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禅宗一次深入的理论探讨──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沈壮海,何志强由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禅学研究》编辑部、湖北省佛教协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黄梅县人民政府等九家联合发起的“首届禅宗...  相似文献   

2.
李明 《船山学刊》2014,(1):104-110
钱穆的一生,亲近过佛学经典、亲历过佛教修行、进行过禅学研究、参加过禅学争论、接受过禅宗大师影响,与佛与禅都有极大的因缘。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钱穆的禅学研究是以中国文化和儒家文化为本位的。他指出,从佛教发展的角度来看,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佛教中国化的"中心台柱";从佛教中国化的历程来看,禅宗堪称佛教史上的"宗教革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禅宗是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中国文化与异文化融合之典型。在20世纪关于《坛经》及其作者的争论中,钱穆反驳了胡适的观点,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考据在禅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注意了禅宗思想中的"悟"与"修"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沈壮海,何志强由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禅学研究》编辑部、湖北省佛教协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黄梅县人民政府等九单位联合发起的“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  相似文献   

4.
禅宗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且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影响的佛教宗派。它经历了一个从禅学到禅宗,从达摩如来禅到祖师禅再到分灯禅的长期发展。但真正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由慧能创立。其门下发展弘扬而形成的禅宗南宗。慧能门下由于传承、教法的不同,又形成了宗风、门风各异的宗派,从而使作为中国佛教代名词的禅宗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特征。在慧能禅学的众多继承者中,真正贯彻了其禅学精神的是青原、南岳二系。这两系虽各有特色,但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求解脱的根本宗旨是相一致的。可…  相似文献   

5.
瞿脉和尚,乃贵州清代佛教临济禅宗大师赤松的著名弟子,黔灵山弘福寺第二代住持。他才华横溢,悟解超群,继承和弘扬赤松一派的临济禅宗,为贵州清代禅门之翘楚。研究其禅学思想,对于了解和研究贵州佛教文化思想大有补益。  相似文献   

6.
李天道 《天府新论》1994,(6):96-96,F003
《禅学美学史稿》评介李天道禅宗美学,既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独立的美学分支。由于种种原因,禅宗美学研究长期处于沉寂的状态。直到近几年才稍有转机,人们开始重视对禅宗与中国古代美学之关系的研究。最近,继其《静默的美学》之后,电子科技大...  相似文献   

7.
一在二十世纪的禅宗研究方面,日本学者入矢义高创立了语言学派。他们把禅宗语言当作珍贵的活化石,把汗牛充栋的禅宗典籍视为一座语言宝库。这种禅宗研究的语言学方法在中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因为禅宗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禅宗语言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所以中国的禅宗学者可谓天生丽质,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土优势,对禅宗语言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硕果累累,为禅学的兴盛,为东学西渐作出了贡献。禅宗研究的语言学派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法国思想大师萨特指出:“语言不是附加在为他的存在上的现象:它原本就是为他的存在,就是…  相似文献   

8.
一、两大宗风 中国禅宗从开始创立,到鼎盛,再到当代的复兴,都与河北密切相关,石家庄地区更是核心所在.河北省是中国禅宗的发祥地,中国禅宗的实际创立者六祖慧能便是河北范阳(今涿州)人.唐末五代时期,是中国禅学史上量为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朱学东 《云梦学刊》2003,24(1):80-83
集录禅宗顿教创始者六祖慧能言行的《坛经》的禅学理论蕴涵了丰富的诗学思想,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禅宗五祖大师弘忍(601—674),俗姓周,原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湖比蕲州黄梅县,父早弃背,遇四祖道信出家,后成为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是中国禅宗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达摩一系的禅学,在弘忍时代才真正发展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一大佛教宗派。他的弟子广布全国,禅宗南宗与北宗的开创领袖慧能与神秀,也都出自弘忍门下。  相似文献   

11.
赤松和尚是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史上一位著名禅师 ,他一生寻师访道 ,参禅见性 ,是临济禅宗佛教正宗第三十三代传人。他作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第一代开山 ,创办禅宗道场 ,培养佛门弟子 ,法流蕃衍 ,遍于黔中 ,饮誉西南。其禅学特征是 ,在宇宙观上 ,以“真如缘起”的佛性论为基础 ;在认识方法论上 ,既以棒喝齐施为宗风 ,又假借语言文字以方便说法 ;在佛教内部倡导禅净合一 ,在佛教外部主张佛、儒、道三教融合 ,在禅学思想上反映出鲜明的调合色彩。  相似文献   

