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民政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关怀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许多国外慈善机构也加入了救助行列,美国浩德国际儿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浩德)是参与救助的慈善机构之一.2007年3月3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与浩德签订了为期3年的救助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协议.自项目启动以来,已有158名儿童接受了救助,项目资金投入达254000元.  相似文献   

2.
做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解决他们在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的困难,消除各种歧视和隔阂,制定有利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国家救助安置政策,是积极应对艾滋病问题、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完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儿童权益 新疆在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工作中,着力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救助组织上,建立分管厅领导担任组长、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在救助理念上,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减少社会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救助工作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出击;三是在救助原则上,对于农村居民中符合救助条件的已故艾滋病患者的孤老和孤儿,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要求,实行五保供养.  相似文献   

4.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7,(2):43-4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总结各地艾滋病致孤儿童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工作做法和经验,推动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有关政策的出台,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于2007年1月2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了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工作研讨会。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张明亮司长、张世峰副司长与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问题近年来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更成为社会关心的问题。为了应对艾滋病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问题,2006年1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和英国救助儿童会共同组团,河南、四川、云南三省民政厅和德宏州民政局参加,赴南非考察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救助安置工作。通过考察活动,学习、借鉴了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拓展了工作思路,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项目。  相似文献   

6.
为了总结交流一年来各地在艾滋病致 孤儿童救助安置方面的工作情况,推广河 南省建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分类救助和多 种模式安置孤儿的经验,同时分析工作中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于2005年9 月24~2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全国 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工作经验交流 会”。这次会议对于逐步步入正轨的我国艾 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安置工作具有承前启 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突出工作重点,建立救助制度.2008年山西省民政厅首先向各市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受艾滋病影响致孤人员及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加大救助工作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救助方式,对受艾滋病影响的致孤人员进行救助安置;对受艾滋病影响的患者、家庭,符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艾滋患者、家庭,资助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帮助其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8.
山西运城市辖区内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由于父母感染艾滋病造成家境贫困,生活举步维艰。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社会各方面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关怀,但仍有相当部分儿童由于家境窘困、遭受歧视、生存状况十分困难,导致生活信心不足,部分孩子濒临或已经失学。为了保障这部分孩子的生存、发展等合法权益,美国浩德国际儿童服务中心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经过反复协商,双方于2005年11月16日在运城市签订合作项目备忘录,启动运城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救助项目。项  相似文献   

9.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作为特殊弱势群体,其救助具有特殊性和多元性,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和整合。作为一项专业的综合性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个别化、平等、接纳等原则,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介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群体,目的是协助其走出心理等多重困境,同时能够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综观现有研究的解决对策基础上,文章尝试了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者介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群体救助工作的新路径探析,分析了其优势和特点,并对其工作载体和工作手法等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0.
赵晓歌 《社会工作》2008,(20):27-28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作为特殊弱势群体,其救助具有特殊性和多元性,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和整合。作为一项专业的综合性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个别化、平等、接纳等原则。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介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群体。目的是协助其走出心理等多重困境,同时能够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综观现有研究的解决对策基础上,文章尝试了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者介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群体救助工作的新路径探析,分析了其优势和特点。并对其工作载体和工作手法等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1.
张春娜 《社会福利》2005,(10):48-51
小家庭单元养护模式是救助 儿童会在中国开展的一个重要项 目,是救助儿童会引入国际先进 理念和工作方式,为改变传统的 集中供养模式,改善孤残儿童,受 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流浪儿童等 弱势儿童群体的生活质量,增进 他们的权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 背景  相似文献   

12.
同在阳光下     
《社会福利》2007,(9):4-4
为了加强国际间脆弱儿童救助保护政策的研讨与交流,展示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成果,民政部、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政府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政策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9月7日在郑州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8,(3):41-42
民政部作为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能,在艾滋病防治尤其是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进一步落实《民政部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五年工作计划(2006~2010)》,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2008年2月26日民政部通过视频举办了民政系统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当前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趋势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三四三"构筑独特救助安置模式 核心提示: 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实行分类救助,建立了"三项救助方式、四种安置途径、三个发展措施"的救助安置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救助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分类救助独具特色 河南自2003年开始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实行分类救助.经过探索,初步建立了"三种救助方式、四种安置途径、三个发展措施"的救助安置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救助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陆颖 《社会福利》2010,(12):6-8
2010年11月30日民政部2006~2010年度关爱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项目工作总结会议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召开。会议旨在总结5年来关爱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项目工作,部署今后一段时期需开展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来自云南、山西、河南等艾滋病防治重点省(区)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人就5年来本省区开展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福利保障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代表处派员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深入到陇川县实地考察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安置保护机构,并带着学习和生活用品到傣族村寨入户慰问了艾滋病致孤儿童和他们的监护人。会议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徐建中副司长主持,陆颖司长出席会议并作了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7.
从1994开始,救助儿童会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在孤残儿童养育、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等方面一直有着很好的合作。双方组织了多次有民政系统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与的儿童福利国外考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为探索孤残儿童养育的有效模式,拓宽儿童福利的工作思路,更好地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2006年1月,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英国救助儿童会双方共同组团对苏格兰进行考察,学习、借鉴苏格兰的儿童福利制度和替代养护方式。  相似文献   

18.
孟超 《社会福利》2009,(11):9-10
作为全国孤儿最多的、省份,河南在做好孤儿抚养和安置工作的同时,更强调人性化救助,救助对象由福利机构的儿童的扩大到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社会分散供养的孤儿,救助内容由单一的生活供养扩展到文化教育、康复训练、医疗救治、职业培训等多个方面、养育模式也由单一集中养育向家庭寄养、国内外收养、模拟家庭等多样化的养育模式发展,为孤儿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07,(9):F0002-F0002
中国政府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开展了分类救助和安置,逐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医疗条件,努力使他们与全体社会成员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河南省政府从本世纪初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救助、安置政策,并投入了大量财政资  相似文献   

20.
专家评估     
近年来,河南省的艾滋病疫情及其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河南省各级政府对艾滋病患者、 家属以及艾滋病患者遗孤采取了积极的救治、帮扶和救助措施,为疫区和全社会的稳定发挥了有效的 作用。在全省艾滋病救助的一系列政策中,对艾滋病致困群体“三个层次、三个标准”的救助政策和 对艾滋病致孤人员“四个途径”的安置政策,被誉为艾滋病救助工作的“河南模式”。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河南省艾滋病救助政策的体系,河南省民政厅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救助 政策进行评估论证。通过会议介绍、咨询和现场考察,各位专家认真回馈了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