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地方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是记载某一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纵横各方面的情况和资料的一种著述体裁;是对地方情况进行综合性反映的百科全书;是撰述历史借以取材的资料宝库之一。它和史虽然体裁各异,但却是相辅相成不可缺一的两个方面。这正如前人所说:“志者,志也。所以佐史也。”“今日信志,即可备他年信史。”(康熙《河南通志》序)地方志的起源很早。如果从战国时所写的《禹贡》这一记载江、河流域的人文地理志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汉初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当为现存最早的初期图经,不过当时还侧重在地理方面。到东汉袁康等所撰的《越绝书》,就多记及人  相似文献   

2.
墓志作为一种纪念死者、赞颂功德的幽埋明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漫长。墓志的质地和志主身份各异,墓志文体及志石形制不同,在各个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异名,情况复杂,但实质基本无别。其产生原因和丧葬的产生与志墓习俗、墓志进程的阶段性、形制的不统一性及志墓材料的不同、封建社会中官僚贵族礼仪制度的需要及歌功颂德的驱动、儒释道文化的共存、墓志文体和形制的连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田其治 《晋阳学刊》2012,(5):139-140
比较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因此,要认识和把握由李中元、孙丽萍主编并于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第二轮《山西省志.社会科学志》(以下简称"社科志")的特点,就必须和首轮社科志进行比较。一位西方哲学家说:"从起源中理解事物,就是从本质上理解事物。"在地方志发展历史上,社科志进入方志行列是从首轮社科志开  相似文献   

4.
《枣强县志》在河北省已出版的县 (市 )志中 ,可谓一部佳志。它不仅符合志体和编纂原则 ,可贵的是它有发展 ,有突破。其整体性、深刻性、地方特点、精当性和可读性 ,尤其是其表述技术巧 ,是几年来较为少见的。一是立场鲜明 ,观点正确。这部县志的编者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所记述的历史和事物及人物 ,紧紧把握住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建国以后半个世纪的历史和现状 ,是县志记述的重点。既记述了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改革开放的新面貌 ,也记述了遇到的挫折和出现的失误 ,还反映了我党纠正错误的结果。使人们…  相似文献   

5.
《浙江名镇志》(魏桥主编,上海书店1991年5月版)的编辑出版,引起了方志学、经济史、历史地理学界与城乡建设等部门的极大兴趣,著名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称之为“继往开来有裨益实用的一部新志。”其语不虚也。 一、《浙江名镇志》是我国城镇史志研究的新成果,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个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郭卿友先生主编的新著《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以下简称《民志》)。编者站在历史时代的高度。以整个中华民国时期各类政权的军政组织建制及其职官沿革为志述对象.认真对待历史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大胆而又审慎的史学风度.对民国时期各种政权的更迭、职  相似文献   

7.
由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的《吉林省志·社会科学学术志》(以下简称《学术志》,1996年12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人民日报》1997年5月31日做了较为全面、扼要的介绍。这是吉林省社会科学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为本省学者研究社会科学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经验,也为外界了解与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信息。这部方便当代、功遗未来的拓荒之作,有较高的存史、资政和收藏的价值,值得一读。 首先,它规模宏大,内容广泛,是一项宏伟而庞大的文化系统工程的重要成果。全书除“概述”分三篇:第一篇“学科研究”,举凡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教育学、法学、社会学与政治学、图书学、群众文化学以及写作学、演讲学、民族学、地名学、科学学、信息情报  相似文献   

8.
王阉运“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一部《湘军志》引来百年纷争,迄今未能定案。良史、谤史之称交互更替。梳理百年来关于王阁运与《湘军志》的纷争,揭示和阐述地方人物和历史究竟应如何认识和书写,这并不是简单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根植性机理: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海  陈雪梅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128-132,219
产业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初始条件和历史因素是经济学家解释产业集聚的两个重要维度。然而,初始条件和历史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区域进一步工业化和专业化过程是个体决策的结果。社会资本可以弥补这一缺憾,给予经济主体、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绩效以丰富的解释。产业集聚根植性来源于本地初始条件、历史因素和社会资本,它们推动本地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构成了产业集聚生成的根植性机理。  相似文献   

10.
志书是传世之作,记述地方特色是它的本质属性,是寓全国共性与地方个性之中,突出记述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变迁、主观能动等因素而先于外地、优于外地的事物,以利于人们在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我国有悠久的修志历史,现存有8000余种地方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但称得上是佳志名志的还是少数。从上一届志书编纂情况来看,大多数志书都没有很好的记述地方特色,使志书内容大多千篇一律,没有反映出一个地方应有的特色。相反,一些成功的佳志、名志在记述地方特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相似文献   

