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但机器人产业本身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研究表明,美、德、日、韩等发达国家在机器人产业上均实施了多种扶持政策,促进了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主要经验包括: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选择型产业政策与功能型产业政策,强调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提前应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冲击等。本文尝试总结部分发达国家在机器人产业政策上的经验,并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政策的优化建议:更加注重实施功能型产业政策,加强地区间产业政策的协调,重视机器人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尽早出台与机器人应用有关的就业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的医药产业在遭受了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迅速崛起,医药业产值呈现跳跃式发展状态.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日本政府对医药产业实行强有力的干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系统地阐述了二战后日本的医药产业政策,并分析其对日本医药产业带来的影响;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本产业政策及其在日本现代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政策在日本经济赶超过程中成熟起来。它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起到“火车头”的作用。其它政策紧紧以产业政策为中心而制定。通过产业政策 ,日本迅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及“贸易立国”的战略目标 ,实现了现代化。可以说 ,没有成功的产业政策 ,日本就不可能迅速实现经济赶超。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与腾飞直接得益于它的赶超型产业政策 ,但日本的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历经一个不断适应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调整过程 ,各时期的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时效性。重点探讨了二战后日本赶超型产业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以期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大举进入中国植物油加工业;与此同时,中国油料及植物油进口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局面。对FDI与中国油料、植物油贸易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从跨国公司的视角对二者相互影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中国油料进口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和相互促进的格兰杰因果关系;FDI和中国油料、植物油出口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目前还没有显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推行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对实行产业政策的合理界限进行分析。我们主要应注意保护性政策的阶段性;注意产业政策实施中的金融安全;注意产业政策目标的单一性,等等。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条特殊的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产业政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韩国最大的企业现代集团的发展历程,分析韩国产业政策尤其是对大企业的政策演变,总结这种政策的得失。  相似文献   

8.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相应政策手段,对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进行干预,对企业行为进行某些限制和诱导,从而对产业发展的方向施加影响的一系列政策。未来我国的产业政策立法应以“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为主,“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为辅,但对特殊行业则要以“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为主,“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为辅。  相似文献   

9.
日本宏观调控中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导性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在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过度使用经济计划会导致“经济计划泡沫”和“宏观调控政策泡沫” ,最终产生“泡沫经济” ,严重影响经济运行。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和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 ,2 1世纪日本政府应缩小产业政策使用范围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 ,正确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相似文献   

10.
蓝色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名词与传统的海洋经济,在内涵与外延上均具有很大的差异。蓝色经济发展在为全国经济建设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对我国产业政策法提出了挑战,为此,应坚持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原则,在蓝色经济产业优化和布局中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把与蓝色经济有关的产业政策上升为法律,实现产业政策的法治化,并处理好现有法律与新设法律的关系,同时,通过明确政府作为产业政策法的主体地位,发挥政府规划机制的作用,达到强化法律法规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现代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各种融资方式各显其能,银行信贷、债券、股票、基金等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作为5大金融支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租赁)之一的租赁业却难觅寻踪.现代融资租赁把金融、贸易和技术更新结合起来,对各方当事人以及宏观经济的调节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它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金融实际,大力发展现代融资租赁业.  相似文献   

12.
韩国十分重视农业农村立法,通过三级立法体制,形成了较完善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其特征表现在: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配套法规建设自成体系,适时修改法律法规及规则,重视农村建设、农民教育与农业组织立法。韩国的经验与做法启示我们: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立法措施与政策措施,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建议: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发展,立法与政策双管齐下,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密切关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动向,立法与政策齐头并进,切实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立法与政策双向互助,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健全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立法与政策共同发力,持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运用语言规划和政策理论,通过对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的思考,结合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以期为我国外语教育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目标框架、政策措施和运行机制三个维度,对2013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调整动向进行梳理。在目标框架上,欧盟农村发展政策目标框架调整确定了六大优先资助的领域,具有全面性及系统性特征;在政策措施上,欧盟在原有对农村发展政策的支持基础上,就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险管理、加强合作及向非农活动的多样化拓展等政策进行调整;在运行机制上,欧盟在实施农村发展政策过程中采取的资金预算机制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灵活性。这些政策调整对面临着相似农村发展问题的中国有较大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技术创新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随后探讨了美国创新政策演变历程及其特征,然后分析了美国创新政策的影响因素,最后,文章为中国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 ,为我国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提供了法律依据。中、日、韩的文化、政治、经济背景不同 ,发展教育的政策也不相同。国家政策的扶持 ,促使日本、韩国成为世界上私立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 ,而我国相应的政策尚显薄弱。目前 ,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发展高等教育的新思路。日本、韩国是我国的近邻 ,它们的做法 ,或许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韩国自 60年代以来 ,为了推进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的实施 ,培养一些必须的科学技术人员 ,同时为了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迅速向科学技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使国民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发展事业中来 ,韩国大力开展科学技术大众化事业。韩国的科学技术大众化事业 ,随着政府科学技术政策的发展、社会性大事件和民间的要求 ,逐渐地深化发展下去 ,并逐步向科学技术文化靠近。韩国在短短的 30年内 ,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 ,逐渐完善了以国民的参与和需求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韩两国在科技战略、科技投入、创新方式、科技人才开发与引进等政策的制订方面值得互相学习和借鉴,可以为中韩两国科技合作提供决策依据。未来中韩科技合作主要定位于寻找产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的合作,在科技企业、人才交流、高新产业区的建立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经历20多年的曲折过程,从开始提出交通基本法的立法主张希望确立公民交通权,到2013年日本朝野达成对于《交通政策基本法》的重要共识,说明日本对关注“确立以国民为主体的交通政策”已经明朗化,但对以立法方式确认公民交通权仍持相对慎重态度。该法明确了一定时期内日本交通政策的基本理念,包括交通确保国民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安定、实现区域间及国际间交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交通安全、绿色环保、方式间分工与协作、有效灾害应急等。该法针对交通政策制定了相关措施,并规定了政府及其他相关主体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对日本未来的交通政策管理将产生重要影响。该法对中国制定统领交通运输行业的法律,完善中国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和区域内经济合作交流的迅速发展,加强中日韩三国物流领域合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中日韩区域内的物流协作相当不足,域内物流体系的发展比较迟缓,这与相互间贸易的高速发展状况极不相符。文章探讨了中日韩三国之间区域物流协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构建港口组群、托盘标准化、区域物流网络建设、物流人才的培养、政府协作五方面提出建议,以达到促进区域物流协作,促进区域贸易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