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近来,全国兴起了一股对传统文化反思、中西文化比较的“文化热”.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代表,他曾发表过许多研究中西文化的文章.研究李大钊的中西文化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来研究文化,而且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也有着积极意义.比较中西文化,并不是单纯地把中西文化孰优孰劣地排个名次,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的比较,来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对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进程和模式起着直接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鸦片战争之后陷入困境的中西文化交融进程,不仅身体力行学习西方文化,且把清政府也逼上了学习西方文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背叛,使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凸显出来,激发了近代文化保守思潮,从而使中西文化交融在保守的文化氛围中,严守着“中体西用”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尊儒而不愚,继《春秋》而作《史记》,“述往事,思来者”,“成一家之言”。体现了司马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 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前的马克思的思想,有一个从黑格尔唯心主义经过费尔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演变过程。他的思想起点是黑格尔唯心主义。马克思学生时代,从黑格尔的历史观和《逻辑学》中,接受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他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哲学的批判,是精神活动。他把现象世界看成是“自我意识”的外化,认为“感性的自然只是对象化了的、经验的、个别的自我意识。”还说“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实践是一种批判,它在本质上衡量个别存在,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某些同志热衷于一种所谓异化理论,鼓吹社会主义异化论,认为社会主义存在着普遍异化现象,不仅有政治上的异化,也有思想上的异化,还有经济上的异化。据说,这种理论是有根据的,来源于马克思,并硬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一贯到底”的思想,甚至说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那  相似文献   

6.
<正> 太平天国军兴以来,在它的告谕中往往要求“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又在1854年颁布的“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中,准许地主收租,承认地主阶级的合法地位,这就使人怀疑太平天国究竟对地主阶级采取什么态度?它对封建主义打击的程度又如何?笔者曾收集太平天国前后期在各地的有关资料,今择其要,略加论述。关于准许地主收租与实行“着佃交粮”的问题,与此有关,但另有专文,此文不加详述。一、太平军对官僚、富绅与团练的打击镇压太平军是一支反封建的农民武装,拜上帝会的教义又视妖魔为“该诛该灭”,它以“阎罗妖”影射清朝最高统治者,号召“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太平军所经之处,揭擎“奉天诛妖,斩邪留正”的义旗,以清方官吏、地主豪绅为“妖”,痛加诛锄。太平诸王对下级的谕文中,要求“遇妖即诛,见民必救。”故太平军所克之处,  相似文献   

7.
<正> 道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它的深刻烙印。由于道家的一些思想概念较为抽象,易产生歧义,因此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其支流有清有浊;在纷繁万端的大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写作时期、《莱茵报》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期这三个阶段中深入认识到 :哲学在现实生活的批判和能动的实践中日益意识到自身固有的实践性 ;哲学已扬弃为不再是与现实对立的形而上学。这种哲学的扬弃是实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惟一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方以智对中西文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思想家中对西学有较多了解的人。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是他的思想的组成部分。以往学术界对此语焉不详,本文试图称补这一缺憾。 方以智对西学的总评价是:“万历年间,远西学入,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物理小识·自序》);“太西质测颇精,通几未举”(《通雅》卷首)。“质测”即指研究“物理”的自然科学;“通入”即指研究“所以为物至理”的哲学。方以智的中西文化比较正是围绕着他上述的对西学的评价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真理并长期致力于社会改革的思想先驱,又是领袖群伦的杰出学者,在思想启蒙、文化革新方面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所做出的贡献尤为突出。可以说,近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与梁启超的名字紧相关联。他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对文化问题,诸如如何对待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如何对待近代随西力东渐而传入的西方文化,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建设适应世界潮流与中国国情的新文化,进行过颇为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本文拟通过考察梁启超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心路里程,对今天依然争论不休的中西文化问…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的特定形式、性质和结果,与发生在它前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有密切关联。如果从时间的先后来评衡,我们应该肯定,太平天国农民是先于清政府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开始“洋务”活动的,当清政府执政官吏们尚在鄙视“夷人”,窥视西学时,太平天国就已因崇尚西方宗教开始与西方传教士乃至官方人士进行外交往来了。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太平天国开始是处于先进于清政府的地位。但是为什么太平天国没有成为近代中国洋务活动的主持者?终极原因是在于农民无法克服小生产者的弱点,不能建立长期的巩固的政权。太平天国因悲壮的失败而中止了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跋涉,从而也使中国近代化开始的一个偶然机会丧失了。简又文先生曾说:“倘太平不亡,仁玕政策得行,则中国科学物质之建设,亦即所谓‘现代化’必提早一百年。”此语不无道理。虽然如此,但太平天国却激发了清政府进行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在清代叫直隶省,可是太平天国却称为“罪隶省”。太平天国做为农民政权,它的斗争矛头始终对准了清王朝,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后,为彻底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曾大举进行北伐,试图迅速攻克清朝统治中心一北京。