引起思维空间的回  相似文献   

7.
一、绘画性比较:中国传统绘画如果与西方写实绘画比较起来,就几乎从来没充分地进行过模仿式的写实。中国传统绘画从整体布局到对个性形象的塑造,与西方绘画的与实效果和肉眼所见的物体形象比较,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别。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是认识和观念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宗炳绘画美学的佛学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绘画理论史上,南朝刘宋时期的宗炳是一位颇有地位的理论家。宗炳所撰的《画山水序》,被认为是最早的、独立的山水画理论。它在绘画美学上,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命题。在已有的研究著述中,已有人指出其绘画理论与道家哲学的瓜葛,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然而倘仅止于此,还嫌不够。宗炳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佛学思想在中国佛学发展史上也是有一席地位的。那么,他的绘画美学思想与其佛学理论之间,是了无关涉,还是有所联系?我认为,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比较了传统的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内在的区别与联系,接着主要介绍了绘画与书法的发展历史,最后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美学价值以及两者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典绘画以悠久的发展历史、完美的艺术形式、鲜明的民族特点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之代表。随着我国古代绘画发展,我国古典绘画美学相应地也得到了高度发展。它富于哲理的艺术认识和精辟的审美见解,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现存可查的历史文献资料看,先秦诸子的论著中就有很多关于绘画美学认识的论述。孔丘、墨翟、孟轲、老聃等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到绘画审美的认识,并对后代绘画美学理论的发展长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都曾出现过伟大的艺术大师和理论家,无数杰出的艺坛巨匠,在探究绘画美学方面都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孔阳先生是中国当代享有盛名的美学大家。他毕生致力于美学、文艺学的研究和建设,在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及中西比较美学领域都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杰出贡献。他提出的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学说,在国内自成一家,代表着世纪之交中国美学的新学派与新水平。蒋先生的学术创获生前曾多次受到国家与人民的表彰,他虚怀若谷的学术品格与勇于探索、善于独创的治学精神更为广大学者所敬佩。在蒋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本刊发表这篇他在1991年山东曲阜孔子国际文化节上的学术演讲,以缅怀他的学术贡献。本篇讲演近日据录音整理而成,故蒋先生生前未曾审阅过。  相似文献   

12.
<正> 华岗的美学思想,在他整个学术成就国并不居主要地位,但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史上却应该有他的一页。华岗的美学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美学理论专著《美学论要》当中。这部著作是华岗在被幽禁的黑暗中,用自己的生命所点燃的美的火炬,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渴望光明,追求真理的崇高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他是在探求人生真理的过程中,对美和艺术作以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何其芳(1912—1977),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以1938年他进入延安为分界线,他的文艺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此以前,“美,思索,为了爱的牺牲”,在他是最“可珍贵的东西”;而在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和文艺观,开始指导着他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更  相似文献   

14.
罗兰·巴特的美学思想,以其名著《S/Z》的发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结构主义逐步成熟的过程。罗兰·巴特将语言和言语进行区分,对文学作品的结构进行区分,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符号,主张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是语言结构和人类无意识结构的结合,提出了叙事作品结构的层次说。后期则是逐渐与前期思想划清界线,创立后结构主义的过程。他强调读者对于文本的作用,文学作品是向未来和读者永远开放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一、十八世纪意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意大利资产阶级在欧洲最早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文艺复兴,但由于新大陆的发现,商业中心从文艺复兴后期便开始由地中海移到大西洋东岸,意大利也就开始衰退。内部久不统一,各城邦互相倾轧,加之经济衰退,逐招来不断的外国的侵略。在十八世纪维柯的一生中,他的出生小城邦拿卜勒斯曾经连续受到三个外国的统治:西班牙、奥地利和法国。教廷和封建反动势力又抬头,勾结外来侵略者欺压人民,镇压异端和农民暴动。文化衰退是经济衰退,外族统治和天主教会势力重新猖獗的必然结果。文化教育都掌握在耶稣学会派(天主教会的工具)的手里,思想在严厉的监  相似文献   

16.
胡风在文艺理论上自成一家,在美学上也有他独特的美学思想。建国初期,胡风的美学思想有相当影响。胡风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在解放前形成的。他在留学日本期间,学习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但也受到“拉普”的影响。回国后,他参加了“左联”,受到鲁迅的影响,从而确立了唯物的美学观。胡风是以对唯心主义美学的批评来开始他的美学活动的。他在《林语堂论》中指出,林语堂的“中心哲学,就是意大利克罗车教授底美学思想”,“这个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评上就是斯宾加恩底表现主义的批评,也就是‘创造与批评本质相同’的创造的批评”,“对于这个个性至上主义,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17.
<正> 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批评家李长之先生逝世已经六年多了。对他韵思想遗产的研究,到现在为止似乎仍然相当寂寥。这里我愿意作一点初步的工作,以清浅的文字的花环来纪念这位学者。李长之先生(1910—1978),山东利津人氏。一九二九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一九三一年秋进清华,起先学生物,后转入哲学系。学生时代,得杨丙辰、杨振声、闻一多诸先生的教益。热烈地爱康德,读过克罗齐的著作,又颇喜欢德国的玛尔霍兹。但他说他受影响顶大  相似文献   

18.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恽逸群同志,在他五十多年的战斗生涯中,为党和革命事业建立了功绩,为人民的新闻、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贯穿在他一生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禅美学内涵黄葵禅学,从文化特点来讲,属于美学范畴,它不同于西方的任何一种美学思想,是中国特有的,贯穿于中国晚唐以来一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轴心,为此可以称为样美学。样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禅美学认为:美的主体是大自在,大自...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将全部人类艺术的发展纳入到了由象征而古典而浪漫的庞大体系 ,其核心是绝对精神表现论。真正的艺术评价和艺术理论应该构建在唯物的、客观的历史事实之上 ,运用相互补充的方法 ,才能对艺术作出正确的定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