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学潮流与中国当代社会思潮有着非常明显的同构关系,考察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学思潮与社会思潮,我们可以清晰的画出文学思潮受社会政治思潮影响的清晰图谱。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文学越来越感到一种焦虑,过去那种处于社会思想中心的优越感随着这种转型正一步步走向边缘,那种对社会政治、民族生存、生活价值等等的宏大诉求本应成为理想的一部分,却在当下的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政治语境中显得高、大而空,给人一种虚无的感觉,同时,那种文以载道的传统却被某种经济价值的语境逼到了某种可笑进而可怜的程度。文学的生存面临极大挑战。同时,网络的出现使社会思潮以另一种形式演绎当代的政治自由与思想狂欢,文学在走向边缘的时候,另一种生存姿态正悄悄降临。当今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与网络政治的兴起无疑给文学另一种启示,只是,这种发展趋势还在初期阶段,很多作家只是处在尝试阶段,但另一批不为严肃文学认可的网络写手却已经在茁壮成长了,从这一点看,文学的生存焦虑倒是无足轻重的,相反,那种传统的表达方式是应该自我反思了。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潮界说与日本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思潮及社会思潮,无论是学术意义上的概念诠释及涵盖范围的界定,还是社会生活中对该词汇的实际运用,中日两国均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试加以比较的话:(1)中国的界说广而繁,至今仍使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学科。而日本的狭而简,且基本不使用"社会思潮"一词而代之以"社会思想"统而称之。即便偶见"时代思潮"、"战后思潮"、"政治潮流"等用语,前面亦从不加"社会"二字;(2)中国有关社会思潮的界说较具体和明确,日本则较抽象和笼统,仅很有限地使用"思潮"一词。虽在字面解释上有大致相通之处,但内容上却几乎没有可比性。上述事实本身…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社会理论作为现代社会理论发展的背叛者和蜕变者,既批判现代社会理论对普遍性和整体性的认知内容,也批判二元对立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其去权威的、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对于解构已经被结构化的城市社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后现代思潮不可能成为社区秩序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现代性蓬勃发展——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为标志——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中国,其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干扰和影响,这使得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中,后现代性扮演着早产儿的角色。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不仅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是对不同社会状况和社会特征的社会理论概括,在中国,二者的并存彰显了中国社会深层的结构性矛盾和制度失衡。因此,在全力推进现代性车轮向前滚动的同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思潮中激进与保守、左与右之间的争论围绕自由主义的基本观念和原则而展开.左翼较多强调平等,主张较为平均的经济分配和社会福利,甚至某种集体主义的政策取向;右翼通常强调自由,依靠自由市场经济来促进社会的生产和交换,限制政府权力,更多主张机会平等.民主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理论则试图兼顾左与右.当代中国的左派与自由派的争论既与西方的相应思潮相联系,又带有中国社会的某些特点,在个人权利与集体取向、市场经济和社会公正、自由和民主等问题上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打算讨论一下,从现代精神和现代社会转变为后现代精神和后现代社会将是一种怎样的变化。精神这个字是有点宗教意义的。它指的是人生活中所必然赖以寄托的终极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拥有一种精神,并从这一精神出发来评价生活;有些精神是假的精神,如有人提倡虚无主义精神或享乐主义精神。个人的精神,一方面,由于个人不得不接受社会习惯和法律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的形成大都(当然不是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本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精神来安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人文思潮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在西方学术界、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涉及到众多后现代知名学者。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作一简要综述。一、人文思潮征候群的基本特征;二、后现代人文思潮的多样复杂性;三、人文思潮征候群的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浅议当代社会思潮的成因、特点及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思潮"这一概念的进步含义出发,结合当前社会现实,探讨了当代社会思潮产生的原因、特点,阐述了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进行调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哲学与当代理性观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对传统理性概念的批判,对于构建当代理性观极具启发意义。现代科学所揭示的事物的相对性、非确定性、不完成性破坏了人们旧有的确定性世界观。反思传统理性,构建当代的理性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当代中国公共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公共行政领域提出的一种具有批判和建构意义的先锋派理论,它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尤其是理性官僚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质疑和批判。文章首先介绍了西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概况及两大流派之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联系中国公共行政面临的环境与现实,指出中国公共行政正处在传统、现代、后现代因素混杂的阶段,距离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主张和思路,尚存着相当的差距。对中国公共行政而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兼具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后现代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等思潮的表现形式及特征,重点分析这些思潮对高职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动,它孕育于西方现代文化的母胎中,对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人文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确立产生了巨大的销蚀作用:导致"学科规则的消失"和"生成新的学术领域".面对后现代思潮的挑战,当代文学理论范式的转换应当把握反本质主义的理论原点,这是应对挑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科学性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科学在现代性的形成与历史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性部分地决定了现代性的内涵;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将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批判对象,使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科学性的内涵以及科学的文化价值,并且可以反过来更好地把握后现代性的含义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性的危机在较为正统的社会学分析中,人们把“现代性”与现代化看作是同时的和一致的。现代性或现代化是以在启蒙运动中形成的下述信念为基础的,即理性的力量是普遍的和必然的,所有社会都能够而且将会由于这种力量而变迁,理性与合理性既是知识的标准,也是道德的权威。在启蒙思想家们那里居支配地位的是笛卡儿所说的孤独的思想者范式——这一基于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社会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现代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因难以遏止的信息化的扩张渗透和蔓延,面临着"平面化""同质化""非隐私化"甚或"异化"等严峻挑战,导致了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优良的现代信息生态伦理的实践-价值重构,必须基于信息生态的多样性样态与差异化情境,依照协同、互惠、共生的逻辑,本着促进人类社会与信息环境的发展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营造一种信息创造与分享之公平正义的和谐、开放的环境,合理配置和培植更多共享型信息资源,努力实现信息生态系统的合理、有机平衡体系,最终达成人与物质生态、信息生态、精神生态及其相关要素之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在战后国外教育领域先后出现的各种教育思潮中,终身教育思潮最为引人注目。从六十年代起终身教育就成了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思潮,它的原则现在几乎被世界上所有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所接受,它的理论已成为国外各教育学派的重要研究课题。终身教育的倡导者认为当代社会成员要终身从事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求不断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外界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巨大变化,科学 相似文献
19.
20.
当代美国的反帝国主义思潮从时间上说大约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本文介绍了美国“新帝国主义论”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美国反帝国主义思潮的基本内容。作者认为,美国反帝国主义思潮的基本内容包括:针对否认美帝国存在的观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揭露美帝国主义存在的事实;剖析美帝国主义形成的真正动因及运行机制;揭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美帝国主义扩张的主要特点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