12.
龚隽 《学术研究》2006,(11):90-95
本文对中国禅宗历史上的顿渐之辩进行了重新分析。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西方现代禅学研究中对传统顿渐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突破性贡献,主要以马克瑞与佛雷的研究为代表;第二部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了初期禅史中有关顿渐关系的复杂性。这些研究对我们现有的相关讨论具有一定的突破性。  相似文献   

13.
<正>"禅"是梵语的发音,"禅那"是汉字,唐玄奘译为"静虑"。禅宗美学崇尚幽寂之美,追求简洁而朴素的意蕴内涵。日本禅宗源自扶桑僧人在浙江天台山修行临济宗,回国后创建并发展为日本禅宗主流。因此中国禅学思想对日本有着深厚影响,使日本形成了独特的"清寂拙涩"的禅宗美学观。原研哉(1958—),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巨匠,也是日本设计领域代表性人物,在武藏野  相似文献   

14.
论禅、庄对李贽"童心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心说"是李贽思想的核心,其观点和理论很大程度上源于禅宗和庄子学说.禅宗思想启示了李贽对"本心"、"真心"的重视,并构筑了"童心说"的理论框架.庄子思想则赋予了"童心"反伪贵真的精神,使之能向着启蒙的方向发展.当然,"童心说"的理论渊源也并不止于禅学和庄学.  相似文献   

15.
杭州的西湖 ,波光空明 ,山气清新 ,是空心寂性、读书看禅的好地方。哲学博士张节末居此有年 ,参禅有得 ,近成《禅宗美学》一书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版 ) ,读罢一过 ,感到确是一本别具心会、孤明独发的著作。“禅宗美学”这个题目可以有多种写法 ,常见的比较省力的写法是把它写成禅宗艺术 ;从哲学的层面切入它 ,则可以就其反美学和在反美学中建构美学的特点、它的美本体论 (自心清净、体用一如 )、它的审美方法论 (无言而有言、无相而有相、无念而有念、假用即体、即色观空、由动求静、亲证妙悟 )、它的审美心态论 (无住、自由…  相似文献   

16.
禅宗与中国道家思想密不可分,牛头禅作为禅学一支,其不仅继承了佛教空宗,也承继了中国道家老庄思想。本文从心性论、思维方式、境界观三个方面比较了牛头宗与老庄思想存在的理论联系和逻辑差异.阐述了牛头宗对老庄思想的吸收、融通与改造,使牛头宗在禅学的理论框架中与老庄的思想达到新的更高层次上的理论建构与思维模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大慧宗杲门 (1089—1163),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少时出家,后参谒昭觉克勤禅师而得法,是杨歧派第五世著名禅师,法号大慧、妙喜,溢号普觉,创立“看话禅”,他的禅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他的禅宗美学思想也为中国禅宗美学做出了新的贡献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作者的《佛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系列研究之一,文章从审美体验的角度探讨了古代诗学中个性化的审美理论。中国古典诗学中虽然没有体验这样一个范畴概念,却多有关于审美主客体融合体验的描述。严羽的“妙悟说”就属于一种个性化的审美理论。禅宗所讲的“顿悟”,是指个体的直接体验.不是靠理性思维或因定传授模式所能达到的。禅宗主张求佛不应向外觅求,而是对自身佛性的体验与发现,实际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体验、以禅喻诗正是借禅悟的个体化特征来喻诗歌的个性化创造特征,以打破旧的诗学范式。诗的审美体验与禅宗的宗教体验有相通之处,一是随机性,二是超语言性。宋代的诗论家即往往受禅学的濡染启示,借用禅学的一些观念构建其诗论。  相似文献   

19.
刘宝 《江淮论坛》2007,(4):136-139
杜甫自幼即深受佛教熏陶,漂泊西南时期更笃定了这种思想.晚年的大量山水诗创作,受到了禅宗的深刻影响,具有闲适、平静、热爱万物的特点.杜甫的禅学观与其儒学思想并不矛盾,其慈悲观念与儒家的仁爱意识有相融之处.  相似文献   

20.
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一个熟谙禅学的佛教徒。禅学,作为他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不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徐增《而菴诗话》说:“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这些评论虽不十分恰当,但都注意到佛教信仰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