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导致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当前就业形势差、毕业生的内在能力低、人际关系网络的阻碍、就业的心理误区、高校不合理的专业结构等。解决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西部地区必须加快自身发展,加强就业政策扶持;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规范就业市场;高校必须调整不合理的专业结构;高校必须,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建立毕业生正确择业观;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  相似文献   

2.
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根据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高校毕业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反馈以及就业工作的现状,高等学校应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因为自身的主客观原因助推毕业生就业失信,这些原因包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不适应性,对自己的学生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等。这是一种短视的投机。且不论其不良社会影响,仅从对高校自身的影响来说,长远地看,它会引发高校自身的一系列问题,如学校信用度受损,加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等,进而使高校陷入困境。对此,高校可以从自身入手,加强自身改革,可以采纳市场管理原则,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可以建立大学生信用管理系统,使其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比较优势等,从而解决毕业生就业失信问题。  相似文献   

4.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摆脱"毕业即失业"的国境,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了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归根结底依赖于经济发展,但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社会、高校,以及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用人单位须着眼长远发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学生自身须不断提高素质,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高校须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调整专业设置尤其是课程设置,改变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供的就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高校毕业生要进行积极的自身调整,以及高校、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职业中介组织几个主要角度,探讨了高校毕业生有效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更加严峻,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对自身定位不够、存在地区差异以及自身素养存在不足,同时受学历、毕业学校知名度、社会关系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好就业的问题应该从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整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加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已由原来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既有社会原因 ,又有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从而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史学伟 《成才与就业》2023,(S1):56-59+88
从2022年开始,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已超过1000万人,这无疑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不小压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亦面临诸多问题。在当前时期,只有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才能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本文从当前高校毕业生自身心理变化、高校和社会外部环境变化等方面来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原因,并从学生、就业工作队伍、国家政策等多方面探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吴娜 《南都学坛》2012,32(4):110-111
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包括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岗位间的矛盾,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间的矛盾,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规格间的矛盾,毕业生就业预期与就业现实间的矛盾,就业市场信息与就业指导工作模式间的矛盾。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的应对策略,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保障性资源,科学编制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设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改革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未来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高位稳定。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且周期性下行,就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然而,近年来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全国人口红利下降和中国现行政情的保障等,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呈审慎乐观态势。教育系统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教育自身责任,稳健推进教育改革,稳定和提高人民群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的预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艰苦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也不例外。以山东工商学院2009--2015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与就业环境数据为例,透析当前我校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供需与就业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我校该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给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对此,我校应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大学生的培育布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也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共同努力解决就业艰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作为高校毕业生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发展,更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冲击。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就业焦虑易于滋生、求职战线不断拉长、就业观念相对滞后是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心理。辅导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责任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责任担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疏导员”“观念引导者”和“精准服务者”。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教育大众化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工作更是成为毕业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因为招生规模扩大,而又存在文化素质低、就业意识差、功利思想重、就业渠道窄等现实因素,就业更加困难。作为就业工作第一线的人员,直接应对当前的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工作,对艺术类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及其就业特点有深入的了解,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艺术类毕业生的管理,如何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工作、找到适合个体的工作,如何实现专业特长和就业的相互促进等方面略作探讨,旨在探索有利于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优质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的转型、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相关制度和培养模式的滞后等多种因素 ,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凸显严峻。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等各方面必须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协同努力 ,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就业市场信息的反馈又有利于促进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高校应建立规范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几年学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在世界发生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更成为全社会倍加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就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对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在高校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在近年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专业不对口"、"需要工作经验"、"知识滞后"等现象。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力可从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强化大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继续教育事业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工作,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完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等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论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从自身素质、社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毕业生就业准备不够充分,就业处于被动状态;学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工作还有待提高;社会群体对体育专业学生仍存有一些偏见等.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