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世界各国为了能够进行经济规模(通常用GDP总量)的国际比较,一般选用相同概念的GDP指标,采用汇率法换算成相同的货币单位和用购买力平价(PPP)法剔除各国价格水平差异,从而进行物量比较.目前在国际统计理论界,对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的问题已基本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2.
要比较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沿用的办法是根据官方汇率将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折算成同一种货币单位(如美元)。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汇率不能充分反映各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和比值,因而按汇率换算无法反映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既能直接比较,又能反映实际情况,统计学家们提出采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方法。用购买力平价法进行国际项目的比较,其核心是计算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这项计算分为两步:(1)  相似文献   

3.
ICP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进行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利用传统汇率法测算的比较结果越来越不能真实反映各国之间GDP的实际差距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实际情况,因此联合国从1968年开始推出国际比较项目的研究。 ICP的理论方法是货币购买力平价,即利用各国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的价格资料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国货币的国际比较资料。其具体方法是:列出各国人民都需要的151类5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用加权平均法算出各国货币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真实币  相似文献   

4.
购买力平价和汇率方法的差异程度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国经济规模和水平 (通常用GDP总量和人均水平来衡量 )的国际比较应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GDP指标概念相同 ;二是货币表示单位相同 ;三是衡量的价格水平相同 ,即剔除各国价格差异 ,进行物量比较。对于第一个条件 ,各国通过使用同一版本的国民核算体系如 93SNA已得以解决 ;对于后两个条件 ,一般采用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PowerParity ,简称PPP)法和汇率法来实现。目前在国际统计理论界 ,对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的问题已基本形成共识。但是由于在购买力平价计算过程中实际操作的复杂和困难 ,数据质量问题则成为影响应用该种方法进行国际比…  相似文献   

5.
购买力平价项目(PurchasingPowerParityProgram)是欧共体统计局(EUROSTAT)和经合组织(OECD)共同组织的一项活动,其目的是实现各参加国经济总量指标的比较。推算的购买力平价消除了各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国际经济比较(如比较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作为调整各国工资的修正系数,测量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同时,购买力平价也是国际组织考察各国经济实力、实施有关经济政策(如贷款扶持)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目前我国许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对购买力平价法了解不多。本文拟对购买力平价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 ,其变动趋势集中反映了该国同期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化。在人均GNP的国际比较中 ,过去经常地以市场汇率为基础折算成美元标价进行各国间的比较 ,但是为了纠正市场汇率波动引起的折算偏差 ,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采用购买力平价作为另一个重要的指标。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 ,分别列出人均GNP的汇率折算值和购买力平价折算值。由于按照这两种折算值的排序并非完全一致 ,对于某些国家 ,两种不同秩相差甚远 ,因此 ,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在各国经济实力、社会福利水平比较中哪一个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一、概念与定义对国内生产急值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采用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用官方汇率对多国货币进行统一换算.但官方汇率并不能真正反映各国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价,致使比较结果产生不园程度的扭曲.从六十年代后半期开始,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美国宾州大学研究经吸取了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四买力平价计算疗法.联合国统计委日会决定采用此万步开展国际间生产、收入和支出总量的比较,从而揭开了国际比较项目的序幕.国际比较项目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本世纪,2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lCassel)提出的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似文献   

8.
江健桐 《统计研究》1993,10(1):76-80
一、国际比较项目的由来 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要将各国按本国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它的分组资料进行比较和综合,必须换算为统一价格和同一货币。过去一般用美元作为国际比较用的统一货币,并用汇率换算为按美元表示的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在50年代或60年代,美元的金本位尚未崩溃以前,各国汇率尚算稳定,利用美元作为国际比较的同一货币,虽不十分准确,但基本上能反映各国经济水平的差异。但自70年代初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以后,美元的金本位制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吕文婧 《浙江统计》2000,(10):16-17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比较的意义显得日趋重要。这就要求将各国按本国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它的分组资料换算为统一的价格和同一货币。在近30年,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方法是利用购买力平价来折算GNP,因为理论上购买力平价反映了一国货币的实际购买水平,从而避免了汇率法中汇率与购买力水平相背离的问题。但在这30年的使用中,人们发现在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时,与汇率法相对比,发展中国家的GNP水平平均上升了3~4倍,而发达国家则变化不大。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疑问,并初步阐述改进设想,以…  相似文献   

10.
金玉国  牟芳华 《江苏统计》2000,(3):17-17,20
随着经济发展的国际化 ,不同货币购买力之间的国际比较越来越重要 ,大汉堡指数就是其中直观地对各国货币购买力评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购买力平价在国际比较中的发展状况与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的经济实力也迅速增长,如何科学、综合地评价各国的经济实力,反映各国在世界的地位,一直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国际比较中常用的方法是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但由于汇率易受到政治形势、政策变动、社会风尚以及人们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经常性变动,加上汇率仅代表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而不能完全代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包括的全部商品和劳务,故人们通常使用购买力平价进行国际比较.  相似文献   

