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社会主义在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后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面临着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由此影响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在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几百年,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目前学界已有共识,即从形成阶段的资本主义到自由资本主义再到垄断资本主义。但是,对于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学界大部分人思想陈旧,墨守成规,拘泥于一百年前的垄断资本主义旧理论,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社会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而非垄断资本主义。只有认清这个新阶段,才能深刻体会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以及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关于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若干问题,以便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母体内孕育发展的。从这个视角出发,应该怎样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血缘”联系与质的差异?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阐述了资本主义具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使劳动社会化的历史进步作用.列宁的论述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毛泽东依据马列主义关于利用与借鉴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于如何利用、借鉴资本主义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行了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由于"左"的思想束缚,毛泽东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排斥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拒绝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错过了一些难得的机遇。分析毛泽东放弃利用与借鉴资本主义的社会根源、理论根源、认识根源以及思想根源,有利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总结利用和借鉴资本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制度的个体理性特征的集中表现是以自由竞争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制度,其典型代表是美式资本主义。这一特征造就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种种新成就及新危机。资本主义以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客观现实深刻揭示了个体实用理性具有双刃剑的特点。据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只能走市场经济原则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道路。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有一个从侧重其积极性到侧重其消极性的演变过程。当前就毛泽东对民族资本主义认识的演变进行研究和探讨,对我们认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曾一度出现严重失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资本主义的重新认识 ,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党认为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取资本主义之长 ,大胆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 ,同时也要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防止“西化”和善于利用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新的认识指导了我国的改革开放 ,加速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它力图实现全球的资本主义化。面对这一历史趋势,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迎接挑战,坚持开放性,不断清除自身残存的封建残余,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奥尔曼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剖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即资本主义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只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它所固有的矛盾决定了其彻底解决必然依赖于社会主义对它的取代。质言之,奥尔曼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明确论证了资本主义的暂时性和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这不仅对今天世界上误解资本主义、怀疑社会主义的人具有警示作用,而且对我国人民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超然于全球化,其失败是必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求得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对立共生",要正确认清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前程.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者关系的认识,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高度关注的问题。与资本主义并存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应遵循自力更生与吸收借鉴的原则,既应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世界的贡献,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突出表现为制度"优越性"的较量与竞争。资本主义的"累积优势"和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的"后发优势"在较量与竞争中得以呈现。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等一切文明的先进成果,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之传统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他者"彰显了"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以"后发优势"逐渐消解资本主义的"累积优势"。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社会主义的观念及其运动是全球化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全球化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矛盾、竞争的结果。正如资本主义具有"全球性"一样,社会主义 也同样具有"全球性"。在全球化过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依靠的是"看不见的手",那么社会主义更加自觉,更 加富有主动性,更加积极地追求"全人类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陷入低潮时期,而资本主义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但是日本学者伊藤诚仍坚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他指出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三重幻想的破灭,并着重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新自由主义,以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希望彻底破灭。最后,他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的希望所在。他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资本主义新变化,重新树立起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意义深远。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通过对资本主义以及传统社会主义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独特的深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翻版”的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运行机制看两种制度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长短优劣、相互关系 ,以及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演化变迁 ,追根溯源 ,都可以从两者运行机制的比较中找出内在的逻辑。资本主义社会的动力机制较为有效和强劲 ,但平衡机制非常薄弱。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各种弊病和矛盾 ,归根结底 ,社会只重视平衡机制 ,忽视了动力机制 ,导致发展动力渐趋衰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就是如何将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既有严密平衡、又有强劲动力、两者相互协调的总的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民主社会主义"是盛行于当代欧洲的一股理论思潮,它试图融合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各自的优点,从而构建一种理想的社会发展模式。将"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进行比较,是为了后者更好地借鉴前者所包含的一些合理因素。两者在对民主的重视、强调民主在社会主义中的作用方面有共同点,而在指导思想、民主的性质、民主的最终指向及民主的所有制基础方面具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