由于河北是清朝京都的畿辅,所以出自对清朝黑暗腐朽统治韵极大愤恨,天王洪秀全宣布:“因妖现秽其地,妖有罪,地亦因之有罪,改并贬直隶为罪隶省。” (《贬直隶省为罪隶省诏》)这就是太平天国对河北不称直隶,而贬称“罪隶省”的由来。在太平天国记载的文献中几乎见不到直隶的字样,一般都称为“罪隶”、或“妖穴”。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素质教育决不是割断历史的素质教育,而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与继承。特别是素质教育在教法上,更有继承性。方法在一定目的指导下就是手段和工具。一些传统教学法在素质教育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同样显示其风采。一、对传统教学法要注意“源原之辨”,创造具有时代特色、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教学法 要适应这种素质教育的新形式,就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法是从传统的教学法中发展而来的。它虽然经历了多次的筛选和改进,但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来说,还是存在很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个体主义”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近代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所确立的个体主义,立足于人权的基址张扬了个性自由,这在人类近代史上是很大的进步.但个体主义不是绝对真理,它含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正因为如此,个体主义遭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激烈批判.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批判精神并没有击中资本主义制度的要害;空想社会主义者未能对合理的个体主义与极端的个体主义--利己主义加以客观的、历史的区分,而是将二者混为一谈,加以全盘否定,从而使自己置身于新生的社会文化价值目标的对立面,失去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基础.虽然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个体主义的局限性,但没有很好地"扬弃"个体主义的合理内核.于是,以空想社会主义为直接理论来源的马克思主义就对个体主义的实质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并将个体主义的合理内核加以了全面吸收,提出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既是对个体主义的超越,也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清人全祖望说:“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题真西山集》)闽学作为宋代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儒学复兴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儒释道长期斗争,相互融合的必然结果。因而,阐明闽学的佛学思想渊源,弄清闽学是如何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扬弃佛学思想,使其为儒所用,这就成为我们研究闽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佛教源于印度,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其自身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效用,也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发展十分迅速。它在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16.
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理解马克思哲学需从其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角度出发。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立足于三个层面:以全面整体性地超越"当代现实"扬弃了启蒙哲学对现代世界的论证;以实践活动或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扬弃了启蒙的理性自由原则;以人的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统一的历史科学扬弃了启蒙唯一信赖的自然科学方法。这一区分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及其思想史意义,进而敞开其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对话,使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问题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在被迫闲退期间以陶渊明作为自己的精神榜样,这与文化背景、时代气候相关,也与他们相似的经历有关。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接受是从陶的闲适入手的,但因为他的性格、气质等因素和南宋的思想潮流使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接受产生了扬弃,由最初的在山水田园的恬静中与陶隔世唱和转而追慕陶的豪放气概。区别于以往对陶静穆的接受,辛弃疾以英雄词人的立场树立了接受史上陶渊明豪放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8.
葛琳 《社会科学论坛》2007,4(16):183-187
辛弃疾在被迫闲退期间以陶渊明作为自己的精神榜样,这与文化背景、时代气候相关,也与他们相似的经历有关.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接受是从陶的闲适入手的,但因为他的性格、气质等因素和南宋的思想潮流使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接受产生了扬弃,由最初的在山水田园的恬静中与陶隔世唱和转而追慕陶的豪放气概.区别于以往对陶静穆的接受,辛弃疾以英雄词人的立场树立了接受史上陶渊明豪放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如果英语教学仅仅局限在英语词汇和语法上,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遇到瓶颈,所以西方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鉴于中西方巨大的语言文化差异,把一些日常细节如见面时的寒暄、社交礼仪、称谓等信息融入教学中,对于改善英语教学质量,掌握地道英语,有着巨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雷冬文 《船山学刊》2001,(1):108-111
太平天国对广东洪兵起义的影响是太平天 国与天地会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 影响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起义为广东洪兵起 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与环境,并为洪兵起 义政权在斗争纲领、口号与政权建设等方面提 供了榜样。太平天国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广东洪 兵起义政权的兴亡。但太平天国的影响并不能 使广东洪兵起义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太平天国与天地会的关系一度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注意。罗尔纲、蔡少卿、钟文典等前贤对此曾有过专门探讨。但这些探讨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太平天国起义后四年,广东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