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置于二元论的批评框架中,消解本体论的做法是非法的逻辑套路,传统本体论相对现代本体论也绝对不是一种"退步".人不在场的"自在世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无关,是将实践的认识论意义直接划归为本体论的手法,实践对象依靠实践体认与实践对象的客观性是两个问题.以实践掩盖物质,并试图清洗掉"物质",这将彻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变为一种言说"符号".回归物质,重塑本体将是一个必然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本体论问题 ,当前学界争议颇多。本文认为 ,虽然本体论并不能涵盖全部哲学 ,但本体论问题的解决方式 ,对于一个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关于本体论的理论 ,就没有哲学。尽管世界是人的世界 ,人无法撇开人自身、撇开人作为主体来谈论世界 ,谈论世界的客观性 ,但这并不能否定本体论问题的重要性 ,不能将本体论转化为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无视世界的客观性 ,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必然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3.
在实践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争论中,物质本体论者认为,存在着的世界首先是一个物质世界,应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来理解实践;实践本体论主张者则指出,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都是人化的产物,只有在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中得到规定。由于人们对本体、世界、物质和实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讨论中,存在着许多尚未弄清和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有:如何理解本体?如何理解物质和实践及其二者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上的区别?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有何得失?究竟怎样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要解决物质本体论问题上的关键是要解决物质本体论和人的存在问题的关系物质本体论是否是关于人的存在的学说?如果是,是关于人的存在的哪一个方面的认识?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能正确理解物质本体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吸取了哲学讨论中的各自的长处,同时克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坚持物质本体论的人们的长处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本体论的理论内容,肯定了物质本体论对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理论意义,它的缺点是没有解决思考本体论问题的科学的立足点,同时夸大了物质本体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反对物质本体论的人们实际上提示了思考一切哲学问题的立足点,这就是人的现实的存在即实践,但是,它们不能科学地理解这个立足点,因而也不能从这样的一个立足点出发去科学地解决物质本体论的问题,否认了物质本体论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本文把人的现实存在理解为人的感性物质活动即实践,从而从人的现实存在、从实践出发去解决物质本体论的现实可能性及其意义,解决物质本体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5.
立足21世纪,对物质本体论的缺陷和所谓实践本体论的观点进行剖析是十分必要的。关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判断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劳动实践作为人的本质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立足21世纪,对物质本体论的缺陷和所谓实践本体论的观点进行剖析是十分必要的.关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判断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劳动实践作为人的本质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孙亮 《东岳论丛》2008,29(1):129-133
本体论的内在涵义与实践本体论相悖,实践只是一种"活动关系"。实践在唯物史观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但不意味着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一种世界观。感性世界之外的自在世界对于人类来讲具有重大意义,认为自在世界对于人来讲是"无"是错误的。物质本体论比实践本体论更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实践生成本体论:马克思本体论思想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本体论概念的三种含义及其得失 ;接着从多方面入手 ,论证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既不是物质本体论 ,也不是实践本体论 ,而是感性实践生成本体论 ,这种本体论是一种开放性的、建构性的、过程性的、中介性的、感性的、动态性的本体论 ;这样的本体论是马克思哲学发生划时代变革的根本所在 ,它使马克思哲学成为一种崭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一在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上,我们面临着一个难以超越的二律背反:一方面,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释义者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框架去同化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以物质本体论为基点的自然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理论还原为目然理论;另一方面,具有历史主义倾向的释义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框架去同化辩证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点的历史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理论改装成历史理论。于是,我们便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图象:一个是作为自然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心脏是物质本体论,它的骨架是辩证唯物主义;另一个是作为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心脏是实践本体论或“人类学本体论”,它的骨架是历史唯物主义或“人学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物质本体地位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在一般唯物主义乃至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都是最高的范畴,它处于本体论最深层次,预先决定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和现象,制约哲学所有其他范畴和规律。但这已是“昨日黄花”,今天它的本体地位却受到了严重挑战。由于当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本体论被作为首要的“形而上学”遭到攻击.这不能不使物质本体地位的合理性受到怀疑。就我国学术界而言,“实践本体论”、“实践唯物论”和“实践超越论”的提出,突破了物质本体论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把“实践”概念提到首要地位,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范畴。特别是“实践本体论”,直接了…  相似文献   

11.
