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资源趋于枯竭,资源型城市相继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企业经济效益下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企业负担沉重,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是资源型城市众多的省份,这些资源型城市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引进外资,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也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城市的长久繁荣,必须用市经济观点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必须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必须把城市规划建设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中,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和国内的视野出发,立足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对甘肃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借鉴,并以甘肃省新兴资源型城市庆阳为例,提出新兴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要坚决摒弃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老路,必须走出一条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协调发展、科技含量高、生态文明的低碳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是一种资源依赖性的结构,给城市带来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资源型城市所存在矛盾的特点、成因、危害的分析,提出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境内的新欧亚大陆桥沿线地区布局了许多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曾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目前在区域经济中占据的地位依然非常突出。随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型城市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既要依托城市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同时更离不开欧亚大陆桥交通纽带的支撑。本文通过分析新欧亚大陆桥沿线主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和障碍,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藉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均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石油、煤炭、钢铁、木材等生产资料和巨额利润及税金,同时也为加工工业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面对世纪之交资源耗竭状况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资源型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也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城市的长久繁荣,乃至关系到区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一、围绕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疆资源优势突出,但生态环境脆弱,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竭泽而渔"、过度开发的老路。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密切关注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一些矛盾及潜在问题,建立科学的预警体系,做好前瞻性研究,对推动新疆资源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英 《理论界》2008,(10):56-57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它通过积聚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物质、资金和技术等,逐步演变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只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国家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是在现行的体制和法律框架内,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优势却演变成为了各种各样的"陷阱"。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如何正确处理资源与利益相关主体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资源的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为此,必须解决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问题。本文提出了从采掘业与制造业的集约化程度比较的角度来估算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方法,并通过计算得出目前采掘业的增加值中约有68.97%实际上是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本文以我国著名的石油城市克拉玛依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指出资源型城市资本原始积累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优势基本上得不到体现是资源型城市在矿产资源逐步耗竭后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认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承认自然资源的价值,并确立一个在国家、资源开发企业、资源开发产业工人与资源型城市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整体上看,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鼎盛期已经过去.为加速我国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产业转型的进程,有必要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症下药,大力筹措资金, 研发先进适用技术,实现老工业城市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1.
一、西部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西部地区素有“地大物博”之美称。丰裕的自然资源为西部发展经济提供了优势 ,并由此实施了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 ,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产业结构。这种资源型产业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短缺经济”时代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迁 ,这种低层次、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高效增长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思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  相似文献   

12.
企业资源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详细阐述了企业资源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发展脉络、缺陷所在及其发展动态。与以往综述性文章不同的是 ,本文不仅从面上回顾了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还对一些关键概念和原理做了细致剖析 ,从而可以更深入地把握这一理论的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13.
有关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征 《东南学术》2000,(3):27-33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指导方针 ,是十五届四中全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 ,是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与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在调整工作中 ,要坚持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总体上看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退是手段 ,进是目的。要正确理解《决定》确定的范围和领域 ,从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的观点不符合《决定》的精神。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必须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搞好抓大放小工作。要正确认识大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对当前几种认识 ,如撤退论、私有化等 ,提出了有理论说服力的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4.
新疆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外向型经济的跨越武发展,在坚持传统的“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的同时,战略上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基于全球化的视野,构建新疆外向型经济新格局;国家优惠政策要有新突破;促进加工贸易和外向型产业的发展;巩固中亚、俄罗斯市场,进一步开放西亚、南亚等市场;站在国家利益层面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人力资本投资的整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定位清晰明确 ,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就其现状来看 ,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 ,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对此 ,本文进行了客观深入地分析 ,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及前瞻性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自贡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成为自贡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大亮点。如何探索自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体弱多病的现状,为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为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性建议,从战略性的角度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自主发展还是被俘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历程表明,基于产业核心技术和全球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是左右相关产业是自主发展还是被俘获的关键力量。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应抓住全球产业格局重构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土市场规模优势的同时,构建开放和完善的创新体系,取得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内生性突破,掌握产业主导设计的控制权,进而构建基于本土市场资源优势与产业主导设计的整合能力,形成市场、技术与文化三者有机融合的独特优势,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启动TTP与TTIP谈判,试图通过推行"贸易保护"对中国进行围堵,而同时"中国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论调也大行其道。当前中国经济下行与"中等收入陷阱"无关。拉动经济重点在扩消费,必须建立扩消费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尽量减少政策掣肘。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需在广泛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为此,本文首先从政策动向、总体规模、分类特点、主体力量、投资领域、管理团队等方面考察了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态势,进而分析了江苏·南京创业投资的实践进展及其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并据此从公共政策研究角度提出了七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