12.
对国家间的生产、收入和货币购买力进行合理的比较,有助于了解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进程,也有助于正确制定国家对内及对外的经济政策。在考虑国际义务的分担时,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这种比较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进行这种比较时,通常的做法是将各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过官方汇率转换成美元或其他通用货币。但是,众所周知,官方汇率并不一定反映不同国家的相对购买力水平,因此在比较时就出现了较大的误差。有时,尽管根据本国货币计算的人均实陈GDP并没减少,但官方汇率却可能由于货币贬值而导致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DP降低。此外,官方汇率的波动同样也会导致用美元计算的人均GDP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水平的主要综合指标。在进行国际比较时,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是按官方汇率将各国的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换算成以美元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 在当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上下波动频繁,按汇率折算的以美元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无法准确地反映一国经济的发展情况。而且汇率往往不能如实地反映各国货币之间的实际的购买力平价,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比较时,按官方汇率折算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常常被低估,从而拉大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汇率为基础进行国际比较的这些缺陷,歪曲了原有资料,从而得不出准确的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14.
岑成德 《统计研究》1991,8(2):54-57
一、比较的方法进行国内地区间的经济比较,可以参考国际经济的比较方法。各种国际比较方法,究其实质,有一点共同之处:各国间的经济指标的比较,直接用汇率折算后相比,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应以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尺度来比较,即以所谓“购买力平价”(PPP)为基础进行比较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余芳东 《统计研究》1995,12(1):67-72
购买力平价用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比较的方法、局限及完善措施余芳东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国际比较中,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汇率由于受到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用它作为不同国家货币的转换因于进行国际比较,不能如实地反映各国经济与社会...  相似文献   

16.
GDP总量及其人均水平的国际比较是经济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决策的主要依据。GDP国际比较通常应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指标概念定义、计算方法应一致;用同一货币单位来表示;用相同的价格来衡量,剔除各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进行物量意义上的比较。对于第一个条件,通过各国使用同一版本的国民核算体系(如93 SNA)得以实现。对于第二个条件,可以通过汇率法来实现,即以汇率作为货币转换因子,把各国以本币表示的GDP转换成同一货币单位。但是,汇率转换的GDP不仅仅反映GDP的物量水平,而且也含有价格因素。它不能满足GDP国际比较第三个…  相似文献   

17.
李力 《中国统计》2001,(11):40-40
早在60年代,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确定了一项名为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简称ICP)的统计活动,即以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作为货币转换系数,评价和比较各国GDP规模及其消费结构。ICP的意义不仅于此,由于它是可以使用的国际价格,必然在世界贸易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购买力平价(PPP)是不同货币在购买同一商品或服务时的转换率。即把一定数量的货币,用购买力平价的转换率转化为不同的现金时,它们将在各个不同的国家买到同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换句话说,购买力平价是消除了不同…  相似文献   

18.
李文薄 《统计研究》1987,4(5):33-39
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是一国既定时期经济活动总量的观念总结。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比较,可大体看出各国经济实力的大小,发展水平的差距。由于MPS与SNA核算方法的不同,东西方国家产值口径差距甚大,必须适当调整,消除不可比因素,方能说明问题。钱伯海教授认为:“要把不同核算体系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换算为另一体系,另一货币单位的国民收入,需要进行四个因素的调整,即:(1)包括服务价值的夸大率;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比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不同货币币值之间的比较问题。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们采用汇率或购买力平价为转换因子来折算不同国家的货币,以便用美元或国际元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计算各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水平等并进行比较。相应地,采用汇率法或图表集法时的计量单位为“美元”,而采用购买力平价法时应为“国际元”(注),这是由购买力平价理论方法本身及其计量单位内涵所决定的。比如,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资料,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即过去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1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1.41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  相似文献   

20.
初探效用购买力平价(UPP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比较项目是由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组织实施的一项国际性统计活动,其目的是以购买力平价为转换系数,将以本币表示的GDP转换成统一货币单位(通常为美元)来表示,然后进行GDP和人均GDP的比较.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传统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一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而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合理的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中合理分配,以达到人类现在和将来的最大满足.人类的最大满足就是经济系统的目标,因此如果离开效用来谈国际经济比较,那么国际比较将失去其在经济学上的重要意义,本文以效用函数为基础,提出PPP计算的一条新思路--效用购买力平价(UPPP),UPPP能有效克服PPP法中"一揽子"商品的代表性与可比性问题,提高国际比较的可信度与说服力,充分体现了经济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