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是指犯罪人在政治上、经济上居于领导地位,利用其地位和权力而实施的犯罪行为。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是一种特殊阶层、特殊群体的特殊行为。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动机与特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个性心理因素、心理过程和规律;不同类型职务犯罪的心理特点等。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等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广泛应用于犯罪与侦查的研究之中。在其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设定与案件相关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发现问题。这与抛锚式教学模式重在设定问题情境,即宏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特点不谋而合。因而可将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犯罪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但抛锚式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只适用于犯罪心理学的技术性内容部分,其理论性内容还是适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犯罪心理学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心理所支配的,犯罪心理则是由诸成份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结构中动机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动力因素。同时,”犯罪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如认识、情感情绪、意志、态度等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都是通过对犯罪动机的影响而对犯罪行为发生作用的。青少年犯罪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达80%以上,居高不下,是我国目前社会治安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犯罪动机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分析实际案例,证实贪官与奸商在心理需要、动机、自我调控能力以及人格上,都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即他们的畸形的物质需要是犯罪的原动力;贪婪的谋利动机是犯罪的直接起因;缺失的自我调控能力是犯罪的重要因素;不健全的人格结构是犯罪的内在根据。这四者是内在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不健全人格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分析,提出了预防官商勾结犯罪的心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贪污受贿犯罪是指出于对财物的非份欲求,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犯罪。在犯罪心理学中属物欲型犯罪,又称利欲型或贪利型犯罪。这种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贪污受贿犯罪的动机和目的是同一内容──即财物。由非份的物欲需求,产生非法占有的犯罪动机,进而实施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动机与目的的一致性具有严重的反社会性。贪污受贿案件近几年每年以百分之二十几的比例递增。纵观这几年的案件,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贪污受贿金额巨大。如广东清远市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董胜鸥案,受贿人民币2…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应用心理学原理与犯罪作斗争的科学,犯罪原因论是其核心内容和基础理论。本文拟对犯罪原因论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 目前犯罪原因论中存在着种种矛盾。这个问题,国外学者已经作了很多研究,比如,生物学派完全从人类学的观点出发,从自然遗传、人体结构和生理特征方面寻求犯罪的原因,提出“生物学的原因论”;社会学派则从社会学的方  相似文献   

7.
网络犯罪动机是网络犯罪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格心理学的视角,网络犯罪动机包括占有欲、破坏欲、异化的归属感、扭曲的成就感及错位的创造力。按照精神分析的原理,为了减少网络犯罪,应该积极倡导网络道德,建立起网上的超我;而从人本主义出发,只有满足人的各种基本需求,方可有效防控网络犯罪。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网络环境中也可做出努力,以接近此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人格障碍的含义 人格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带有倾向性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犯罪心理学所研究的人格与社会学、精神医学所研究的人格在含义上是不相同的。社会学研究人格时侧重于个体的观念、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态度信仰等方面;精神医学研究人格时侧重于遗传、先天素质、生物学因素等方面。犯罪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则侧重于认识能力、情绪反应、性格特征、行为动机、人际关系协调程度、道德价值等方面。人格障碍又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人格异常,它是一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异常人格。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偏离正常可以表现在认识能力、情绪反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某些原理,针对当前社会上的腐败类型及腐败人员的心理动机,提出了预防腐败犯罪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强化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许多同志已对教唆犯罪作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但纵观这些研究,不难发现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仍有许多可探之处。笔者不惴鄙陋,行再探之文,以就教于刑法学界。一、教唆犯罪的构成要件关于教唆犯罪的构成要件,刑法学界一直有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1)认为行为人有教唆故意,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就可以构成教唆犯罪。这种观点被  相似文献   

11.
动机的自组织目标理论及其管理学蕴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动机研究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关于动机与目标关系的研究为我们理解人类动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现代系统科学的自组织理论为动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型和方法。本文综合运用心理学与自组织理论的有关成果,探讨了人类需要与动机发生的自组织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类动机理论———动机的自组织目标理论,并讨论了它对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创作动机的类型结构,是指创作动机的种类及其每一类别的内部结构。阿瑞提曾说:“创造者并不从山脚下开始,而从别人停止的地方起步”。①笔者认为,研究创作动机的类型结构,也必须从现代心理学已有的成果,即普通动机和需要层次的类型结构入手。  相似文献   

13.
结果犯与举动犯乃犯罪分类之一种.目前,这种犯罪分类已为我国刑法界所普遍接受,但仍有部分同志对此持否定态度。那么,什么是结果犯和举动犯?这种犯罪分类究竟是否科学、有无存在之必要呢?弄清这一问题,无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在刑事案件中对案件的定罪及量刑均有一定的影响。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犯罪想要达到的效果,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犯罪动机在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形成,针对的是为什么犯罪的问题。相对于犯罪目的而言,犯罪动机更能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对于案件的定性更为重要。针对文中提出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浅谈犯罪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行为是由一定的动机支配的,而人的动机来源于人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研究犯罪动机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它巳广泛应用于分析犯罪原因、拯救失足者以及打击犯罪分子的实践活动,并且收到很大的效果。这里谈谈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观点。一、犯罪心理现象的实质观点  相似文献   

17.
精神障碍者犯罪问题在我国日趋严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对精神障碍者犯罪现状介绍为引,进而在此基础上从犯罪主体、犯罪动机、犯罪行为以及犯罪后表现四个方面对我国精神障碍者犯罪的特点进行探析,最后以预防精神障碍者犯罪为视角,探讨了从医疗角度、法律角度、精神障碍者的家庭、所处社区的角度如何预防精神障碍者犯罪,以期对于此类犯罪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人能否犯罪的问题,法学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一问题争论的实质,即对于法人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法人的名义、为法人谋利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是以法人主体的形式,还是以自然人主体的形式来定罪科刑的问题。笔者认为,确认上述何种主体为犯罪主体,只是手段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它所服从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就是,对于确认的犯罪主体能够进行刑罚处罚。因此,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必须以能否对其刑罚处罚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犯罪欲抑制及其心理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犯罪的原因系统中,犯罪人的主观因素是犯罪个体原因之一,而犯罪欲则是一切故意犯罪产生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前提。抑制犯罪欲是犯罪心理预防的根本,要抑制犯罪欲,必须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人们控制、纠正自身犯罪欲望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无法有效控制自身犯罪欲望的人,应加强条件预防,从外因上预防犯罪。针对已经违法犯罪的特殊群体,加强有效的特殊预防,减少其对社会反复进行危害的可能性。在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今天,不仅要在理论上探讨罪因,更为紧迫和重要的是把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尽快运用于实践中,采取各种直接或间接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注意义务作为犯罪过失的核心要素 ,在日德两国百余年的刑法发展中论争甚烈。注意义务的内容是仅包括结果预见义务 ,还是包括结果回避义务 ,甚还包括赋予动机义务 ;是仅为责任要素、抑或是违法要素或构成要件要素 ;其性质、根据和判断标准及其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