11.
白鹿洞书院志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有多种记载,其中书院志的编撰是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有利于保存历史材料,总结历史经验,而且为书院生徒提供了重要教材,因此修志工作受到历代主持者的重视。纵观历代修志情况,自弘治七年(1494)洞志第一次刻印以后,有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各一次、康熙二次,前后六次重新修志活动,从而形成了七种白鹿洞书院志。此外还有众多的增补本、重刻本、递修本。远远超出了《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中华书局1995年版)主编者朱瑞熙先生所讲的“十一种版本”。准确地说,初修、重修的主要版本有七种,在它们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兵要地志是军队根据作战需要,对某一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因素的现实与历史情况及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进行综合论述和评价的一种参考资料。地方学者沈克尼在《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第2期撰文《我国兵要地志源流概说》认为,“兵要”一词最早见著于史籍的是《左传》,“地志”一词始于西汉。而“兵要地志”之称在我国的出现和使用则在民国初年。文章以“兵要”与“地志”的考论为始,叙述了我国兵要地志由明代军事要地志的雏形,发展到清代末年的“地理兵要”,直至现代的兵要地志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志怪、传奇传统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逄增玉 《齐鲁学刊》2002,3(5):79-86
志怪与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重要文类 ,同时也是中国小说重要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以反传统为发端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并未消失 ,而是得到了相应地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在鲁迅的历史与神话题材小说、沈从文和后期浪漫派小说、左翼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中 ,都存在着传奇与志怪的叙事特征 ,这一现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有意味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副省长咸辉的讲话 经过甘肃省社会科学志编纂委员会和修志工作者近20年的艰苦努力,甘肃省历史上第一部以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学术研究为对象的专志--<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终于出版面世.  相似文献   

15.
谈大城市社区志篇目设置问题郑德庆王轶为促进大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在编制城市志的过程中,应依据不同的因素和不同的标准研究大城市中社区志篇目的设置。社区志主要记述社区的形成、变化的历史与现状,以现状为主,包括人口、面积、民族、行政、经济、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三迁志》为志孟之书,书名取意于孟母三迁,褒扬由孟母蒙养之正而有孟子作圣之功,专载孟子、孟母及其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源与流、兴与衰、因与果。它和孔氏《阙里志》、颜氏《陋巷志》具有同等位置,也同属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产物之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王夫之伦理思想中,把“正志”、“务义”、“造命”,看作是人生最高价值的表现,是为人处世的言行准则。他自己按这个准则立言,也按这个准则行事;以此要求别人,也以此要求自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也用这个准则加以评论。 1 “心之所期为者,志也”。这是王夫之对志的解释。志是人生所追求的有预定目标或理想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志向,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然而立什么志,则是人生的重要问题。王夫之认为要“正其志于道,则事理皆得”。这里指的道,即他所说的“道之所在,义而已矣”  相似文献   

18.
小品文的起源大致可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先秦两汉典籍中所见之小品文多寄生于其他文体之中 ,这些小品文从内容和形式上可分为历史小品、时事小品、轶事小品、讽刺小品、隽语小品、抒情小品、志怪小品等七种类型。从数量上看 ,历史小品、时事小品、轶事小品、讽刺小品数量较多 ,且贯穿先秦两汉整个历史时期 ,抒情小品和志怪小品较为晚出 ,大约到汉代才出现 ,显得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9.
在六朝志怪书中,存在着先代文人经民间传说或后世文人的演绎加工,逐渐在志怪作品中显现神异特征的现象,笔者将其定义为"文人神异化"现象,其特征大致有见识之广博异于常人、有方术异能等。这些文人形象源自历史,而在演绎中,逐渐脱离真实历史而作为一种独特对象存在于志怪书中。目前学界对六朝志怪书的研究,仍处于一个相对粗糙的阶段,虽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出现大型丛书《六朝志怪丛考》与《六朝志怪与道教的关系》等重要著述,然对于志怪小说中各个具体问题的分析、解释仍流于笼统。笔者此次仅选择志怪书中文人形象这一切入点,通过对文人神异化现象的定义、阐释,避开较为通行的"佛道影响说",从民间宗教、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文人自身的心理结构中,找到文人神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为后来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镇作为城市和农村的中介 ,在城市近代化过程中 ,具有特殊地位。《蒲溪小志》是清代纂修乡镇志大盛时代的产物 ,它记述了七宝镇的历史沿革、人文习俗和兴衰起伏等 ,对研究上海人文历史具有相当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