论人的实践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连云 《河北学刊》2003,23(4):59-65
历史的起点就是逻辑的起点。人是大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 ,是在劳动实践中自我创造与发展的 ;物质本体论也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人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把实践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的实践本体论违反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随着劳动工具的进步和劳动社会性的日益广泛 ,人的本质也在发展、丰富着。  相似文献   

12.
近来在有关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实践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争论最为热烈.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特征和自然概念的内涵出发,对实践本体论作出说明和论证,并分析它与物质本体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践是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中介 ,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基础。马克思确认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 ,同时确认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体。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即生存论的本体论 ,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追求的目标 ,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斯大林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自然本体论 ,遮蔽了实践的本体论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卢卡奇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面貌 ,但把自然本体论作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前提和基础。 2 0世纪的历史运动凸现了实践本体论的内在价值和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物质本体论演变至今已陷入困境,提出要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其中有的同志把“实践本体论”与“实践的唯物主义”捆在一起,认为“实践本体论”即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笔者认为,传统的物质本体论演变至今确实已经面临着重重困难,但经过改造还可以成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还有其光明的前途。相反,若以“实践本体论”为其基础去构建“实践的唯物主义”,则会动摇“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甚至滑向“实践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与其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视域转换密不可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置身于世界之中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就是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本体论革命,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二者之间的纠缠。以自然先在性为前提和物质本体论为根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无法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研究不能回避本体论问题,只有上升到本体论的层面,才能摆脱具体经验的局限,彰显哲学理解的整体性品质。而哲学的本质是人学,思考本体论问题就应该是更切实的贴近人本身。马克思将本体论问题与人相关联,通过对人的二重性境遇的分析考察,将共产主义作为其本体论的最高价值预设,以致力于全面发展的总体的人的塑造为哲学诉求目标,进而展示了以人的实践为基本动力的人的历史存在过程。因此,马克思哲学表达的是一种人在场的本体论。在全球化时代,哲学面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我们应该承接马克思哲学的这一致思品格,面向未来中国发展的历史使命,去积极培养人的超越情怀,构筑社会价值理想,以真正体现哲学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人学及其生存论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学是奠基于人的历史性实践活动之上 ,以确证属人世界、以解放和弘扬人的主体性为主旨 ,并全面持续性地影响着当代思想文化及知识领域的思想方式及其理论学说。人学不应该是具体的知识及哲学学科 ,而应是既渗透于诸多具体知识学科及领域性哲学但又超脱于具体知识学科及领域性哲学的总体性的哲学形态。人学研究的重要症结是在本体论问题上缺乏建树 ,人学作为当代哲学的总体性形态 ,它本身就意味着哲学本体论的根本转换 ,这就是从超验的、实体性的抽象本体论向实践的、感性的生存论本体论的转换。揭示出人的实践活动的生存论蕴含及其结构乃是从理论上确立并阐释人学合法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本体论的建构主义转向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期,哲学和社会学中的建构主义被引入西方国际关系学科,从而导致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从主流理性主义的物质本体论转向建构主义的社会本体论。建构主义的社会本体论将国际关系看作社会实在,强调是人的实践以及实践中产生的观念使权力和利益等物质力量具有意义。这种本体论的转向对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俗见以为,<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缺乏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清算.其实,作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展开,该章从哲学的根基处摈弃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奠定了原初基础."消灭分工"思想同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理解为"现实的运动"并不矛盾,后者并非不包含理想,马克思拒绝的只是那种脱离历史过程的抽象理想.马克思承认自然界的优先性,但只限于在前提的意义上承认,这并不妨碍他从哲学上揭示实践对于人的存在的生成意义.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所体现的运思方式内在地蕴含着人的在场性,这是马克思以实践作为终极原初性范畴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所必然要求的性质,它同恩格斯以抽象的物质作为原初基础的唯物主义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对此人们并不存疑。然而一旦涉及实践的社会本体论意义,不少人就会望而却步或大惑不解。似乎承认实践的社会本体论意义便是离经叛道,与物质本体论相抵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