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地方税收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地税战线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增强依法治税意识,提升税收执法水平;深化征管改革,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工作的科技含量,从而全面推进地税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阮兴文 《社科纵横》2009,24(2):85-87
公民权是财税法治的全部权力来源和终极目标,财税法治是公民权有效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财税法治视野中的公民权主要表现为公民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接受公共服务权和监督权等。我国财税法治化程度较低,导致财税法治实践中公民权的实现程度极低。合理借鉴两权分离主义、财税法定主义和财税联邦主义是有效提高我国公民权实现程度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赵尉杰 《社科纵横》2008,23(3):143-145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呼唤着依法治校的深入发展.同时依法治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必然选择.本文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了依法治校在建立合理的大学治理结构和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贺晓彬 《探求》2001,(4):23-25
依法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党具有客观必然性,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政党政治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二是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实现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党。  相似文献   

5.
麦佶妍 《探求》2005,(3):38-41
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虽然具有不同的基本内涵,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要全面贯彻和实施这一方略,作为执政党就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作为政府就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帆 《社科纵横》2005,20(4):45-46
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改进党的执政方式,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切实做到依法执政而不是以党代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依法执政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创新》2009,3(2):78-80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的依法执政理念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广泛。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法制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等各方面论述,为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构筑了依法执政理论的总体框架,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公司资本制度的弊端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法》的基石,是《公司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公司法》采取严格的资本制度,其所强调的法定资本制度、过高的最低注册资本及严格的出资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取消法定资本制度,实行认可资本制度,降低法定注册资本、扩大出资方式来对公司资本制度进行改革,以重塑我国公司资本制度。  相似文献   

9.
陈海松 《社科纵横》2007,22(3):101-102
依法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实行宪政,在宪政建设中夯实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面对执政方式的转变,党内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实行宪政会削弱党的领导,不利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只有澄清认识,形成宪法思维,并在实践中树立宪法的权威,才能真正促进党的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依法执政的宪政价值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政党制度是宪政理念和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宪政价值。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道路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程序化和法律化,从而推动我国宪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依法执政是我国宪政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依法执政才能实现宪政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宋晓丹 《阅江学刊》2012,(6):96-101
《气象法》是气象法律部门的基础性法律,是体现气象法基本特点、基本精神、基本理念与基本价值取向的综合性立法,应具备基本法的地位和功能。我国《气象法》颁布实施以来,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气象基本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在价值目标、调整范围、制度内容、法律协调机制以及责任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和不足。应尽快修订《气象法》,完善基本范畴和制度,以符合气象基本法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2.
王青林 《求是学刊》2004,31(1):74-79
法制下法治和法治下法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存在。法制下法治之治理主体单一,法治下法制治理主体多元;法制下法治依赖国家法正义观支持,法治下法制依赖多维正义观支持;法制下法治以人为治理客体,法治下法制则以人和法律同为治理客体。在特定历史阶段,法制下法治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民主勃兴和社会转型的逐步推进,法制下法治已经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瓶颈,应为法治下法制的理论和实践所突破。法治下法制是多元法律规则并存于社会与依法办事之法治原则的结晶。通过各种法规则的冲突、互动和整合,法治自然会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3.
从道德和法的辩证关系角度 ,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德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要把法治和德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同步建设 ,同步发展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取长补短 ,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芳 《学术交流》2004,1(12):32-35
社会转型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时期。在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社会矛盾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到利益分配和利益关系这个根本点上来。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必须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法律调整机制和手段,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即在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各种既成的利益关系进行确认和保护,而且还要通过揭示各种不同的利益之间的矛盾,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各种利益关系做出取舍、平衡和协调,并把平衡和协调的结果规定在相应的法律之中,以充分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抑制和消解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要充分体现WTO协议所要求的透明度原则,要做到公正、公开、统一、合理。这对中国的税收征管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进行税收征管改革,加大税收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和依法治税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法崛起的法学认知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幸福  伍操 《求是学刊》2006,33(1):90-95
中国公法崛起的必然性隐寓于其表征和原因之内,即公法法律文件的逐步完善,公法学术的迅速发展,公法向私法的渗透以及社会对公法的热切关注。而正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公法的崛起,这也给中国法学带来了三大机遇:拓展了中国法学的发展空间;推动了中国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逐渐趋于比较平衡的发展;促进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交叉互动。同时,公法崛起也给中国法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向互动上,构建规制国家权力的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府际管理以多方参与为特征,以互动博弈为手段,以区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是政府关系梳理的有效范式。府际治理作为解释政府政策与行为的一种分析方法,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是政府组织重塑、政府政策革新、政府行为再造的风向标。以府际关系为理论分析范式可将税收竞争分为纵向府际税收竞争、横向府际税收竞争、斜向府际税收竞争和跨域府际税收竞争。通过理论考察与实践解析探明府际关系的规律,明晰府际税收竞争的原因、方式与路径,认为地方财政能力的提升不仅应重点关注静态的制度调整,还应将动态的税收竞争纳入分析范围,并提出以区域合作机制重塑府际税收竞争模式,以财税法律规范府际税收竞争行为,以公私合作制消弭有害税收竞争动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法治的理解仍然比较混乱,有必要澄清。法治是个政治概念而不是个法律概念,它不同于执法和司法。法治其实就是依法治国;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政治概念;法治不等同于法制;法治以民主为前提,并保障民主,民主是法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试论当前中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非常重视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不断致力于宏观调控原则和措施的法律化。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原则的要求,有必要结合中国改革的经验并借鉴国外有关立法的先例,加快构建中国完备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