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乐种之一,南音是福建省闽南地区传统艺术的代表,而馆阁作为南音文化传承典型场域,其历史变迁就是需要深入考察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厦门集安堂南音社的个案调查来考察泉州南音馆阁近代以来百年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认识新中国前、新中国后和改革开放以来3个阶段来其百年变迁的历程内涵和变迁特征,进而对南音传承做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存的音乐"活化石",南音以其艺术上的独创性和完善性越来越引起海内外学者的瞩目和青睐.民国时期是南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泉州南音为例,社团馆阁、文献出版、演出活动,都可反映出民国时期南音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以泉州市丰泽区中小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泉州南音在中小学校传承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其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点:(1)大多数学生对南音兴趣不大。(2)学校基本没有开设常规南音课堂教学。(3)教师对南音的态度没有起到积极的导向性作用。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反思和探讨的基础上,从教学的系统化、教材的编写使用、培养专业师资、营造保护传承南音的大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积极思考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二南”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最初也与特定的地域相关.根据诗歌中所涉及的地名及“召南”的地理方位,可确定《召南·江有汜》采自长江上游,即巴渝地区.结合汉代以后被改编过的《巴渝舞》推断,《江有汜》的“三音步”正是巴渝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自西汉开始,南方巴渝歌舞及“楚辞”传入中原,不仅丰富了中原诗坛,也推动了诗歌主要样式的变革:从以“偶音步”的四言诗为主,发展到以“奇音步”的五言、七言诗为主.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封开县南丰镇的南丰八音队是该镇较活跃的一个八音班社。班社恢复20多年来,常年为当地村民提供红事、白事的八音吹奏服务。其音乐分为红事用乐和白事用乐,分别形成了一套程式。红事音乐喜庆、热烈,白事音乐悲伤、低沉。其乐曲的结构一般较短小,常用宫、商、徵、羽调式,五声、六声、七声调式均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南丰八音班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泉州花灯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型、工、意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泉州花灯是体现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但进入现代社会,遭遇到了传承乏人、技艺乏新、文化变迁与花灯工艺传承矛盾等诸多问题。应制订一套方案和规划对泉州花灯艺术进行保护和发展,其内容包括培养专业人才、成立研究机构、融传统于现代、着眼于市场开发等,以不断打造泉州花灯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系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而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主要渠道,尤其是站在最前沿的学前音乐教育,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成就与现状,对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并进一步提出完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传承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采是明清之际学术大转型思潮中重要的理学代表人物,其接武东林朱学的学术实践,主要体现在传承东林学脉、整理理学著作、宣讲程朱学说等三个方面。这些学术实践,就理学学统传承而言,是东林朱学在复社的继续和发展,就时代精神实质而言,是复社士子重建与张扬程朱理学的开端。从东林朱学到复社实学,再到康熙理学,程朱理学之所以能历经王学狂飙和鼎革巨变而常新不衰,张采等复社巨子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9.
巴托克最为典型的思维方式与和声特征都是以一个“轴心”体系为支点,该体系的产生是用普通的五度循环圈来实现的,是对传统各调性音级功能的引深和发展。在“轴心”体系中有主音轴、属音轴和下属音轴三种轴功能,而每个相对的轴音揭示了以减七和弦形式出现的四个不同调性的亲属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巴托克音乐和调性关系是把传统音乐中纯五度关系的调性音下属、主属发展成以三全音对映体的调性关系体系,为拓展音乐理论中的调性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原生态音乐生态的加速退化,我国传统原生态音乐形式也正逐渐加速衰落乃至消亡。正确认清我国原生态音乐的生存现状、存在问题及基本特征,主动积极地致力于保护、传承与发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多样化是理性且务实的。从原生态音乐多元化的保护与传承模式、艺术发展与进步、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原生态音乐的市场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1.
齐鲁文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文化形态,有着丰富历史内涵,对于音乐发展、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地域文化、艺术、文学、音乐等多方面的结合研究,分析齐鲁文化传承过程中与地域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关系,提升文化与民族民间音乐之间的良性互动,探索新时期地域民族音乐创新与传承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推动地域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海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泉州、漳州和厦门等地农村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中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的成效和问题,并从闽南文化自身、农民、政府、文化研究者和民间艺术骨干等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在海西新农村建设中闽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音乐产生、发展、传承和存在方式的角度看 ,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文化性 ,片面地强调了音乐教育的技术性 ;从音乐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态和特性来看 ,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又忽略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 ,片面地强调了西方客体地位 ;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自己放在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视野中 ,本着“多元共存、对等吸收、彼此互惠”的原则与世界各民族音乐平等、共同发展 ,重新构建独立于西方音乐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南丰傩舞音乐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丰傩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作为傩文化载体之一的傩舞音乐,其音乐形态在传承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并且发展成具有鲜明地方风格和传统音乐的独特神韵。文章从传统南丰傩舞音乐形式、种类的研究入手,对傩舞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挖掘,为研究、保护和弘扬傩文化艺术提供傩舞音乐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后的第一步前行便与传播紧密相连。音乐传播,是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发展、走向现代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一部音乐发展史,就是一部音乐传播发展史,也是一部音乐传媒发展史。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在传播媒介上可划分为口语传媒、乐谱传媒、电子传媒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存在着衔接与渗透,可以导致中国传统音乐多途径、多元化的普及与提高。  相似文献   

16.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因其严格的师承,该剧种保留了许多泉州话的古语特色,其中一组具有[]介音的系列韵母"鹧鸪音"就独具特色。梨园戏至今活跃于舞台上,我们可以从演员的演唱念白中听到这些"鹧鸪音"的音值,这样的语料是鲜活而可靠的。梨园戏用韵中的这些"鹧鸪音",对于我们构拟明代甚至更早年代的泉州话韵母系统和《彙音妙悟》的韵母系统,研究四五百年来闽南方音的演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因其严格的师承,该剧种保留了许多泉州话的古语特色。通过从梨园戏传统经典剧目入手,全面考察其用韵情况,并与《橐音妙悟》及现代泉州话韵母系统的比较,以期发现泉州方言四五百年间的音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空前普及,使得民族传统音乐与外来音乐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民族传统音乐面临着流失和变异。针对这一现象,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问题就体现在传承上。本文就其民族传统音乐传承的现状及具体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孙绍陶先生家学渊博,精于琴艺;于广陵琴艺衰落之时,创办广陵琴社,弘扬琴学;培植琴人,传承琴艺。作为广陵派古琴第九代传人之代表人物,孙绍陶对广陵琴派的传承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泉州踢球舞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性、艺术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考察了泉州踢球舞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归纳了其历史意义;同时从形式、内容以及音乐三个方面来分析泉州踢球舞具有的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鼓励社会重新认识泉州踢球舞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其进行重点保护,维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艺术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